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这三款先进装备为何错过了八一大阅兵

2017年07月31日 09:12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7月30日上午在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进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1981年华北大演习阅兵后,时隔36年再度举行高度实战化的国家级阅兵。在阅兵式上,大量从未在阅兵场上出现的现役装备先后亮相,让习惯了看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上阅兵的大伙儿大呼过瘾。

  高度强调实战的阅兵形式让不少军迷大呼过瘾

  由于阅兵强调高度实战的特点,此次演习选用的装备全部是标准的现役装备。这里的“现役”不仅仅是指装备已经交付了部队,更多是指装备已经在部队内使用了一段时间,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战斗力。放眼我军历史,这实际上并不常见。我国军工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有过所谓“XX10”工程,即专门为阅兵抓紧时间定型、生产一批先进的阅兵武器装备,而许多装备在阅兵时技术并非完全成熟或者事后并未批量装备。前者的典型是1999年大阅兵时赶制的第一批99式坦克,后者的例子则更多,牵引式155毫米炮、273毫米远程火箭炮、PGZ-88式双37毫米自行高炮等一系列武器最后都没有投入量产。

  PLL01式155毫米牵引炮,为1989年阅兵制造,最终却阴差阳错赶上了1999年的大阅兵

  不过也正是因此,我军许多即将定型,或者已经投入生产但尚未形成实际战斗力的装备,也因此失去了在朱日和得到国家最高统帅检阅的机会。这其中,又以陆军装备“错过”的最多。那就不妨让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在此次阅兵中出现,却应该能在不久之后进入我军的序列服役。

  说起这一类型的装备,可能大家近年来最关注的就是新轻坦这件装备了。该型坦克在去年已经被目击到在南部战区某装甲旅进行了西南地区的实战化检验,且投入检验的装备数量至少有一个坦克连,这表明该型坦克距离实际量产列装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作为进入21世纪以后我军全新研制的唯一一款重型地面装甲突击兵器(当然是相对轮式的“重型”),新轻坦在设计和使用上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这也导致了不少军迷“找爹党”几乎没法找到他合适的外国血统。按照笔者的理解,中国武器装备中的“轻型坦克”一词实际上具有相当的迷惑性甚至误导性,因为中国的轻坦与国际主流定义的“轻坦”从作战任务想定上就不是一回事。与西方那种类似斥候一样承担侦查、骚扰、侧翼牵制等等非核心作战任务,单纯重视车辆通过性和机动性的“侦察坦克”或者为了扛大炮不惜一切的“坦克歼击车”相比,中国的轻型坦克从62式开始的一重定义就是“南方装甲部队轻型主战坦克”,这意味着这种轻型坦克在减轻重量、改善通过性的同时,还要保障火力和防护要满足和方面方向上假想敌坦克相抗衡,而这一代轻型坦克在研制的时候,还对其高原作战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轻坦”看起来不那么轻,价格上也不算太便宜,而其用途上甚至直指替代老旧的59/79甚至88/96系列的中型坦克的原因,因为说到底,这款坦克同样是一款“轻量化的主战坦克”。

  新轻坦的测试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距离批量交付也只有一步之遥

  有关新型轻型坦克的大致性能,观察者网的专栏作者俞硕老师已经有过多篇详细的介绍,这里笔者就不再赘述。笔者想要强调的,是作为一种在设计之初就要对抗包括T-90S在内三代坦克,而其战斗全重还要比它们轻十多吨的装备,从一开始就必须依靠在各种技术上的全面领先而不是设计中的取舍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新轻坦虽然看起来还是一款中规中矩的三代坦克,也经常会有军迷将这种30多吨的坦克与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10式中型坦克或者其他国家一些装备着105毫米坦克炮的轻型坦克相提并论,但新轻坦作为中国军队最新研制的一款坦克,实际应用的技术不少早已超出了上世纪80-90年代由苏联和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定下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俄罗斯的阿玛塔坦克是“看起来像四代坦克的三代坦克”,那么新轻坦就是“应用了四代坦克技术的三代坦克”。从这个角度说,新轻坦对中国坦克技术的升级换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0式坦克看起来很新,也挺轻,也是个坦克,但对不起,新轻坦和你不一样

