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再曝处置险情的背后:正在突破高难训练瓶颈

2017年08月17日 08:33 环球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歼-15战机处置险情现场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8月16日晚间,官方媒体再度曝光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歼-15战机遭遇险情并成功处置。这是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成立以来对外披露的第三起险情。专家对《环球时报》表示,舰载机部队训练强度和难度的增加必然带来风险的同步上升,消极保安全是不行的,只有科学的飞才能突破瓶颈,飞出战斗力。

  中央电视台的《军事报道》栏目16日报道,海军舰载航空兵某团副大队长袁伟驾驶歼-15战机与鸟群迎面相撞,面对左侧发动机突发火情的情形,在塔台指挥员、僚机的合作下,成功挽救战机。在此次处置特情事件中,袁伟创下了战机撞鸟起火、载重超极限着陆、低高度单发迫降成功的航空兵特情处置奇迹。

  这是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外披露的第三起特情事故,这三起特情事故均发生在陆上。最早被公开的是,2016年4月27日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因驾驶的战斗机在着陆过程中,液压系统故障,崩飞的零件打断尾翼控制总线,导致飞机不受控制的快速拉起,最后跳伞失败牺牲。2017年6月份官方媒体再度公开,2016年4月6日舰载机飞行员曹先建驾驶飞机起飞后,发现飞控系统工作异常。他紧急处置试图挽救战鹰,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机,直至最后2秒才被迫跳伞逃生,身负重伤。

  战机在空中撞鸟的事件比较常见。 一位专业人士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战机撞鸟的特殊性在于“起火,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根据介绍,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飞机随时可能爆炸。这次非常幸运,如果火再着一会儿,结果就不一样了。

  作为舰载航空兵,在大海上遇到鸟群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遇上,飞行员面临的情形会更严峻。“这种情况无法在舰上着落,必须要陆上着落,留空时间会很长。如果碰到飞机起火,轻则烧坏控制系统,飞机会失控;重则烧穿油箱,飞机会随时爆炸,后果非常严重。”这位人士说。

  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于2013年5月10日正式组建,被誉为海军新质作战力量的典型代表。连续公布舰载机航空兵部队发生特情的情况,表明面对此类事件中国军方与日俱增的自信和开放态度。此类事件在世界各国飞行训练中都是正常现象,无须遮遮掩掩。相反,这次事件的公开所展示出指挥员处惊不变以及飞行员的沉着应对,也是这些年来舰载机飞行部队训练成果的体现,体现了指挥员的指挥水平和飞行员训练水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航母要形成战斗力,舰载机是决定性因素,而舰载机飞行员对舰载机的熟练驾驭又是重中之重。每次高强度的飞行和战术训练都面临一些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的威胁,这就需要飞行员在具备高超飞行技战术的同时,要不断培养和树立勇敢冷静、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同时需要高效正确的指挥,地面空中的无缝配合,才能化险为夷,在危急时刻保证飞机和飞行员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提高舰载机的战斗力水平。”

  成立4年多以来,该部队探索构建起较为完备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体系,多批歼-15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完成舰上起降并通过航母资质认证。同时,歼-15战斗机还进行了实际使用武器、空中战术对抗、空中加受油等多个训练课目,并且开展了数次跨海区训练,为航母编队战斗力形成积累了重要经验。

  公开报道显示,为加速培养海军新质作战力量,该部积极增加日常飞行训练架次、扩大飞行员训练范围、缩短培训上舰周期,大大加快了系统培训的进度。

  上述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视频和图片分析,舰载机飞行训练已经进入常态化的高难科目训练阶段,应该是正在进行编队训练和大机群飞行训练。训练强度和难度的增加必然带来风险的同步上升,也到了一个突破瓶颈的关键期。消极保安全飞不出高水平,只有大胆的飞,科学的飞,安全的飞,才能突破瓶颈,飞出战斗力。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