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间谍接连被抓 揭秘中国这些年破过的间谍大案

2017年05月23日 09:47 中国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多家外媒报道,在2010年至2012年间,18到20名中情局特工在中国被抓。

  过去这个周末,《纽约时报》搞了条大新闻。

  该报的一篇报道称,中国自从2010年起,捣毁了CIA(美国中情局)一个在华间谍网络,导致CIA蒙受数十年来最重大的损失。

  记者注意到,《纽约时报》的文章引发了多家外媒的跟踪报道,《华盛顿邮报》、《卫报》、BBC等都报道称,在2010年至2012年间,18到20名中情局特工在中国被抓。

  报道称,大量线人的消失破坏了美国花数年建立起的情报网络,也损害了之后的相关行动,甚至还引发当时奥巴马政府对于情报工作放缓原因的质疑。

  美国官员表示,这一事件是美国近年来最糟糕的安全漏洞之一。

  文章援引美国官员的话说,调查人员仍然在调查,究竟是CIA内部的一名特工泄密,还是中国潜入了CIA的地下联络系统。

  也就是说,对于这次情报网被摧毁,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CIA内部都还没找到原因。

  《纽约时报》的文章还称,2013年的时候,FBI和CIA曾宣称,中国已经没有鉴别美国间谍的能力了。这则新闻出来,无疑是打脸。

  据美国媒体的消息,报道发出后,CIA拒绝对此作出回应。

  无独有偶,昨天日本共同社也报道说,中国有关部门于今年3月在山东省和海南省拘留6名日本男子。消息人士透露,被拘留的6名日本男子年龄介乎20到70多岁,他们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在昨天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证实了这一消息。

  中方有关部门的确依法对6名涉嫌在中国从事违法活动的日本公民进行审查,并且根据中日领事协定,及时通报了日本驻华的相关领事机构。

  不过,日本方面一直否认有日本人从事间谍活动。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此前多次表示,日本政府不会向海外派遣情报人员。

  间谍战一直被视为没有硝烟的战斗,别以为只有战争年代才有,和平年代同样惊心动魄。

  记者发现,建国以来,中国的情报机构曾破获过多起间谍大案,其精彩程度不下于谍战大片。

  《见证共和国往事》中曾记录了新中国破获的第一起间谍大案。

  那是在1950年国庆前,趁着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大典的机会,国际间谍们准备实施“炮轰天安门”计划。参与这个计划的国际间谍包括美国人包瑞德、意大利人李安东、日本人山口隆一等。

  1950年9月28日,负责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庆节安保工作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主管反谍业务的副部长杨奇清,截获了一份自北京东单国际邮局寄往日本东京的航空快件。

  信件是用日文写的:“CIC总部:所购灭火机定于10月1日发货。一切按既定的计划进行。致以热烈的问候!”落款是“山口隆一”。便条上还有用铅笔绘制的天安门草图。

  间谍们密谋在1950年10月1日,待中国领导人登上天安门时用迫击炮轰击天安门城楼。

  经过跟踪调查,和山口隆一经常接触的几个重点怀疑对象被牵了出来。不久,侦察到包瑞德给李安东的间谍组织下达执行计划的命令。这时,整个间谍组织阴谋炮击天安门的证据已经确凿无疑,杨奇清向整装待发的侦察员们下达了立即依法抓捕李安东、山口隆一等国际间谍的命令,有关罪犯先后落网。

  1951年8月17日下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法处内,开始对李安东等七名罪犯进行审判。其中,主犯李安东、山口隆一被判处死刑。

  不少间谍案都成了影视作品的素材。

  据《党史纵横》的报道,上世纪70年代,著名电影《熊迹》就是以1974年的“李洪枢案”为原型拍摄的。

  70年代,大批苏联外交官在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的指挥下,在国外从事间谍工作。1974年1月15日晚上,苏联驻华一等秘书与苏联派遣在我国的特务李洪枢及其同伙,在交换情报时被公安机关和民兵抓获。这也成为70年代中国破获的最著名的间谍案。

  进入和平年代,我国抓获的形形色色的外国间谍也不少,他们主要从事窃取军事、经济机密的工作。一个名叫“飞哥”的境外间谍,还在中国策反了40多人,窃取国家军事秘密。不少活跃在中国的日本间谍,也纷纷被捕。

  对于破坏国家安全的间谍,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2014年,中国出台了《反间谍法》,首次明确了间谍行为的法律定义,间谍行为最高可判死刑。

  今年4月,北京市国安局制定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办法》规定,公民向市国家安全局举报间谍行为,最高可获得50万元奖励。

  看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停下。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