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一轮高超声速武器竞赛来临 美国或落后中俄

2017年03月15日 13:16 环球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月中旬,《航空周刊》对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份关于高超声速武器的报告进行了解读,认为美国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的优势正在丧失,且可能落后于中俄两国,因而需要加快相关能力的采办进度。

  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2015年4月,美国空军委托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NASEM)开展一项研究,旨在评估未来的高速机动武器(主要指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等)对美国带来的威胁,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为此,2015年10月,NASEM组建了未来空军高速武器系统防御需求研究委员会,由11名来自高校、军工企业、智库的专家和退役军官来负责这一课题。研究团队在调研了美国国务院、国防部、战区司令部、空军、海军、导弹防御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兰德公司等一系列政府、军方和智库机构之后,完成了《高速机动武器:美国全球警戒、到达与力量面临的新威胁》研究报告。2016年11月,该研究团队发布了脱密版的报告摘要;2017年2月,《航空周刊》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对该报告进行了解读。

  美国多方发出警告,认为美国在高超声速领域面临被赶超的危险。

  综合脱密版报告的摘要和《航空周刊》的文章,该报告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高速机动武器不能简单视为传统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的改进改型,而是一种有效结合了高空、高速、机动等飞行技术特征的全新打击武器;

  中国和俄罗斯在这类武器上“投资巨大、进展显著且成就惊人”,这类武器“将威胁到美军在前沿部署的部队,甚至将直接威胁美国本土”,从而威胁美军践行“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和全球力量”的战略;

  从防御的角度看,不存在某项或某几项特定装备或技术能够有效防御这类威胁,应以“协同有序、适时恰当的方式”,持续、广泛地开展防御技术和装备研发工作,同时应从非装备角度考虑问题,改进跨军种协同作战机制,提高协同作战效率,从全军层面进行综合防御;

  这类武器的最佳防御手段——可能也是唯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美国对等发展自己的高速机动武器,从而“以攻代守”,慑止对手可能发起的高速机动打击;

  近年来,美国高速机动武器的发展进入“慢车道”,连续多年没有重大试飞活动,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且可能落后于中俄。因此,美国应考虑调整采办策略,加快高超声速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尽快研制出美国自己的高速机动武器。

  美中俄研究进展不一

  根据公开报道,美国在2009—2014年累计进行了8次高超声速试飞活动。其中,HTV-2试飞了两次,AHW也试飞了两次。这两种飞行器都是通过运载火箭助推达到高空,然后再以高速滑翔的形式再入,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发展目标是可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后者则是一次性导弹武器。另外,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的X-51A进行了4次试验,实现了长达210s的高超声速飞行。

  据《航空周刊》报道,中国在2014—2016年累计进行了7次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试飞(全部为DF-ZF或WU-14),另外还可能进行了一次类似X-51A的超燃冲压飞行器试飞。《航空周刊》认为,俄罗斯在2011—2016年累计进行了7次高超声速飞行器试飞,其中Yu-71/74飞行器进行了6次试飞,“锆石”高超声速导弹进行了一次试飞。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中俄三国的高超声速试飞活动频度基本相当,不同之处在于中俄两国的试飞主要集中在最近两三年,而美国近两年没有进行任何试飞活动,因此仅在表面上呈现出“美国衰退、中俄崛起”的态势。

  但从项目规划的角度看,美国并没有放松高超声速武器项目的研制工作。2016年9—10月,美国国防预研局(DARPA)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在“高超声速吸气式武器概念”(HAWC)项目下,先后授予洛克希德·马丁(洛马)公司1.71亿美元和雷神公司1.75亿美元,用于第二阶段的工作,包括详细设计、试制和试飞。同样在2016年9月,DARPA和AFRL在“战术助推滑翔”(TBG)项目下,联合向洛马公司授予1.47亿美元的合同,同样用于第二阶段的工作。这两个项目很可能在2020年前实现首飞。从2017年美国国防预算可以看出,“常规快速全球打击”(CPGS)项目按计划完成了潜射型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技术验证系统的关键设计评审,将在2017年完成首次试飞。

  从公开报道看,俄罗斯的进展要领先于美国。2016年3月,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完成了“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射程约为400km,速度为Ma5~6)的首次试射。不过,这次试射是在陆地进行的,首次海基试射将于2017年上半年进行,并于2017年年底前完成全部测试,2022年进入服役。据俄卫星广播报道,2016年4月和10月,俄罗斯的4202项目成功进行了两次战略级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试飞,有望于2020—2025年列装。

  《航空周刊》和《华盛顿自由灯塔报》等媒体均声称中国已经利用DF-21系列固体和液体弹道导弹完成了7次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试飞,并称国防科技大学王振国团队在2015年10月成功测试了以超燃冲压为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2016年发布年度报告,认为中国将在2020年列装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在2025年列装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俄罗斯媒体多次报道称俄罗斯将在2020—2025年陆续列装一定规模的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在2022年列装“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美国目前还没有做出高超声速导弹的装备发展决策,只是计划在2019年完成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集成演示验证,预计将在2025年前列装。

  美国各界呼吁加速发展

  自2016年以来,美国军方和工业界以及智库多次发出警告:美国在高超声速领域面临被赶超的危险,并强烈呼吁美军调整并加快高超声速武器的采办进程。2016年3月1日,美国空军协会米切尔研究所发布了题为《高超声速武器与国家安全:21世纪的突破》的研究报告,从发展路线、采办策略、关键技术、试验设施和人才培养等5个方面,建议美国全面加快推进高超声速导弹武器技术研发,提前谋划技术转化应用,加快型号立项和研制,以快速形成作战能力。2016年3月6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甚至公开表示,中国在高超声速领域已经领先于美国,俄罗斯位列第三。

  可以预见,未来这类声音还将持续出现,形成一定舆论压力,迫使美国国会和军方加速高超声速武器的采办工作。

  然而,外界也注意到,美国国内一直有智库在质疑,配装常规弹头的战略级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的作战需求是否真实存在。此外,近两年国际上也有声音呼吁禁止发展高超声速导弹,以免打破当前基于核武器威慑平衡的全球稳定局势。

  综合判断,美国国内呼吁加速发展高超声速武器的声音更为强势,因此美国在近期加速启动高超声速武器采办程序、完成型号立项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今年2月22日,美国《防务内情》网站爆出的一则消息进一步加强了上述判断的可信度。2015—2016年,美国时任国防部长阿什·卡特在给国会质询听证的书面答复中明确表示,美国国防部将在2018—2022年率先为欧洲司令部和太平洋司令部初步提供高超声速快速全球打击装备,其他战区则在“2022年以后再列装”。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