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俄军演援潜演习:危险性极高要靠中国这项利器

2017年09月22日 15:59 新华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资料图: 9月19日,俄罗斯海军接受演习任务。当日,中俄“海上联合-2017”第二阶段演习进入第二天,中俄双方总导演下达演习命令,布置演习任务。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原标题:专家详解中俄“海上联合-2017”援潜救生演习)

  新华社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9月22日电 题:专家详解中俄“海上联合-2017”援潜救生演习

  吴登峰 陈曦 于超

  当地时间9月22日,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7”第二阶段军事演习的中俄海军,在日本海彼得大帝湾联合组织开展了应急对潜搜索救援演习。

  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海军援潜救生专家陈昊大校,对这次援潜救生演习进行了详细解读。

  首次实施联合快速的救援力量应急出动

  对于海上救援行动来说,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将给遇险潜艇的人员提供更大的生存希望。陈昊介绍,这次演习联合、快速、实战、高效的特点非常明显,并贯穿于整个救援行动的全程,采取这种模式开展联合搜救行动,在以往国际间两个或多个国家进行的潜艇救援演习中还是少有的,潜艇救援行动是一项体系化的”大工程”,从潜艇遇险信息的及时报送和获知,到救援力量应急出动,搜索并确定沉没潜艇的真实位置,使用多种手段有效实施艇员营救,涉及环节多,协同要求高。这次演习采取了这种紧贴实战的模式,不光是充分体现了中俄两国海军逐步构建的高度互信,也能够反映出”海上联合”多年演练成果在潜艇救援课目中得到了实际的检验。

  首次与外军潜艇进行实艇对接

  中国海军长岛号携LR-7深潜救生艇,俄罗斯海军救援船携AC-40深潜救生艇,联合完成与俄罗斯海军潜艇的水下救援作业,这标志着中国海军实现了首次与外军潜艇开展的实艇对接救援行动。

  陈昊介绍,这是整个军演中的一大亮点。实艇对接救援行动是潜艇搜救活动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涉及艇内所有人员,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控制风险,不能造成一些误操作。这次和外军合作,在协同上会带来一些沟通困难,需要前期做大量的工作。“虽然我们已经对自己的潜艇开展过数次实艇对接,并参加过国际援潜救生演练,但与外军潜艇进行实艇对接还是首次,而且这次演练海域陌生,水文环境不熟悉,对接还是有一定难度。要把每一次演练当成第一次,精心准备,虚心学习,精准操作。”

  这次援潜救生演练在港岸阶段先进行了中俄相互熟悉装备、细化演习实施方案、进行桌面推演等活动,于22日进入海上演习实施阶段。

  演练中,俄方潜艇模拟失事潜艇坐沉海底,长岛号先使用图像声呐精准定位“失事”潜艇后快速抵达目标海域,进行动力定位布放作业场,吊放深潜救生艇入水,然后深潜救生艇潜入深海与“失事”潜艇进行对接,实施紧急救援。

  海军潜艇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援潜救生属于人道主义范畴,也是潜艇战斗力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联演亮相的中国海军长岛号是我海军新型援潜救生船,曾参加“环太平洋-2016”演习,与多国海军组织开展了援潜救生和潜水作业演习,实现首次与美海军进行援潜救生演练,成功对接美海军布放的模拟救生平台,首次组织指挥美、加、澳等多国海军潜水员进行海上潜水作业,完成了打捞“失事”直升机、落水集装箱等课目演练。

  陈昊表示,潜艇救援作为综合性的工作,集合了整个深海和救援领域所有最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这次合作交流,我国海军在援潜救生能力上必将有所突破。”

  中俄两国军事高度信任和深入合作

  潜艇作为各国“杀手锏”武器,保密程度很高。这次中俄两国海军派出援潜救生船和潜艇进行实艇对接演练,表明了中俄两国军事高度信任和深入合作。陈昊说:“这次中俄援潜救生演练,不仅有利于中俄两国海军更深入的增加互信、增加了解、促进合作,还有利于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海军积极担负和履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责任和义务的信心和决心,也将为探索和加强国际援潜救生交流合作积累有益经验。”

  援潜救生演习的关键“利器”

  在长岛号后甲板搭载的深潜救生艇是这次援潜救生演习的关键“利器”。它下潜至水下80多米的深度,与俄海军模拟“失事”潜艇进行实艇对接。

  目前,世界上拥有深潜救生艇的只有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少数几个国家。

  陈昊介绍,深潜救生艇作业深度大,水下姿态可以调节,在水下行动便捷,这要归功于它的“6条腿”——由6个螺旋桨组成的推进系统,使得深潜救生艇能在4级海况中自由航行,并能灵活调整姿势,与失事潜艇进行对接。

  危险性高

  深潜救生艇作为一种水下救生装备,具有潜水器的一般特性,能在水下自主航行、下潜上浮。但与潜艇、潜水器不同的是,深潜救生艇主要担负对失事坐沉海底的潜艇进行救援。

  深潜救生艇与失事潜艇救生平台对接,并与潜艇艇内均压,深潜救生艇下室舱盖与失事潜艇救生舱盖打开后,二者连为一体,建立救生转运通道,艇员通过通道进入深潜救生艇。

  深潜救生艇的功能作用与潜艇、潜水器有着本质区别,因此深潜救生艇不能也没必要像“蛟龙”号潜水器一样下潜至7000多米,也不具备潜艇对舰艇侦察作战的能力。

  陈昊说,深潜救生艇水下作业针对性强,援救潜艇艇员时需要打开舱门,程序复杂繁琐,作业范围内障碍物突出,经常水下能见度不良,作业环境复杂,要求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援救,危险性非常高。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