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学习?美军陆战队也开始搞“陆炮上舰”

2017年10月25日 10:00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观察者网

  上世纪90年代对台作战准备中,由于缺乏对岸火力支援手段,解放军曾采取临时手段,将陆军火炮安放在民船上进行对岸射击,经常被外媒嘲讽。然而“风水轮流转”,据美国海军官方网站10月23日报道,美军在最近的“黎明闪击2017”演习中,将HIMARS轻型远程火箭炮系留在“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的甲板上,进行了对岸攻击演练。据称,这门火箭炮在演习中发射了制导火箭弹。

  美国海军在“安克雷奇”号登陆舰甲板上试射HIMARS火箭炮

  据报道,10月22日的“黎明闪击2017”演习中,“安克雷奇”号登陆舰(LPD23)上,一辆HIMAS火箭炮被固定在直升机甲板上,发射了火箭弹。HIMAS火箭炮是一种使用M142型5吨战术卡车底盘的轻型火箭炮,能携带6枚火箭弹或1枚陆军战术导弹(ATACMS)。

  美军官网报道称,这次试验意在让陆战队获得一种发射后几分钟就能击中目标的新手段,且制导火箭弹具备极高的精度。这一系统还具备比传统火炮更远的射程,让一支规模更小的部队能够掩护更大的范围。

  这次在“安克雷奇”号上进行的演示试验中,HIMARS火箭炮对一个陆上目标发射了制导火箭弹(GMLRS-U)。

  “我们今天的射击有两个目的,”陆战队远征群海基远征火力项目主要计划制定者,陆军少校亚当·洛普莱斯基表示,“首先是展示新的训练成果,二则是展示打击目标的良好效果。我们达到了两个目的,在海上发射的火箭成功摧毁了70公里外的目标。”

  发展替代(巡航导弹)的海基火力打击能力,诸如舰射HIMARS将让海军得以重新评估,重新计划,并为未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在敌方海域环境内,通过更深远的打击能力,我们将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支援岸上部队。”陆战远征群炮兵军官科瓦罗斯基上尉说。

  这种新型能力可以提高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联合行动中互相支援的能力。

  当初解放军的陆炮上船试验,在甲板上系留了各种现役火炮,进行对比测试

  尽管解放军曾在不少演习中演练陆炮上船射击,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好,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专业火力支援舰、远程火箭炮、海军新型舰艇的出现,这种演练已经不常见了

  516舰上的122毫米火箭带有稳定系统,射击精度较高,不过因为该舰舰体实在过于老旧,难以承受火箭炮齐发的震动,最终于去年退役

  中国海军也曾在试验舰上安装300毫米远程火箭炮,不过这套系统最终没有装备,因为射程足以跨过海峡的远程火箭研制成功了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美军这次进行的“陆炮上舰”,和解放军当年的“陆炮上舰”,区别也仅是采用了制导火箭,而不是身管火炮而已。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为了对台军事准备,曾改造516舰作为对岸火力支援舰,在上面安装了122毫米火箭发射系统,由于采用了陀螺仪稳定系统,火箭炮的命中精度比简单将火箭炮固定在甲板上射击高得多。在现代条件下, 采用了制导系统的火箭炮对初始发射环境的要求可以更低一些,并达到较高的精度,从技术上来讲,解放军一样也有这个条件进行。

  不过,中美“陆炮上舰”的背景还是有相当区别的,中国当初进行的试验更多带有应急色彩,随着大批新型舰艇的入役,130毫米舰炮和射程足以跨越海峡的300毫米制导火箭弹已经足以满足登陆作战中火力支援的任务,而纵深打击任务则有大量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及空军火力来覆盖。

  “朱姆沃尔特”级的AGS型155毫米舰炮配套的制导炮弹因为太贵,已被抛弃,这让美军对岸火力支援空白的问题更加突出

  战斧导弹无法包打天下,其他对岸打击的新技术手段都不理想,最后美军只能用看起来很“LOW”的“陆炮上舰”了……

  相比之下,美军的陆战队考虑的是劳师远征,每次都是远涉重洋上万公里到别国家门口“搞事”,所以没法借鉴中国增加岸基远程火力满足需求的做法。冷战以来,美国海军高度依赖“战斧”巡航导弹提供对岸火力打击。虽然目前美国库存“战斧”导弹数量高达数千枚,但巡航导弹始终存在着飞行速度慢,用来打击低价值目标不划算的问题。因此美国海军和陆战队才会寻求一种廉价的对岸打击手段。近十几年来,美军先后提出在老式“标准2”防空导弹基础上开发“标准4”弹道导弹(后来放弃),155毫米先进舰炮(最终安装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乃至电磁炮等多种新型技术手段取代“战斧”的设想,但这些奇思妙想最终都没能“修成正果”,美国海军目前的对岸火力支援依然只能依赖127毫米舰炮和“战斧”导弹,以及舰载机。在这种背景下,美军才开始寻求“替代性”对岸打击火力,而HIMARS火箭炮现在则似乎是最现成和方便能够用来填补这个空白的备选,这才实现“小三转正”。虽然把火箭炮系留在甲板上,看起来非常“低端”,但目前美军也却实在没有别的选择了。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