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陆学者:台当局边"去中"边"媚日" 必遭民众唾弃

大陆学者:台当局边"去中"边"媚日" 必遭民众唾弃
2018年09月17日 17:58 海外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蔡英文向八田与一铜像献花 图源:台媒

  近段时间,日本团体代表藤井实彦脚踹位于国民党台南市党部旁的“慰安妇”铜像事件引发各界公愤与痛批。台湾岛内抗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不少民间团体、普通民众及蓝营政治人物和媒体纷纷通过不同的途径、以各自的方式向日方表达强烈不满。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包括民进党在内的绿营则展现出群体性“克制”姿态,要么全程缄默失语,要么虚应故事应付了事,要么反唇相讥,调转枪口指责蓝营破坏所谓的“台日关系”,云云。在日本右翼分子“侵门踏户”,挑战人类良知道德底线,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绿营却再度展露出媚日奴化的病态群体意识。

  在笔者看来,绿营这种病态群体意识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及现实的政治操作痕迹。首先,不少绿营人士的先辈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受“皇民化”影响较为彻底与严重,而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与认同,并融入家庭氛围中,影响了下一代的意识与史观。其次,不少绿营人士家族曾是日据时期的既得利益者,台湾光复后,他们受创严重,产生了“恋日抗中”心态。其三,日本曾经是“台独”的大本营或庇护所,不少“台独”组织或分子要么逃难至日本,要么曾受到日方资助,并曾以日本为基地鼓吹“台独”论调,从事“台独”活动。其四,民进党采取一贯“联日抗陆”策略,鼓吹“台日亲善”,极力形塑亲日社会氛围,等等。

  在上述众多影响因素之下,掌权后的民进党当局基于政治目的考量,利用掌握的“公权力”及行政资源,大肆推动“去中化”,试图最大限度祛除“中华文化”对岛内民众意识及历史认知的影响,而代之以再度“自我殖民”的操作方式,来恢复日据时期的历史遗迹。比如:“去蒋去孙”,不遥祭黄帝陵,降低祭奠郑成功层级,将妈祖文化视为“统战”,绿营执政县市废掉孔庙恢复日本神社,夸大日据时期对台“贡献”,过分推崇日本技师八田与一等等。当下民进党当局在极力“去中国化”的同时,不断操作“再日本化”,并将二者视为“零和”的“二元对立”关系。

  绿营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蓝营政党在台湾岛内立基和扎根的社会土壤,并力争形塑出“亲日台独”的岛内社会氛围,为实现政治目的打下基础。至今,在台湾岛内的特定群体中,依旧弥漫着“后殖民主义遗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依旧侵蚀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加之,民进党不断试图将所谓“台湾主体意识”异化为“台独”意识,上述这种不良思绪,便成为民进党政治操作的标的。也因此,民进党不断利用公权力来解构中华文化历史认同,并逐渐建构反陆亲日“台独”的扭曲错误史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实际操作层面,不少荒腔走板的反智言行不断祭出。比如,“慰安妇”所谓“有的是自愿的”,日据变“日治”,蓝营在“消费”“慰安妇”操纵仇恨等等。

  在民进党当局这种政治策略操作手法之下,所谓“转型正义”只不过是他们实行“政治追杀”的遮羞布而已。类似“慰安妇”等相关也需“转型正义”的议题,乃至对于日本右翼分子在台湾撒野,公开挑衅的行径,绿营上下却泯灭良知,选择性失了明。而面对外界指责其“双重标准”,民进党当局要么恼羞成怒,要么变本加厉,完全不顾也无视岛内各界的不满与诉求。可以预见,在民进党当局媚日奴化,抱日本大腿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当下,类似日本右翼分子的嚣张行径今后再度上演恐怕难以避免。

  只是,民进党当局在面对外人伤害岛内民众情感时,采取奴颜婢膝有失立场与格调的做法,尽管在短时间内可能能讨好日方欢心,但却最终会被岛内民众看破手脚。逐渐流失支持,甚至遭到不屑与唾弃已成为必然。最终,陷入被动的恐怕还是民进党当局本身。

民进党台独绿营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