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文章: 一带一路”将欧洲重心引向中国
美国“清晰政治”网站4月28日刊发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国际安全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曼宁的文章《欧洲重心转向中国》称,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有一句名言:“未来已至,只是分布不均。”美国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一列货运列车于今年1月抵达伦敦,从而完成了从中国出发的7500英里(约合1.2万公里——本报注)的旅程。但这列重走古丝绸之路的火车可能已经让人窥见了未来。
文章称,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欧盟的经济规模大致与美国相当,在中国用古代丝绸之路的21世纪版本将欧亚大陆连接起来的宏大愿景中占有重要地位。假如美国退出二战后它所创建的多边体系,中欧关系就可能会影响新兴的多中心秩序的平衡。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中国的三个重要贸易伙伴。中国的掠夺性产业政策及其限制一些竞争性行业发展的手段,正导致欧洲各国政府重新考虑有关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但中国投资的魅力仍使欧洲国家竞相争取人民币。
文章称,欧中关系,尤其是中国与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的关系,侧重于单一方面。正如一个欧洲智库201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说:“大多数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战略都由经济逻辑所主导。”不过,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因为中国日益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和强势的外交政策,引起了欧洲各国政府和欧盟本身的担忧。
中国对欧洲的日益关注也主要集中于经济因素,并融入进一项更广泛的全球战略之中。中国正通过所谓的“一带一路”政策,追求欧洲和亚洲的新互联。这一欧亚大陆愿景一直受到欧洲的普遍好评。“一带一路”将包括铁路、公路和桥梁组成的陆路,以及延伸至中东和非洲的海港组成的海路。“一带一路”还为中国的钢铁、水泥、铝等行业提供了过剩产能的销售渠道。
文章称,毫不意外的是,去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张时,有14个欧盟国家加入。亚投行——华盛顿一直拒绝加入其中——连同中国的大型国有银行和丝路基金,被视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融资机构,尽管其贷款业务并不局限于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项目。
中国2013年宣布“一带一路”倡议之前,现在作为该倡议组成部分的许多项目就已经在规划之中,或已经开始实施。范围广泛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如希腊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正由中国航运巨头中远集团运营。中国企业还对比利时、荷兰、克罗地亚、意大利、西班牙和拉脱维亚等国的海港感兴趣。中国企业还在欧洲许多城市探索开展机场建设项目的可能性。
文章称,欧洲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正在寻求开发新的运输走廊:从中国途经波兰和德国通往西欧的横跨欧亚大陆的通道,以及从希腊途经中欧到波罗的海的南北通道。一个著名的“一带一路”项目就是计划中的贝尔格莱德至布达佩斯的铁路。
此外,中国还把伦敦视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枢纽。不过,英国脱欧后,不清楚伦敦将在多大程度上继续发挥作用。
由于欧洲经济增长缓慢,吸引投资便成为当务之急,许多欧盟国家显然正对中国的经济机遇作出回应。但是,参与中国经济的兴趣及其影响,从“一带一路”和外国直接投资到人民币交易,在欧洲各国各不相同。
文章称,虽然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在欧洲受到广泛欢迎,但对于中国这个在整个欧盟发挥作用的全球大国,人们确实怀有越来越大的警惕。中国的重商主义和强势的海上行为,招致欧盟作出公开回应,例如2016年发表的谴责中国在南中国海行动的声明。
欧盟正在与中国就贸易和投资协议举行谈判。在即将举行的欧盟-中国峰会上,这些问题将占有重要位置。
文章称,中国与欧洲日益增长的贸易往来,及其在欧洲越来越多的投资,都对美国产生了经济和战略影响。尽管跨大西洋关系历来密切,但欧中经济关系加剧了美国企业面临的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可能会日益下降,西方世界将四分五裂,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欧亚大陆将把实力与影响力从美国转移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