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以少胜多大战“丛林恶魔”

2016年04月29日 16:03 新华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纪实)

  新背洋是缅北群山夹峙中一块小小的山谷平坝,呈长条状,踞印缅边境约七十公里,它扼守胡康河谷出口。这为驻印军入缅必经之地,由日军增派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驻守。

  日本第十八师团,虽然不是甲种师团,但其采用四四联队编制,师团全盛时期满编为32000人,代号“菊”。成名于淞沪会战,以坚毅果敢的登陆行动迫使中国放弃上海并参与了南京大屠杀,后参加新加坡战役迫使8.8万英军投降,缅甸战役与五十六师团配合切断远征军退路,迫使远征军进入野人山导致5万人的死亡。绰号“丛林恶魔”。

美教官正在教授驻印军操作迫击炮美教官正在教授驻印军操作迫击炮

  1943年10月20日11时,新三十八师搜索连在搜索前进途中与日军的一个大队猝然遭遇,双方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并同时向对方开火。

  按照以往的经验,日军一个大队(营)战斗力往往相当于或超过中国军一个团。河南战役,日军曾经创下一个机动大队击溃汤恩伯一个师的惊人纪录。因此战斗一开始,日军并没有把区区一个连的中国兵放在眼里。他们还是按照老一套战术,依仗人多,三面包抄,连连向中国军占据的无名高地发起猛攻。

  但是这次他们没能如愿以偿。

  搜索连是驻印军新三十八师的开路先锋,全连兵员300余人,配有迫击炮12门,反坦克炮3门,轻重机枪20余挺,士兵清一色的M4汤姆式冲锋枪。战斗一打响,该连即沉着应战,将敌人放进射程内,充分发挥火力的优势予以杀伤。当日本兵端着三八大盖气势汹汹扑上来的时候,冰雹般的迫击炮弹便劈头盖脸的砸下来,暴风雨般的机枪子弹始终构成一道道密不透风的火墙,把气焰嚣张的日本人打的晕头转向,好像割麦子一样纷纷栽倒在地。轮到中国军反冲锋的时候,头戴美式钢盔的中国士兵更是个个争先,勇不可当。他们充分发挥自动武器近战的长处,把密集的子弹泼水般的扫向敌人。尽管日军受到过严格的射击、刺杀、和肉搏训练,且战斗意志极为顽强,但是他们手中的老式步枪毕竟敌不过自动武器的威力,中国士兵不待他们靠近就把他们打得血肉飞溅,满身都是窟窿。激战至中午,日军渐渐不支。。。。。。。

  下午,另一个连的中国士兵赶到,两路一起夹攻,日军仓皇败退,丢弃两百多具尸体和许多枪支弹药。

  前哨战初战告捷,中国驻印军首战就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1943年11月1日,新38师112团先遣营,沿塔奈河谷西岸向新背洋迂回,行至加拉苏高地附近遭到日军伏击,损失一个连。日军以两个步兵大队的优势兵力包围了剩余的中国军,试图一举予以全歼。112团第二营紧急赶来增援,日军亦增援一个大队,双方就在加拉苏四周山头上展开激烈战斗。

  面对强敌的驻印军沉着应战,与新背洋前哨战一样再次显示出令日本人目瞪口呆的战场优势和良好素质。

  战斗开始,处境被动的第一营虽然受了损失,但是剩下两个连很快就像受创的刺猬那样蜷缩身体,占据山头固守待援。第二营赶到,抢占另外两座山头,与一营成犄角之势,稳住了阵脚。

  中国军占据山头,居高临下,拥有60毫米、82毫米及105毫米各种口径迫击炮约60门,轻重机枪110挺;日军迫击炮不到20门,掷弹筒50具,机枪70挺。由于日军在火力上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进攻屡屡遭到挫败。

美M-2 60MM迫击炮美M-2 60MM迫击炮

  第一天,中国军的迫击炮几乎主宰了战场形势,日军每有行动,必定招致炮火猛袭。特别是一O五重迫击炮,射程远,杀伤力大,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有时步兵刚刚隐蔽集结,即被炮火瓦解,部署被打乱。中国军还摧毁日军炮阵地一个,连日军指挥部也挨了两发炮弹,正在指挥作战的副联队长平田一郎大佐被当场炸死。

  是夜,日军组织偷袭,中国军防范严密,未能得逞。

  狡猾的日本人强攻不成,乃改变战术,以一个步兵大队迂回到中国军阵地后方,断其后路,再以不断佯攻和派出小股袭击,吸引对方打枪打炮。日本人的算计天生是精明的:既然被围困的中国人炮火猛烈,那么弹药消耗必定也大,一旦弹药消耗殆尽,那时候上帝也无法挽救他们的束手待毙的命运。

