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虹5外挂能力高达1吨 可自主完成起飞巡逻降落

2017年07月17日 08:00 环球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环球网军事7月17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马俊]“编队飞行”成为今年无人机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3月巴基斯坦在阅兵式上,用3架“彩虹-3”无人机编队飞过主席台,开创了全球军用无人机编队阅兵的纪录;6月,中国电科集团成功完成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试验,刷新世界纪录。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感到疑惑:中国既然已经掌握无人机编队飞行的技术,为何罕有在阅兵或演习时使用呢?在中国最大武装无人机“彩虹-5”量产型14日的首飞仪式上,《环球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彩虹”系列无人机总指挥欧忠明。

  据欧忠明介绍,14日首飞的“彩虹-5”大型无人机是根据客户提出的改进建议,通过换装更大功率发动机和翼展更大的机翼,将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3.3吨,外挂能力也达到惊人的1吨。如此强大的挂载能力使“彩虹-5”能携带各种高精度雷达和光电探测设备,外挂点多达7个,可以自由选择50公斤、100公斤和200公斤精确炸弹或导弹。操纵人员在地面指挥方舱内只需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2000公里范围内对地面或海上目标的致命打击。

  在谈及无人机编队飞行问题时,欧忠明解释说,无人机是受飞行程序控制的,从本质上看,无人机编队飞行是一个计算机程序的算法问题。通常而言,小型无人机装载的传感器数量和性能有限,大量此类无人机在空中实时变换队形甚至协同作战,难度的确不小。但对于具备完整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大中型无人机而言,要实现少量机群编队飞行并没有太大难度。巴基斯坦使用相对老式的“彩虹-3”完成三机编队飞行,就足以证明这点。

  欧忠明表示,关键问题在于大中型无人机进行编队飞行的实战意义何在,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定论。目前这类无人机主要负责空中侦察,并发射导弹攻击地面目标。通常单架大型无人机就足以完成这些任务,如果一次出动的无人机数量过多,对于完成任务帮助不大,反而容易暴露行踪。而小型无人机之所以采取“蜂群”战术,更多是由于它们单机性能不足,需要用数量弥补质量,通过群体配合来实现战术意图。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大中型无人机之所以罕有编队运用,更多是由于缺乏战场实用价值,而非技术限制。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未来的配合作战也是发展方向之一。欧忠明介绍说,各国正在研究无人机与有人机的配合作战问题,目前战机飞行员主要还是通过战场数据链向后方指挥部提出无人机的配合请求,然后再由地面人员操纵无人机配合作战。下一步,飞行员将能通过数据链直接指挥周边的无人机群进行侦察、攻击或掩护。

  要具备这类机群之间的配合,无人机必须在很大程度实现智能化。“彩虹-5”也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它采用完全自主的起降设计,操纵者只需要下达简单指令,无人机就可以自主完成起飞、沿航路巡逻和降落,不需要人的过多参与。与美国无人机配备专业飞行员的运作模式相比,“彩虹-5”可以减少操纵者的任务负担,使其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侦察、识别等核心使命,同时也降低了无人机飞行员的培训难度。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