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取消开发核弹列车 东风41铁路发射方案也难以实现

2017年12月11日 10:27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俄罗斯本周宣布,曾被媒体大肆吹嘘的“新一代铁路机动洲际导弹”系统取消开发。那么铁路机动洲际导弹究竟有何意义,传说中的东风-41铁路机动发射方案前景如何?

  本周,俄罗斯媒体报道称,“巴尔古津”铁路机动式洲际导弹系统的开发工作可能将被取消。

  其实,自2013年立项以来,“巴尔古津”系统不是第一次传出被取消的消息。在2016年早些时候,就已经有消息说这一项目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可能要被取消。但在2016年底前,却出现了“巴尔古津”系统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首次进行导弹弹射试验的消息,说明这个工程似乎并未完全结束。

  经常爆出一些内幕消息,而且还颇为准确的博客“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博主帕威尔·普多维克抖了一些“料”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情况。

  首先,“巴尔古津”并非一些网站上经常说的那样,简单的就是把RS-24“亚尔斯”导弹装进列车里就完事儿了,它的核心还是一种新型导弹,代号RT-27。该导弹的起飞重量有不同的说法, 但可以肯定,要比RS-24亚尔斯导弹的46吨重,在50吨以上,但肯定比前一代铁路机动洲际导弹RT-23轻得多(104吨)。这种导弹将结合RS-24“亚尔斯”、潜射洲际导弹“布拉瓦”上所用的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能够携带多个20-30万吨当量的分导式弹头,可能多达10个。

  据普多维克表示,工业界消息源给他的消息是,其实莫斯科热工所对这个项目并不热心,事实上他们对于这种导弹的前途持批评态度。但俄罗斯军方对此依然积极,所以这个项目才会在“取消”和“恢复”之间反复。

  事实上,军方已经提出了要求,在2019年进行“巴尔古津”导弹的首次发射试验,但莫斯科热工所方面表示这可能不会成为现实。

  虽然消息很短,但这却反映出了铁路机动式洲际导弹的现实。

  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一种正式列装的铁路机动洲际导弹就是苏联的RT-23,西方称为SS-24“手术刀”,该型导弹重量104吨,投掷重量4.6吨,可携带10个分导式核弹头,当量35-55万吨,射程11000公里,圆概率误差150-250米。这种导弹同时本身也有发射井版本,1989年开始部署。

SS-24导弹列车SS-24导弹列车

  每列导弹列车包括3个M-62动力车头、电源车、指挥车、支援车、以及3节导弹发射车厢,每列列车携带3枚导弹。导弹列车外形上看和铁路客车一致。

  苏联共部署了56枚铁路机动型RT-23导弹和36枚井射型。

  根据美俄多个阶段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所有导弹列车在2005年退役,2008年4月销毁。

  RT-23导弹与美国“和平保卫者”属于同类,发射重量、投掷弹头数量基本相当。

  事实上美国也研制了铁路发射型的“和平保卫者”导弹,但是没有进行部署。

  根据美国的研究认为,铁路机动导弹的问题在于,首先,任何一个国家的铁路线都是有限的,只要有计划的攻击铁路枢纽,就可以导致铁路线的完全瘫痪。而一旦铁路机动导弹停止机动,那么它就等于暴露在对方的攻击面前无从遁形,反而比发射井中的导弹更容易摧毁。

  对于苏联来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冬季的积雪会导致铁路难以运行,为了保障铁路机动式导弹的机动能力,只能将它部署在相对温暖的地区,这就进一步限制了导弹的部署范围。

  所以,美国计划中的铁路机动式部署方案是所谓的“末日地铁”。实际上类似于中国的“长城工程”,是将导弹部署在深入地下山体的大型隧道之中,每条隧道长几千米,隧道本身是坚不可摧的,每个隧道有多个导弹发射出口,敌人无法知道导弹会从哪里发射出来,如果要想彻底摧毁导弹,就只能用核弹头挨个摧毁出口,这就等于浪费了大量的弹头,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保障下,敌人的核弹头不可能无限制增长,那么为了摧毁你一枚导弹需要发射十几个弹头,就会显得不划算,这就保障了隧道的生存性。

