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大陆全面收割台核心产业 台技术精英全跑对岸

2017年11月23日 11:54 环球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台技术精英赴陆发展蔚然成风 岛内担忧核心产业优势不再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雯萱] “大陆红潮再度吸走台湾高科技人才”。大陆科技企业小米公司21日宣布的一个人事任命,在台湾业内引发了不小的骚动。小米宣布由台湾知名科技企业联发科的原共同营运长朱尚祖担任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近年来,台湾半导体高层人才外流频繁,其中不少“指标性”科技人才跳槽大陆。有岛内舆论担心,台湾高科技人才的流失,令大陆接下来“全面收割”台湾核心产业的步伐加快。

  更大的舞台,更高的薪酬

  据台湾《经济日报》22日报道,小米21日宣布,延揽朱尚祖担任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据悉,朱尚祖此次被小米挖角,年薪超过新台币1亿元,但未获证实。小米创始人雷军21日表示,朱尚祖在消费电子和无线通信行业已有20多年从业经验,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理解,将帮助小米在产业投资方面取得更大成功。

  联发科,全称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著名的IC(集成电路)设计厂商,也是台湾IC设计的龙头企业。《经济日报》称,朱尚祖在联发科18年,从研发部经理做起,历经过DVD兴盛时代,当年带领智能手机部门成功抢进大陆市场,为联发科在手机市场打下基础。台湾半导体界人士认为,更大的挥洒舞台及更高的薪资水平,应是朱尚祖离开台湾的两大关键。

  《联合报》22日称,近年联发科营运陷入低潮,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逐年沉重,但相对来说,正在追赶中的中国大陆厂商,在公司大、规模大、资源多的情况下,可以预期,未来2至3年,大陆厂商在全球半导体将占一席之地。对于朱尚祖的跳槽,联发科回应称,朱尚祖目前仍任顾问,他事先已将此事告知经营团队,公司“乐观其成”。且小米过去就是联发科的重要客户,朱尚祖负责小米的投资部门,并非芯片或手机部门相关,因此双方不是竞争关系,未来不排除有合作空间。

  指标性人物纷纷出走

  《联合报》称,近年大陆以高薪吸引台湾高科技人才,薪资水平动辄是台湾的数倍。光是今年以来,就有1月的前联电执行长孙世伟、2月晨星半导体创办人杨伟毅均加入中国大陆的紫光集团。台湾半导体界人士表示,过去几年,岛内相关产业的高级人才离开台湾,几乎都以去韩国及中国大陆为主,其中大陆占了绝大多数,这和大陆希望加快产业升级的脚步有关。

  半导体产业被视为台湾的核心产业。日经中文网21日报道称,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销售额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台湾半导体企业的23万技术人才成为大陆企业的挖掘对象。最近几年,台湾半导体企业南亚科技总经理高启全跳槽到大陆紫光集团。美国半导体企业镁光科技也承认,其台湾公司的数十名员工跳槽到了大陆半导体企业。

  “指标性”人物的走向牵动岛内。据东森新闻云报道,出身台积电的“研发天才”梁孟松2009年离开台湾前往韩国三星任职,曾被称为台积电“头号叛将”。今年10月,梁孟松加盟大陆最大的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这引发台湾网民热烈讨论,甚至有人称他是“半导体吕布”。日经中文网评论称,从台湾方面来看,半导体行业的核心人物之一粱孟松入职中芯国际,“就像是美国超级棒球联赛的选手教中学生打棒球”,但同时也存在一种警惕,即“大陆的动作将导致台湾半导体陷入混乱和人才短缺局面”。

  “池浅无大鱼”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1日发布“2017年IMD世界人才报告”,在63个评比国家和地区中,台湾排第23,与去年持平;亚洲范围内排名第3。不过报告示警,台湾对外籍技术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外流也不断加剧。

  “人才赤字已被认为是台湾的国安问题”。台湾《远见》杂志11月号的深度报道称,新竹科学园区是台湾的经济命脉,更是科技业的火车头。这里超过七成的产业是半导体,创造2.3万亿元新台币产值,占台湾GDP的13%。今年9月,竹科举办招聘活动,一口气提供7000个职缺,人才缺口之大令人惊讶。“这两年,竹科厂商总说人才难找,听得我耳朵都要长茧了”,104信息科技公司资深副总经理晋丽明说。一名有被挖角经验的竹科人说:“在台湾有5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到大陆税后年薪可实拿40万-50万元人民币,除了住房或安家补助,还有3-5年不等的工作签约保障。”经纬智库副总经理赖远烽表示,5年前,大陆厂商给竹科人5倍高薪,随着大陆逐渐培养自己的人力,现在台湾人价码已降到1.5倍至3倍,但仍具吸引力。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称,岛内的IC设计厂表示,大陆对台湾人才的偏好已经转移至台湾的根基——半导体以及IC设计产业,与上一波挖角面板产业人才不同,这波大陆对半导体产业人才的礼遇更有弹性,对不方便举家搬到大陆工作的研发人员,开放他们在台工作,等于在台就可“画押生死状”,台元科技园区就聚集众多陆厂台籍的工程师,操大陆口音的工程师也不少。《中国时报》评论称,台湾科技产业只要出现“指标性”人物跳槽大陆,就代表挖角风正处高峰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台湾要对抗的不是大陆,而是人性。所谓“池浅无大鱼”,台湾当局与岛内相关产业必须深思。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