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母下水局座飙泪:回首中国军队忍耐的年代

2017年04月26日 12:08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今天早上,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欢欣鼓舞之余,我不禁又想起了人民军队为此曾经历过的艰难岁月。倘若有人看过局座4月23日在空中网的海军节特别直播,想必会对将军的热泪记忆犹新。联想到局座为中国航母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回到今天,只能说,那一次次的受挫与失败,只是为了今天哭的更畅快,笑得更明媚。

  “那时候很多人都看不起海军,都反对海军搞航母、搞南海,我们海军那时候多不容易啊”

 

  是的,在那段特殊的艰难岁月中,人民海军陷入了巨大的困难和被动,发展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局座为海军哭了。然而,不容易的岂止是海军、要哭的又岂止是局座。在“军队要忍耐”的时代,每一位有志军人,都对这支光荣的武装,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支军队爱得深沉。——摄于“百万大裁军”后

 

 “永恒的五对负重轮”

  作为各种意义上的“老大哥”,又有着南疆10年的作战任务,按理说,解放军陆军是哭不起来的。然而,在这场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的大潮中,第一把刀,就砍向了陆军。伴随着“百万大裁军”的“消肿”,不少功勋卓著的老部队接地解散。应该说,军队员额削减节省了日常开支,一定程度上止住了之前由于编制过于庞大臃肿导致军队战斗力出现下滑的趋势。

  早在1958年就开始装备部队的59式中型坦克,直到8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铺开装备,之前只是在600多万陆军中撒了20年的胡椒面

 

  但伴随着裁军的“换装”,却只是在补前二十年欠的债。就在两大军事集团开始普遍换装战后第三代陆军装备的同时,我们正在努力填满陆军野战部队的编制。“文革”初期的大扩军时,野战部队和技术兵种部队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陆军得到的只是一大堆地方部队和地方军区机关。

  在大毛熊还没有退化成毛毛熊的时代,这些冰雪中成群结队的“方脑袋”们是北约心中永远的噩梦,更别提连59都还没换装完毕的中国陆军了

 

  有人说,经过现代化改进的59式坦克在北方强邻的T-72大军前尚有一战之力,比如换装国产81/A型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的59-2/79式坦克。然而,即便是到了1992年,装备59-2/79式坦克的部队,也仅有2个坦克师又2个机步师。

  从数量上看,这些“可堪一战”的新锐装备,勉强能够填满苏军1个集团军,而光沈阳军区对面,就有7个苏军集团军;从部署上看,这些新型五对轮横跨了冀鲁辽三省,调动起来十分麻烦。更别提,这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坦克,还在用着50年代的特莎镜直喵“火控系统”。

  那么,在北方强邻轰然坍塌后,我们的陆军就有自信打赢东南一隅了吗?暂且不提陆军的跨海问题、也不提陆军指战员的待遇问题,单单对比一下1996年台军的装备吧。在台军装备的500多辆“二代半坦克”(二代火力、三代火控)面前,沿海济南、南京、广州3个军区的“五对轮”们真的很强吗?对了,在淮河以北的2个坦克师赶到之前,沿海最多的坦克,是62式轻型坦克。

  90年代沿海某要地的陆军防空部队演习,他们的装备是牵引式的59式57毫米高射炮,该炮的原型是苏联陆军1950年装备的C60型高射炮。对了,59式57高,至今仍遍布在中国陆军的每一个防空旅

 

  至于上岸之后的防空问题,想必就不需要笔者过多赘述了。上世纪90年代,陆军某部防空导弹营领到了一批改进型单兵防空导弹,由于该弹价格昂贵,因此该部用起来十分心疼,以至于装备一年后,仍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陆军其他部队。至于陆军某部省吃俭用,将节约下来的伙食费用于改善训练条件、保证战备训练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不知道为什么,咱们某些媒体,至今还把这种特殊年代令人垂泪的故事,当成是“典型”而大张旗鼓的宣传,直让人气的想哭。

  “岂容折节万里外,忠魂依旧守海疆”

  如果说陆军还能凑合着拉出去打一仗,那么海军就真可谓是时代的眼泪了。1988年3.14大胜却主动回撤、1993年银河号受阻却鞭长莫及、1996年台海危机奇耻大辱,2001年撞机事件切肤之痛,人民海军还在琢磨着怎么把下次巡逻的油钱挤出来,一时难以面对大洋彼岸那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海风中吃着,粗糙的饼干

 

  人民海军是光荣的,至少,大部分海军指战员是光荣的。但光荣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心酸。比如,我们在1996年,用各种进口产品,凑出了1艘具备欧洲80年代先进水平的4000吨级驱逐舰;又比如,我们的战士,在战斗后收复的礁石上,看着脚边游动的鱼、守着身后晃动的旗;再比如,我们的干部,即使在连出海的油都不够的情况下,依然不忘发展航母,忍受着部分领导干部的白眼和不屑,辛勤奔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1988~1991年陆续开工的4艘053H2G型导弹护卫舰,第一次赋予了人民海军可靠的防空能力。然而,在整个90年代,那6个硕大的HHQ61防空导弹发射筒里,填满的时候寥寥无几

 