  当然当代的陆军讲究体系,装备的体系化建设也十分必要,笔者在两年前的“九三”阅兵前后就曾撰文,曾展望中国军队的三种有针对性的机械化部队,这其中机械化步兵装备的步兵战车可以算是一种基本车辆。在2014年的“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以04A步兵战车为代表的机械化装备,在配合99A主战坦克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好的性能,但04A和稍早前装备的04式步兵战车一样,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冷战思想浓厚的装备,其作战性能上更加重视传统的强大火力,机动性上也是以标准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为要求。而在像“新轻坦”这样强化高原性能,并且在技术上已经有部分第四代特征的装备面前,其所需要配合的步兵战车在信息化程度和机动性上的要求自然要比04A更高。目前看来,配合新轻坦作战使用的新一代步兵战车等武器装备自然也在研制之中。珠海航展上已经展示了包括中口径埋头弹等一些新一代步兵战车的技术,如果他们的进度足够快,那么也许我们也能很快看到些端倪。

  除了这两种重型装甲突击装备外,中国军队还有其他的装备“科技树”等待突破。目前看来,重型机械化部队的各类装备作为我军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重点攻关的领域,从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到122、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再到自行高炮、火箭炮,绝大多数装备已经都和大家见面了。而轮式机械化部队里,以08式轮式步兵战车为基础衍生出的“大八轮”车族则构成了这类机械化部队的主要力量。本次阅兵中,“大八轮”车族受阅的装备不少,但大多是诸如装甲抢修车、工程车、轻型机械化突击桥之类的辅助车辆,真正受阅的作战车辆反而只有最基本型号的步兵战车。在“大八轮”车族的战斗车辆里,包括轮式坦克、步兵战车、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等一系列装备都已经批量列装,但有一样装备,目前还不够踏实,那就是轮式底盘的自行防空高炮。

  轮式35毫米高炮很早就出现了,然后……现在我们也不知道然后怎么样了

  尽管此前在珠海航展上,外贸用的SWS2型35毫米弹炮结合自行高炮防空系统就是自用型号的发展,但这种使用35毫米转膛炮的自行高炮至今没有批量列装,原因不明,但是机械化部队的野战伴随防空却少不了,不管是进一步改进转膛炮,还是将95式或者09式自行高炮的武器系统加以移植,终究要提供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考虑到这类机械化部队其他装备的换装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有关轮式自行高炮系统的研制定型,相比也已经差不多了。

  在这些八轮底盘之外,还有一种装备同样十分重要,但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军迷们都似乎有意无意忽视了它的存在,那就是大口径远程压制火炮的升级换代。过去十年,在122毫米自行火炮这个级别上,我军借助履带式的07式自行火炮、09式卡车炮和09式轮式榴弹炮,基本实现了三种机械化部队在这一级别火炮的自行化。但在集团军级别的火炮上,除了05/05A这一系列昂贵的重型履带式155毫米加榴炮外,大多数集团军至今仍然沿用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体系,以66式152毫米榴弹炮和59-1式130加农炮两款牵引火炮配合作为集团军军属炮兵的力量。无论是从服役年限上还是火炮性能上,对它们的更新换代和自行化都已经是刻不容缓。考虑到履带式自行火炮的价格昂贵,必然还要研制一款相对廉价的155毫米自行火炮。

  这种万炮齐发的场面,我们已经看得够久了

  说到廉价的155自行火炮,大伙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卡车炮。中国的军工系统过去也研制过这一类型的155毫米火炮,SH-1型155毫米自行火炮还曾经出口缅甸。但说实话,作为一款集团军级的自行火炮,性能和价格之间的矛盾永远都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虽说简单的卡车炮确实价格便宜,但这样的卡车炮在使用中却有着很多掣肘。52倍径的长身管火炮不仅重量不轻,后坐力也不小,便宜的卡车炮虽然可以自行,但却和牵引火炮一样要花时间放下驻锄,发射准备时间和撤收准备时间都不短,即使如此,因为廉价底盘重量都有限,一方面射界受到很大限制,不具备全向射击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射击的时候巨大的后坐力,这类火炮在远射程时的精度也十分有限。若要满足155毫米火炮全向射击的要求,同时还要提高火炮在远射程时的精度,再加上保证火炮的机动性,那就必须使用承载能力更强的重型底盘。像SH-1使用的WS5252那样只有10吨左右的底盘显然远远不够,得研制像捷克“达娜”或者南非G-6那样的轮式自行火炮才能满足需求。当然这一来,成本低廉这件事怕又要受到影响。最终如何权衡,还得看中国军工人的智慧和才能。