长城工程的地下洞库,美国媒体推测已经可以部署东风31长城工程的地下洞库,美国媒体推测已经可以部署东风31

  “末日地铁”方案其实更能说明现代条件下核武器部署方式的首要问题——即尽量让对方浪费核弹头。

  目前美俄两国处于战备状态——或者说打出去能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核弹头,包括我国的,如果放着不管,一般7-10年内就会失效,区别仅仅是先进的核武器的有效期长一点。所以维持核武库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等于不停的重造自己手头所有核弹头)的弹头,按照双方的约定,维持在1000枚以内——当然事实上美国现在有1500个以上,但相比冷战时期的数万个弹头(虽然同一时期双方手中有效的弹头也就数千),已经是禁不起浪费的了。

  所以,通过巧妙的部署方式,让对方无法用有限的弹头摧毁自己的核力量,是最好的——至不济,核武器阵地吸引敌人一个弹头,就等于自己的大城市少吃一个弹头,战后复兴就多一分希望。

  但是美国认为隧道式部署的价格太高,对于奉行首先使用核武器战略的美国来说反而不划算。

  同样,采用公路部署的“侏儒”导弹最终也没有进入部署状态。

  所以至今美国所有路基核导弹全部采用发射井部署,发射反应时间最快,但生存能力相对差一些。

  但是,对于俄罗斯军方来说,发展铁路机动导弹还有一些额外的好处。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军队一边出现了边防部队成建制饿死这样的可怕事件,另一方面,却不敢松懈,将仅有的一点资金用于制造了200枚左右“白杨”和“白杨M”公路机动式弹道导弹,这是俄罗斯“保命”的资本。但早年的“白杨”导弹发射车越野性能差强人意,在整个90年代据说发生了近百次翻车事故。

铁路机动导弹当然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铁路机动导弹当然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而更重要的是,铁路机动导弹的性价比较高。

  按照俄军的要求,新一代RT-27导弹要部署36枚,共有6列导弹列车,每列车可以带6枚导弹。

  按照每枚导弹10个分弹头算,这6列导弹列车可以携带360枚弹头,占俄军计划1500枚弹头的五分之一,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导弹了。

  而其发射车,是相对廉价的铁路车厢和通用的重型机车,这可比每枚导弹都要配上一辆昂贵的8轴重型越野卡车省钱太多了。

  而与发射井导弹相比,发射井的建设费用可也不低,尤其是如果要在老式发射井里部署新导弹,为了保证发射井的构造强度,就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光是特种水泥就是一大笔钱,每个发射井耗资几亿美元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所以相比之下,导弹列车其实是一种相对廉价的部署方式,而其生存力在大部分情况下,和公路机动导弹相似。

  但在俄罗斯军工部门眼里,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目前,俄罗斯正在研制的洲际导弹包括,公路机动的RS-26小型洲际导弹、和新一代液体燃料洲际导弹RS-28“萨尔玛特”,这其中,RS-28“萨尔玛特”是一种能够携带10个以上重型战略弹头的重型洲际导弹。

萨尔玛特洲际导弹萨尔玛特洲际导弹

  如果RT-27导弹发展成熟,完全可以部署到发射井中,那就意味着直接与“萨尔玛特”竞争,这在冷战时期,或许意味着中央的资金会被用来养活两家庞大的研究机构,但在今天……相信有点脑子的决策者都会选择更稳妥、更便宜的“萨尔玛特”。

  这样一来,原本以“成本低”而获军方青睐的RT-27价值何在呢?

  这样看来“末日列车”走到“末日”,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了。

  有外媒报道,中国去年也进行了DF-41洲际导弹铁路机动发射车弹射试验,但在中国的环境下,尤其是中国的铁路现状下, 要在正常运行的铁路里面插进有着大量特殊要求的导弹列车……说实在的这大概会成为铁总的噩梦。

  而且,东风-41导弹作为一种公路机动式导弹,其部署方式,可能从现有的“长城工程”扩展一下,即公路机动部署和洞库相结合,这样可以增强部署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在央视报道中出现的东风41公路发射车在央视报道中出现的东风41公路发射车

  最主要的是,我国战略火箭军还没到要掰着手指算每枚导弹配一辆发射车的钱够不够的问题……

  而且东风-41也不必部署到发射井中,事实上我国可能的新一代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应该依然保持了东风-5导弹的主要尺度,即可以直接使用旧发射井,这就不会构成抢发射井的问题了。

  至于把“长城工程”按照美国人的设想改成“末日地铁”呢?这搞不好到是一个可能的方案,或许这次发射试验就是为此做的技术储备吧。

  所以,我国的所谓铁路机动发射车弹射试验,或许只是一种技术储备性的试验,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学俄罗斯,去制造这种冷战中诞生的“恐龙”——更何况,俄罗斯自己都已经为“末日列车”的去留问题纠结异常了……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