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在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空间科学试验卫星等领域取得多项世界级的突破,正在为造福人类生活和拓展人类文明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您是否也曾想过,无论是在高空飞行的航班上,还是在偏远的大漠深处,都可以像在家一样轻松地接入互联网呢?现在,一颗中国卫星正在为这样的理想奋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已经可以实现20G的通信带宽。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实践十三号卫星总设计师李峰:卫星可以支持30万个终端同时上网,每个终端可以对应一架飞机或者一辆高铁,为飞机和高铁上的乘客提供百兆级高速的宽带接入体验。为落实习总书记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正在研制下一代容量达到500G以上的高通量卫星,助力“宽带中国”战略的实现。
与此同时,另一颗中国卫星正在掀起人类通信方式的一场革命。今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为未来建立高效安全的天地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习主席提出来我们要做网络强国,网络强国不光是地面,包括天上,天地一体,我们把天上再连上一个网,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在世界上作为领跑的国家。
通过卫星进入太空并领跑全球的还不只是我国的通信技术。
我国研制的世界首颗暗物质卫星“悟空”,正在轨道上寻找宇宙里看不见的暗物质。
刚刚发射入轨的硬X射线望远镜卫星“慧眼”,也在准备向解答宇宙起源等人类太空探索的终极问题发起冲击。
目前,我国有超过170颗卫星在太空运行,这些卫星不仅服务国民经济,也在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十八大以来在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航天发展迈入了快车道,中国航天人有一股敢于拼搏,不惧失败的精神,这是中国航天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
中国航天新的探索征程正在起航。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人正在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进行快速交会对接做准备。这项新技术,有望将两个航天器太空牵手的时间从原来的两天缩短到6个半小时。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剑:它可以大大改善航天员的在轨停留的时间,使他们更加舒适快捷的到达我们的未来的空间站。
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未来五年,中国人将着手在太空自主组建大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同样是在未来五年,我国将继续建设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网络,将打破国外企业对0.5米分辨率商用卫星遥感数据的垄断。
同时,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开始全球组网,到2020年前后,由35颗卫星组成的定位网络将让地面上的定位精度达到1-2米,这些中国卫星将在太空中构建起一张张宏伟的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