  SH-1虽然是一门不错的外贸火炮,但对中国军队自己来说,还差那么点意思

  在155毫米加榴炮射程之上的距离,传统上我军使用的是远程火箭炮进行打击。PHL-03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服役十多年来,一直在这一领域兢兢业业,加上中国军工人的不懈努力,目前该型火箭炮的最大射程已经从服役之初的70公里提升到140公里,且具备了能够进行末端修正的精确制导火箭弹,但对于140公里以外敌军目标的打击,则仍然是空白。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进一步增加火箭炮的射程,因为虽然中国已经在出口市场上推出了不止一款射程超过200公里的远程火箭炮,但要么其火力密度和精度不能让解放军满意,要么是其需要更换不同口径和火箭弹的设置不符合解放军的需求。

  虽然历史上,上世纪90年代中国陆军曾经从当时的第二炮兵部队接受过一批短程战术弹道导弹以解决类似的问题,但当时中国陆军的侦察、引导能力不足,且战术弹道导弹对于当时的陆军也过于复杂,因此尽管导弹实际被部署到了军区以及,但没有多久这些导弹就被“完璧归赵”,送回了第二炮兵部队。不过时至今日,中国军队的相关能力已经有了巨大提升,加上大口径火箭炮天然在超过200公里以上射程的打击模式下缺少优势,为陆军研制一款覆盖300公里以下,150公里以上各类目标的战术导弹,以及是正当其实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关注火箭军部队现代化的建设成果时,不妨也小小期待一下中国陆军自己的“伊斯坎德尔”。

  中国自己的“伊斯坎德尔”也许马上就要出现

  另一件重要的陆军装备就是“三个20”里面的最后一个——直-20。比起本次阅兵中已经横空出世的歼-20和运-20,直-20不仅尺寸最小,其采购单价估计也是最便宜的,但现在看起来,这个项目的进展速度似乎却落在了后头。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突击运输直升机是一种高强度使用的装备,尽管直-20的性能看来平淡无奇,其整体结构甚至可以说是“重新研制一遍黑鹰”,但它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却可能是“三个20”之中最高的。无论是歼-20还是运-20,都可以依靠后方场站里相对完善的维护设备保障其良好的发挥,而直-20作为一种在前线尘土中往返的产品,对它的可靠性要求是要向皮实的各种地面装备看齐才行。也正是因此,直-20在原型机试飞以后要测试的时间和科目都相当多,对其可靠性的考核可能要求更高。特别是直-20所用的涡轴-10发动机,其参考的美国T-700涡轴发动机的性能对于中国的航空动力研制而言,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虽然直-20已经试飞了多年,前阵子甚至疑似进行了多机编队飞行,但对于中国陆军航空兵来说,所谓好饭不怕晚,在目前还有足够的直-18和米-17等运输直升机的情况下,把直-20以最好的状态交付部队,才是他们错过阅兵的最重要意义。

  至于本次阅兵同样出彩的火箭军,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的缺席同样令不少军迷遗憾。特别是前几天网上还曝出东风-41导弹进行转运的照片,更让人们对东风-41出现在朱日和一度充满了期待。最后出现的东风-31AG虽然同东风-41一样是使用8轴的TEL车,但是从导弹的个头上说,东风-31AG显然远远不如东风-41,其实际射程、投掷重量等也要小不少。毕竟与从东风-31AG导弹这样的上一代型号修修补补不同,东风-41是全新一代的战略洲际导弹,无论是其承担的战略核反击任务的数量还是其重要性都要更胜一筹。

  同样是8对轮,东风-41可要比东风-31AG大多了

  类似这样即将研制成功,但却与实战化阅兵错过的装备还有不少,特别其中一些已经高度接近服役的产品的“缺席”更是令人遗憾。不过得益于中国军事工业的高速发展,相信这些装备不久之后就能正式进入部队服役,并在并不遥远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向全国人民展现其身影。(作者署名:施洋)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