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萨德”成为关系永久拐点:中韩两国应如何做

2017年08月24日 09:47 环球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8月24日是中韩两国建交25周年,“萨德”问题无疑影响了两国对这个日子的庆祝,但是韩方之前的消息说,两国领导人将互致贺电,各自的官方庆祝活动也将举行,只是参加官员的级别不太确定。

  看来中韩关系恢复正常尚需克服“萨德”的障碍,但是两国关系维系住了大的基础。双方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颠覆性地走向对立应该不会出现。

  在“萨德”问题的冲击下,中韩关系仍能维系当前的局面,两国高层保持了沟通,贸易和社会交流未出格局性混乱,这些反映出两国面对极端事态总的来说保持了理性。中方的报复是克制的,韩方也没有“火上浇油”。

  “萨德”冲突导致了中韩战略互信前所未有的受损,也让两国社会的相互好感赔进去了一大块。这可能是中韩关系伤得最重的地方,而且在“萨德”问题得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之前,恢复两国民间的感情估计不太现实。

  中韩贸易具有整体上的互利性质,应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动摇。但是与两国友好氛围相关的一些交流应不容易恢复以往的热度,这种降温还可能成为一些领域趋势性演化的关键变量。比如中国社会“韩流”粉丝的突然减少,会导致“韩流”原本就存在的泡沫发生破裂,使它的巅峰从此就过去了。

  这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其他韩国并无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比如韩国汽车从去年起在华销量大降,这与中国消费者因“萨德”产生的“厌韩”情绪有关,但它的深层原因则是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崛起,对低价韩国车形成强劲替代能力。“萨德”事件成为这种替代爆发的契机,它一旦发生,很难再逆转。

  韩国时尚和手机等其他韩国产品大都面临类似的挑战,“萨德”带给韩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拐点不都是“政治”,它们更多是市场不断积累的潜在动向被激发了出来。当中国制造业日新月异的时候,很多中国女性都喜欢韩式服装,韩式小日用品在中国大行其道,这种局面本来就挺脆弱。另外中国人流行看韩剧,迷上济州岛旅游,这种现象阶段性的概率要大大高于持久性。

  中韩是这25年全球发展最快的双边关系,两国都从中受益了,这应当是我们今天回首时的最大启示。如果未来25年中韩继续致力于扩大合作,并为此积极克服彼此分歧的话,那么两国就将保持双赢,避免堕入双方关系向下滑落的颓势线。

  为此,两国需要在当前的关系低潮期不急不躁,避免“做不了最好朋友就做对手”的冲动。对双方关系的曲折,不妨豁达些,双方争取不了最好的,但可以避免最坏的。

  “萨德”问题应当就事论事,双方的底线都挺明确,它拖下去的后果也越来越清楚,中韩每一方既然做了决策,就不要对相应后果怨天尤人。那样的话,“萨德”问题就不至于无限扩大为中韩关系的“全部”。

  韩国的对华关系比中国的对韩关系意味着战略层面的更高技术含量。韩国既高度依赖美韩同盟,又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最紧密,它的战略平衡由不得马虎和任性。其繁荣的可持续性与此高度相关。它需要在各个方向上都做加法,而不可在不同方向上搞加减抵消。

  前25年的情况显示了中韩不断扩大合作的惊人潜力,还是别让“萨德”成为中韩关系的永久拐点吧。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