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敢越界:自恃有美撑腰要用核武器威慑中国

2017年07月07日 11:38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日前,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一侧。

  中方掌握的此次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进入中国领土的照片。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近日有印度媒体报道印度陆军发言人发表声明称,此次对峙并非中印自1962年以来对峙时间最长的一次。印中两国两军关系管理得非常好。此外,上个月印度总理莫迪曾经表示,中印两国之间尽管有边界问题,但40年来未发一枪一弹。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是否认为此次事件会对中印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对于印方有关的表态,我想指出的是,解决边界问题符合中印两国根本利益,是双方一直在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事实上,中印之间一直通过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探讨边界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也共同采取措施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资料图

 

  但此次印军非法进入中印边界锡金段已定边界中方一侧,性质非常严重。中方通过外交和边防会晤渠道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目前,印军仍停留在中国领土上,事态仍未解决。中方再次重申,印方应立即将所有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这是解决当前事件的前提和基础,以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事态,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印方此前曾多次表示高度重视中印关系,愿扩大双方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我们要求印方立即将非法越界的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以体现出对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诚意和发展中印关系的诚意,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创造必要的气氛和条件。

  印度敢称“与1962年不同”的底气:自认对华实现互相威慑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胡高辰

  历史上,中印两国的直接军事冲突,可以追溯到1962年,那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针对印度的挑衅行为实施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之后,中印之间在西藏边境地区偶有在边界争议地区的人员对峙情况,但是总体态势保持着基本稳定。可就在2017年6月底,印度军方人员越过边界进入中方一侧。和以往中印在争议地区的对峙不同,这次印度军队跨过的是历史上已确定的中印边境线,印度军队越界进入的是中国领土,此举的性质较为严重,对维持中印边境稳定、建立互信和对话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面对中国的强烈抗议,印度国防部长Arun Jaitley表示,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其言论态度似乎是在叫嚣战争。

  以目前的消息报道看,印度此次非法越境的实际目的究竟为何,暂时还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但是,印度敢于做出如此不利中印和平的举动,或许可以从一些研判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和印度自身近些年的对外政策,找到一些值得思考的要素。

  核武壮胆,拿对巴基斯坦那套对中国

  印度是实际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开发核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5年,到1954年,印度的核计划开始向发展核武器转变。1974年5月,印度进行了所谓的“和平核爆炸”实验,这次实验标志着印度在理论上具备了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印度开始研发核武器的运载工具,其中尤以“烈火”系列导弹为标志,1998年5月中上旬,印度连续进行五次核试验,之后当时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宣布印度成为核国家,印度公开地进入实际核国家行列。

  印度在公开拥有核武器前后,其国内战略界的强硬派,始终把中国的核武器看做印度的战略威胁,印度的核战略构想除了巴基斯坦外,中国就是最主要的核战略假想敌。印巴边境接壤、国土相连,可印度近年来的战略武器研发一直在谋求核武器的远程、以及洲际投送能力。近年来,印度接连试验了多个型号的远程弹道导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烈火5型导弹,该导弹的研发将假想敌锁定为中国,同时据媒体报道还具备公路机动的能力。

  2016年12月26日,印度军方进行了烈火5导弹的试射,印度媒体随即宣称,该导弹能够携带核弹头打击到中国最北部的城市;印度加入了拥有洲际导弹的超级大国俱乐部;印度与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平起平坐云云。2017年1月2日,印度试射了烈火4型导弹,之后印度时报评论说,印度的核导弹已经能覆盖中国全境、这些导弹用于威慑中国。

  在战略学界有一个理论、特别用来描述核国家之间的冲突态势情况,称之为稳定-不稳定悖论(stability-instability paradox)。这一理论源自美苏冷战时期,其内涵是:两个核国家在核层面达到了相互确保摧毁、亦或是实现了相互的战略威慑的态势,在战略层面就会形成稳定的局面,没有哪一方会挑起战祸以避免难以承受的战争损失;但是,战略层面的稳定,会让两个核国家都认识到对方发动全面军事打击是不可信的,从而会使得常规层面的低水平冲突增加。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案例常被战略学界用来研究这一理论,即按照战略学界的观点,印巴两国官方自1998年各自宣布获得核武器后,两国在战略层面构成了稳定态势,但是常规层面的低水平冲突或军事对峙情况增加,尤其以1999年卡吉尔冲突、2002年印巴的军事动员对峙为例。

  面对中国,虽然印度的真实战略威慑能力如何还有待商榷,但是此次印度敢于在已划定边境地区实施军事越境行为,不排除印度军方人士,对印度的战略威慑能力抱有一定的自信,认为中印实现了战略层面的“相互威慑”,因此不忌惮中国的战略军事威慑能力,从而发动了试图改变现状的带有军事人员参与的小规模挑衅行为。

  美国撑腰,在安全领域互动后就出手

  除了自身发展战略威慑能力带来的自信,印度还依靠域外大国强化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地区影响力。

  在刚刚过去的6月,26日印度总理莫迪对美国进行访问,与特朗普举行会谈。这次访问对印度来说成果显著,美国向印度出售了先进的MQ-9B无人机,虽然这一型无人机目前主要用于海上巡逻和监视,但是该型号无人机之前从未向非美国盟友之外的国家出售,由此可见美印在军事合作上的“暖意渐浓”。在此之前的6月19日,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塔塔集团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了在印度生产F-16Block70战斗机的协议,这些举动显示,特朗普继承了奥巴马的对印防务政策,把印度视为美国的“主要防务伙伴”。

  此外,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也在6月份发布题为《将印度由平衡力量转变为领导力量》的报告,文中提到美国要加强与印度的互动来实现遏制中国的目的。

  美国国内也有官员和分析人士看好美印未来的合作,甚至提出美印联手打造“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说法,当然,其目的一方面是维持美国在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把印度洋与太平洋连接起来,打造围堵中国崛起的包围圈,想必也是美印联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合上述时间节点,印度在6月中下旬与美国开展了一系列安全领域互动后,月底即实施了对中国的军事越境行为,似乎是在国际上有了靠山撑腰。而此举恰和1998年5月印度试验核武器时,时任总理瓦杰帕伊致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到印度发展核武器是为了应对中国的威胁的举动有相似之处。因此,不排除这次印度的军事越境行为是一次对美国的政治立场的表态,意在加强美印的安全合作,从而获得美国在国际上对印度更多的支持。

  印度官方给出的关于此次军事越境行为的解释在于,中国在靠近边境地区修建公路,试图改变现状,而中国在自己的国土上修建公路、无论如何也不是印度出动军事力量越境干扰的理由。不可否认印度在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综合国力有所提升。但是,中国近些年的发展更加令人瞩目,2017年的中国也已经不是1962年的中国,中印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都是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中印携手合作发展的前景是令人期待的,印度应当看到维持中印边境和平稳定、发展中印全面合作所带来的机遇,而不能不汲取历史教训,逆历史潮流而行。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