  但是,同志哥们,光辛苦,是不够的。击沉不了的航母核心战斗大队,还是拦不住;静不下来的攻击型核潜艇,还是静不下。甚至因为核潜艇项目暂时中止,不少核潜艇研发人才一度转向民用电力设备生产乃至制造石油储藏罐。当时,核潜艇的部分配套系统,特别是关键的潜用核反应堆设备的生产实际已经开始“断线”。要不是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1990年视察405艇(091型最后1艘)时果断指出:“核潜艇不能断线”,093和094们,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下水呢。

  1985年11月,中国东海,东海舰队133重庆号导弹驱逐舰侧角逼退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伏龙芝号巡洋舰

 

  这张著名的照片,来自日本摄影师柴田三雄,他当时正乘坐着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巡逻机跟踪北返海参崴的苏联海军舰艇编队。中国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附近,拦截苏联军舰的壮举,被日本海自的摄影师拍下。这是重庆舰上全体官兵的光荣,他们无愧重庆这个光荣的舰名,但这是不是中国航空兵的光荣呢?我不知道,我有点哽咽。但我知道,这至少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而恰恰是这种精神,才是敢于击败任何来犯之敌的力量源泉。

 曾经,人民海军只能看着对面的超音速舰载战斗机在中国附近横行无忌。要不是人民海军自强不息的大无畏精神,我们还有机会看见图中属于自己的“海空飞鲨”吗?

 

  “歼六万岁”

  相比于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海军,空军的路走得更为坎坷。在“和平典范”项目下马、格鲁曼公司将样机送回国后,空军没有想着继续完成“八二工程”试飞工作,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挖吃透美国技术,而是独立上马“八三工程”,最后惨遭腰斩。话虽如此,当美国空军强行索要“八二工程”样机,并向日韩台空军开放研究时,空军乃至全体中国人心中的屈辱与悲愤,一时难以言表。

  至今滞留美国,并惨遭大卸八块的那架“八二工程”样机

 

  到了1996年,当“尼米兹”号航母核心战斗大队向台湾海峡逼近时,坐拥三千战机的中国空军,只凑得出2个Su-27SK团和2个J-8D团四处挂着进口的R-27和“阿斯派德”空空导弹走穴。

  之后,针对驻韩美军与台湾空军大量装备的F-16C/MLU型战机,空军只能提出这样一种战术:某型战机可以携带2枚PL-2型格斗空空导弹,而F-16一般也就带4枚AIM-7F型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因此,只要某型战机不顾牺牲,全速逼近F-16机群,把那4发中距弹耗完之后,就可以和F-16“狗斗”啦。念及此处,怅然泪下。

  90年代飞行员们在J-6前高喊“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画面犹然在目,怎叫男儿不泪垂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这就是,“军队要忍耐”的来源。

  在总体战略的高度上,“军队要忍耐”成功实现了目标,军队的忍耐和奉献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自身也维持了最低限度的生存。但由于一些认识上的限制和急于求成等原因,其中不少具体做法影响了军队建设,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先进的DF-5型洲际战略弹道导弹,与战士们身上那套简陋到不分常服与作训服的85式军服形成了鲜明对比。事实上,早期的87式将官肩章,只有手工缝上去的将星,没有麦穗

 

  不能回避的是,“忍耐”使得国家在一些重点型号的投入上也过于“量力而行”,忽视高新武器装备发展中经费需求难免会节节攀升的这一客观规律。这一点影响了包括歼-10战斗机,FWS-10“太行”涡扇发动机等诸多项目的发展。更讽刺的是,连DF-5A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国之重器”,甚至需要军队经商所得来继续研制工作。

  武器研发采购经费只是军费的一部分,在军队日常经费中,训练开销比重很大。而在这一时期,一旦发生训练事故,部队主官升职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许多易出事的科目都被取消,使得训练水平进一步降低,这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战斗力。比如说,“夜间科目白天飞,低空科目高空飞,复杂气象简单飞,高难科目能不飞就不飞”和“首战用我,后果自负”这样的空军内部段子。

  更严重的是,由于“军队要忍耐”,社会又在集体“向钱看”,导致中国军队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甚至对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诞生的多部影视作品,例如《和平年代》、《突出重围》,都反映了军队在这一时期面对复杂变局时,从日常训练到军人思想上不可控制而产生的多元变化,特别是军队待遇较低问题,成为了这一时期绕不过去的话题。

 简陋的85式军装、古老的80式头盔、买不起的房子、养不起的家庭,这些都是其次。最可爱的人,当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精神磨难

 

  空谈精神是经不起物质的冲击的,但过重实利而忽略了精神建设从长远看更加致命。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成长历程不同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来说,缺乏物质装备可以靠若干个十年去追赶,但一旦没有了曾经的精神,后果不堪设想。

  回首那段“军队要忍耐”的时期,我们要记住的绝不仅仅只是器物上的“落泪”。眼下,我军正处于新一轮重大改革中。对于正在高速发展却带着浓厚旧时代印记的人民军队来说,如何让军队这个特殊群体在社会大变革中保留更多自己的特有精神,才是更应该关注的问题。我相信,这将是一次更加自信,向着“能打仗,打胜仗”建设目标大步前进的改革。

  情怀这东西,只有当我们一次次负重前行迎来曙光,才会忍不住略带委屈和释怀地发泄一点出来。因为我们知道,一切多说无用,任何事,都是靠实力说话。我们等到了那些曾经看不起我们的,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那些一次次的受挫失败,只是为了今天哭的更畅快,笑得更明媚。

来源:观察者网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