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学者警告印:避免受辱最好方式就是立即从洞朗撤军

2017年08月15日 07:40 环球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巴学者呼吁印度尽快撤军:“撤得越快,对他们自己越好”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印边境对峙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虽然印度减少了滞留在中国领土上的军队人数,但问题仍未能解决,中印洞朗对峙会耗时多长,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印度斯坦时报》14日称,上个季度中国对印出口增长33%,“两国贸易并未受政治影响”。印度《第一邮报》则称,目前两军边界对峙没有缓和迹象,外交专家认为,印度应对此保持耐心,并准备好“打持久战”,同时保持活跃的外交渠道。报道称,1986年至1987年,中印两军也曾因“旺敦事件”对峙良久,最终通过对话解决。印度《金融快报》13日称,印度前外交部秘书长萨兰认为,印度此次“不能让步”。“在当前这种对峙下,就不丹和印度而言,一旦中方完成高速公路这一永久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大大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能力。所以,如果印度现在不坚定立场,就很难再扭转”。

  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称,日前中国连续向印度发出自“洞朗对峙”以来最密集、最直率的警告,但印度似乎选择“死磕到底”,以显示其“大国身份”。《印度快报》认为,印度政府正试图采取两种“外交方式”解决中印对峙危机:第一种选择是让不丹军队在对峙地区代替印度军队,使中国和不丹军队双方撤兵,但又担心这会给不丹提供与中国直接接触的动力,使其与中国建交;第二种选择是延长对峙时间直至11月,称“随着冬天的到来,该地区的气候恶化,任何军事行动都将变得困难”。

  《印度快报》认为,中国不会冒着风险而和印度全面开战。巴基斯坦学者、前军官费亚兹14日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印度和中国一旦打起来,毫无疑问中国会赢。他说,相比印度国内复杂的民族矛盾,社会、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分裂,中国有着对抗外敌的团结一致的决心,有强大的民族意志。而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从未对外侵略过,1962年的中印战争也是被迫自卫,对中国领导人来说,战争是最后一个选项,但正是这种正义和平的国策,使得中国拥有强大的反击侵略的能力。因此,对印度来说,最好的避免受辱的方式就是立即从洞朗地区撤军,“撤得越快,对他们自己越好”。

  [环球时报赴尼泊尔特派记者 邹松 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徐伟 郭媛丹 冯国川]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