  果然,一连数日,日军日夜袭扰,组织敢死队进行突击。中国方面还击渐趋稀疏,炮兵射击失去压倒优势,变得十分零落。

  第五天黎明,日本人开始大规模集结部队,第一一四联队长丸山房信大佐亲自指挥战斗。迫击炮进主阵地,掷弹筒瞄准中国军队固守的山头,轻重机枪选择好射击位置,准备掩护步兵 发起最后总攻。

  晨雾渐渐消散,太阳从河谷的山头上露出脸来。丸山大佐举起望远镜观察中国军阵地。千军万马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就发起总攻。他决心要替平田副联队长报仇。‘

  就在这时,一队美国飞机隆隆地出现在河谷上空。对于所有经历过飞机轰炸和扫射的人来说,那种被死亡追逐的恐怖滋味是难以忘怀的。这样的体验无论对于苦难的中国人还是狂妄的日本人都同样重要。因为没有人能够对抗炸弹的威力,就像对抗死神的降临。所以当美国飞机一出现在头顶上,丸山大佐就感到头皮发麻,一股不祥的气息从嗡嗡的震响的空气中迅速传导给他,使他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部队迅速隐蔽防空,进攻暂时取消。

  然而这次美国飞机既未投弹也未扫射,只是威胁性地轰鸣着低空掠过,仿佛警告日本人不得轻举妄动。在战斗机掩护下,一队运输机又隆隆地飞来,于是目瞪口呆的日本官兵很快便看到这样一个精彩场面:双引擎飞机好像一条条笨重的大马哈鱼,沐浴着山间金色的朝霞,在空气的海洋里缓缓游动。它们像产卵一样从机腹里不停地排放出许多花花绿绿的降落伞,降落伞系着沉甸甸的铁箱和麻袋,准确地落在中国人的山头和阵地。毫无疑问,美国飞机的到来不仅及时解救了地面受困的中国官兵,同时更给他们输入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中国军的还击更加猛烈了。

  此后一个月,美国人仿佛为了考验日本人的意志和忍耐力,索性把这种空中补给战术固定下来。运输机每隔两三日就定期飞来空投,有时单机,有时两三架,对地面无线电台有求必应。空投物品从炮弹、子弹、药品、饮水、粮食等军需品发展到大炮、睡袋、香槟、留声机和衬裤,几乎无所不包。有次从飞机上投下一门平射炮,不偏不倚砸在炊事班的汤锅里,致使一连士兵整整两天没有能喝上热汤。还有一次美国飞行员同地面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投下一袋女人裸体照片和刮脸刀,弄得那些天阵地上人人失眠,脸上都有刀片刮破的痕迹。

  中国人依仗美国飞机的空中补给不仅巩固了阵地,而且有恃无恐,不把整整一个联队的日本兵放在眼里。后来,他们干脆让飞机在阵地四周投入大量地雷,然后拉上一道道鹿若和铁丝网,把高地筑成一座密不透风的堡垒,致使擅长夜战近战的日本士兵一筹莫展。

  同中国军队的这种立体优势正好相反,日本人的后方供应则时时遇上麻烦。美国战斗机好像凶恶的兀鹰一样四处活动,专门搜寻和袭击敌人的运输车队,轰炸公路桥梁,甚至连运伤员的担架队也不放过。日本军队的困境很快在战场上表现出来:弹药粮食缺少,攻击乏力;中国军队炮火不分白天黑夜猛袭,官兵士气下降,伤亡增加等等。丸山联队长焦虑万分,他预感到这场战斗的失败已成定局。

  不久,情报传来,中国军队利用加拉苏高地拖住日军,赢得宝贵时间,其筑路兵团已经通过地势险要的朗克普边境峡谷向新背洋推进。

  十二月,筑路大军打通塔奈河谷,将公路推近到新背洋以西二十英里的南亚腊。中旬,新三十八师全线出击,日军一一四联队仓皇撤退,被迫放弃新背洋。 拉加苏之战历时五十天,日军伤亡近千人,却始终未能攻破两个营的中国军阵地。中国军队这种崭新的战术给日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丸山大佐在写给师团及军司令官的报告中; 惊呼:“加拉苏地之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例,敌人的变化是惊人的,希望能够引起司令官阁下的重视………”

  但是这个局部战例并未引起日本将军们的足够重视,他们对中国军队的固有认识来自多年战场经验,而改变这种经验就不得不一再付出遭受打击和失败的沉重代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