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称歼20为中国提供全新空战选择 俄T50或夭折

2017年04月08日 13:39 观察者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歼-20的“美国认证”

  近日,美国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公开了一份有关歼-20的分析,在这一报告中,美国下了如下的定义:作为中国第一种隐身战斗机,歼-20具有为中国提供一系列之前无法想象的空战选择的潜能,并且强化了中国的力量投送能力。而另一边,所谓俄罗斯PAK-FA战机项目可能被”冻结“的消息传出,也让人们对当代世界五代机的“三国演义”有了新的认识。

  实话说,美国智库对歼-20的分析并无新意,毕竟美国智库所能接触到的分析材料并不会比中国的军迷更多,而中国军迷圈中也不乏有识之士,能对中国航空工业上的最新产品的技术特点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在相同的技术知识下,对相同的战机进行分析,只要分析不出大错,基本所得的结果就大同小异。尽管笔者并不觉得在这些武器的分析上盲从西方的结论就是正确的,尤其是很多武器上,西方自以为是的分析还会出现不小的偏差。但在歼-20战机的性能上,来自美国权威智库的分析还是有不小的价值的。毕竟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大批量装备五代机的国家,其针对其他国家五代机的分析和判断,要比那些没有实际研制、制造、使用五代机的国家要准确得多。

  中国空军歼-20战斗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与F-22进行正面对抗的第五代战斗机

  有消息称,俄罗斯最近正在重新考虑T-50大量生产的必要,原因很简单,在近期俄军根据他们搜集到的F-22和歼-20数据为假想敌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空战推演中,T-50的表现完全不像是真正的五代机……

  从这个角度说,美国对中国五代机的评价之高,至少说明在美国人眼中,歼-20预计会成为一款强劲的对手,也是对歼-20战机最有分量的外部评价。目前的歼-20战机已经开始了小批量生产,按照中国空军目前的规划,无论是否有歼-31这一级别的中型五代机,歼-20的最终产量都会达到相当巨大的数量。这一切都得益于歼-20研制和生产中充沛的资金和中国航空工业在近年来在从材料到机载设备上长期追赶西方技术的成果。

  不过目前的俄罗斯遇到的情况不太一样,与T-50战斗机立项研制时的2003年不同,如今的俄罗斯经济既没有大的起色,一度依靠高油价赚取的石油美元时至今日也不复存在,加上最初谈成的俄印联合研制因为印度从中获得不了想要的技术,导致印度出资的计划陷入僵局。虽然俄罗斯的军工系统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技术实力,但从哪儿来筹集这么多的资金,又快又好地完成T-50战机的研发工作,并迅速将其投入批量生产呢?

  歼-20已经进入低速生产阶段,从成飞新建的厂房来看,未来该机的生产速率要求是非常高的,不过从战斗机生产的客观规律来看,至少短期内,该机不大可能按照设计最大产能生产

  随着歼-20加入解放军空军,外界逐渐开始认识到其实际性能。美国权威智库、军方和俄罗斯军方不是网上的“键盘侠”,不会根据照片和模型就信口开河,说什么“歼-20的隐身性能不行”之类的昏话。至于网上经常有人扯谈说什么歼-20的发动机性能不如F-22,其实通过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更合理先进的总体设计方案,并非不可弥补

  美国目前正在大量生产F-35战斗机,该机的隐身性能虽然比F-22和歼-20差一个级别,但远比T-50要强。因此虽然该机的总体推重比性能还不如大部分三代机(仅为0.86),依然能对非隐身的四代机构成压倒性优势

  当然,以俄罗斯的经济体量,真要是把T-50当做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不顾一切地集中资源开展攻关,研制成功T-50理论上并不是不可能的目标。但当下的俄罗斯面临的,不仅仅是科研攻关的压力。随着苏联解体前生产的苏-27、米格-29、苏-24、苏-25等一系列作战飞机已经接近寿命晚期,用全新的战机将他们替换掉,防止空军现役机队大幅度萎缩,已经是俄军这几年不得不做的事情,虽然俄罗斯成功地借助印度的外贸订单开发除了苏-30SM和米格-35两款性价比不错的多用途战斗机,冷战末期开始研制的苏-34也在最近几年开始批量生产,加上利用T-50部分技术研制的苏-35,俄军换代的战机型号上并没有出现断档,但换装战机比研制战机所需要的资金更多。按照俄军近年来每年超过50架的各型战斗机的换装规模,每年光是相关的采购经费就要花掉数十亿美元,如此一来,可以用于T-50研制的经费就少了不少,想要大批量换装需要的资金就更加没有着落了。尴尬的是,由于俄军的旧战机已经老化到不换不行的地步,这时候明知道更新战机会挤占T-50的经费也毫无办法。

  2016年珠海航展上中国展示KLJ-7A相控阵雷达,作为中国出口型雷达,其实际性能与美国为F-16设计的出口型AESA雷达APG-83相近。出口型雷达的性能当然要大大低于本国自用型雷达, 但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雷达研制水平却是可以拿来比较的,歼-20的火控雷达技术水平与美国最新型雷达并驾齐驱是很正常的推断

  按照目前的规划,俄罗斯在2011年时乐观估计的2020年前装备48架量产型T-50战机的想法已经无论如何都不能实现了,甚至连T-50能否在2020年前完成国家试验投入量产都存在变数。按照俄罗斯最新的规划,只要2025年前T-50能够投入量产那就算完成任务。这样一来,T-50的服役时间要推迟、产量要推迟,而其技术水平即使在当下也不算最高,到了2025年的时代,必然会处于一个更加尴尬的状态下。

  尽管俄罗斯方面有考虑通过仅仅少量装备T-50,更早直接开发5.5代以后的战机的手段,在2030-2040年前后重新占据新一代战机的技术制高点,但一来这一想法在目前还远不能真正执行,且会让俄军在各国五代机大量服役的时候处于劣势,二来届时中美等国的技术水平也会进步,而俄罗斯反而会因为五代机的技术掌握较晚,在研制5.5代战机时陷入更加不利的地位。

  T-50公布前,外媒绘制的想象图。国内熟悉俄罗斯航空技术储备情况的消息源表示,在看到T-50实际模样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惊讶,因为俄罗斯掌握的技术本不应该做出如此“低端”的五代机,只能说,在T-50项目上,俄罗斯实在是过于心急、保守和抠门了

  近期有传闻称,沈飞中型隐身战斗机吸引到了重大投资,其研制工作终于进入快车道。传闻新的3.0版原型机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放大,并使用国产新型中等推力发动机。未来某种意义上,该机可以视为空战性能强化的F-35

  正所谓“一步迟,步步迟”,新中国历史上曾经因为基础不足和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导致中国在研制俄标三代战机和四代战机时都明显比国际上的时间晚,也因此让中国空军再上个世纪末期几十年中都面临着主战装备的代差,直到最近才勉强算是追上。相比之下,还没有尝过“迟到”战斗机滋味的俄罗斯,可能也需要在未来感受一下这一糟糕事实的体会。

  虽然施老这么说了……但苏联时代,米格-23可是一个“迟到”的典型例子,它的故事和T-50也有颇多相似之处。(作者署名:施洋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