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何拼命拉美国遏华?背后有四大玄机

2016年04月08日 09:45 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资料图:李显龙与奥巴马 资料图:李显龙与奥巴马

  美国主导、奥巴马力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国已签订数月,但至今美国国会仍未通过,那边奥巴马还没着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倒是心急火燎。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如果TPP不能在美国国会获得批准从而胎死腹中,美国将被排除在中国主导的亚洲贸易体系之外。李显龙还表示,不管美国国内政治辩论如何界定美国在亚洲的角色,亚洲各国欢迎美国在亚洲的更大存在,欢迎美国主导制定贸易规则。他指出,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无可替代。

  李显龙还认为,在美中争当亚洲霸主的明争暗斗中,亚洲国家其实心里更倾向于美国,他说:“如果进行‘秘密投票’,每一个国家都会赞成美国应该在该地区有更广泛的介入,不管这些国家在公开场合怎么表态。”李显龙还说,假如最后TPP因为美国国内政治的原因而胎死腹中,那将导致美国被排除在未来的亚洲国家贸易体系之外。他说:“因为TPP失败而可能出现的倒退,将形成某种中国被包括在内,但美国被排除在外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从李显龙的话语里我们可以读出两个信号:

  一是他很焦虑,很担心TPP在奥巴马任期内不能形成法律,因为一旦那样,新上台的总统就存在改弦易辙的可能,特别是如果特朗普上台,一切都可能发生,新加坡对此非常焦虑。二是李显龙拉美遏华态度非常明显,新加坡对中国的崛起同样充满焦虑,担心中国在亚太一家独大。

  这两个焦虑,事实上是由李光耀传下来的政治思想和国家利益取向决定的。在占豪看来,新加坡政府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拉美遏华,根本原因有四:

  一、意识形态因素。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是反共的,这一点他生前是一点不遮掩的,在其著作和公开讲话中并不鲜见。他曾明确表示,新加坡之所以加入美国所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就是要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张,而力主与马来西亚合并,也是想借马来西亚的力量清除新加坡华裔中的左翼势力。

  其实,当年李光耀也是靠联手共产党起家的,但后来之所以转入反共,是因为他看到在东南亚西方的势力更加强大,而新加坡作为弹丸之地只能依附。正是基于这种考量,他最终选择了与左翼决裂,并转入对新加坡左派的排挤和打压。直到1987年,新加坡还曾以“反共产主义颠覆”为由,未经审判便逮捕、关押了16名左翼知识分子(注意这个时间点,正是东欧剧变之时,可见李光耀的政治嗅觉多么灵敏)。

  李显龙是李光耀的儿子,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完全继承其父,所以他本质上也是对共产党充满恐惧和担忧的。正是基于这种因素,新加坡需要抱紧美国的大腿,通过借美国之力来弹压正在崛起的中国,以此来实现新加坡当前政权格局的稳固。事实上,在这方面,新加坡李氏王朝和半岛的金家王朝有些类似,只是程度不同和认识有差异而已。

  就意识形态而言,可能中国和新加坡可以通过沟通实现更多彼此了解,但要实现共同的意识形态是很困难的,因为新加坡是典型的具有东方特征的西式思想,这和中国这种典型的东方思维有很大差异。

  二、经济利益因素。

  就一个城市国家而言,新加坡的经济奇迹的确非常难得,这说明李光耀是非常具有中国智慧的华人,这一点并不能因为他在政治上曾经反华去抹杀它。他正是看到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国家规模决定了他依附于西方更具发展机会这一点,才展开一种“独裁”政治(威权政治是他从日本侵略军那里学来的),通过与西方的对接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在1960年代新加坡经济发展非常快速。

  但是,当美国陷入越战并最终撤军,中美关系打破僵局,尼克松实现历史性访华等事件发生后,李光耀再次捕捉到了地区政治格局变化的风向,开始调整其强势反共、反华的策略,转而开始试着接触中国。在邓小平掌握中国的权力后,中国开始推动改革开放,李光耀与中国的接触开始加大力度。

  1978年11月邓小平历史性地实现了对新加坡的访问,这确立了新加坡在未来中国与西方打交道的地位。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正是借助自己扼守马六甲的重要地理位置,依靠与中国的存在的“血缘关系”,依靠与西方建立的“意识形态联系”,构筑了一条从中国到新加坡,从新加坡到西方的交往之路。这条路让新加坡受益匪浅,借中国经济发展之力,新加坡迈入了高收入国家。

  新加坡非常清楚,新加坡借美国之力遏制中国,然后在两边实现通吃对自己的利益是最大的。否则,以中国的实力,只要完全掌控南海,那么新加坡的国家地位就会下降,其在中美之间如鱼得水的两边通吃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因此,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新加坡依然希望美国能在军事、政治上遏制住中国,这样新加坡可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政治地位因素。

  当前新加坡的政治体系是非常独特的一种家族式的威权政治体系。一方面,新加坡是一种“家长式”的政治体系,从建国到现在政治权力总体上一直掌握在李光耀家族手中,而且非常牢固。哪怕后来不再担任总理,由吴作栋担出任总理一职,李光耀也是内阁资证,掌控大局,直到他儿子李显龙位子稳定后,在2011年他才和吴作栋一起宣布退出内阁。

  新加坡的政治体系,如果没有大的外部力量改变,一时半会这种格局不会改变,新加坡这几年政治上虽也有少许波动,但总体局面没有大的变化。然而,李氏担心的是,一旦中国掌控了东南亚,那么整个东南亚的政治生态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会影响到新加坡。所以,作为政权统治者,他对这种格局的改变是有焦虑情绪的。

  四、新加坡并不希望中美撕破脸。

  重返亚太,搞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建议是2009年李光耀访美给美国提的建议,最终该建议与美国一拍即合,美国在奥巴马2009年访华未能获得和中国搞G2的许可后开始从2010年展开亚太再平衡的遏华策略。

  根据上述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为何新加坡一定要拉美遏华,但从新加坡的利益上考量,他是决不想中美矛盾激化的。新加坡的目的是,通过美国遏制中国来实现自己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通过中美的角力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一旦两只大象真打起来了,那地理位置重要的新加坡可能就要遭殃了。所以,新加坡在过去几年一再强调,不希望在南海中美较量问题上选边站。

  在新加坡看来,一方面进行军事上的遏制,另一方面在经济上通过TPP对中国进行一定的釜底抽薪,如此新加坡不但可享受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还能在遏制中国的情况下不爆发军事冲突,这是新加坡最希望看到的结局。也正是基于此,新加坡才希望TPP在美国国会获得更快的通过。事实上,也只有美国通过TPP,新加坡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才能如鱼得水。基于此,新加坡更希望美国在经济领域遏制中国的动作多一些,军事层面上要注意火候。

  对中国来说,我们既要清楚新加坡的利益取向心态,也要保持与其相对较好的关系,原因是新加坡在中国和西方之间依然扮演着很重要的缓冲角色,新加坡政府很多时候能将中国的一些政策更好地解释给美国和西方听,中国和新加坡虽然意识形态差异较大,但也有共同利益。不过,对中国来说,也要充分认识到新加坡在心理上与中国的距离,在政治利益上与中国的差距,并且要对其言行保持较高警惕的同时尽心充分利用。只有搞清楚了这种共同利益和差别,并且利用新加坡的取利方向,才能很好地处理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处理中美关系时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这些细节还是很有探讨和利用空间的。(占豪)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