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然有大量武器下马项目 但印度没赶上中国希望

2017年03月05日 14:59 观察者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本周印度宣布和以色列共同研制防空导弹,熟悉印度和以色列军事合作历史的朋友不难想起,短短几年前,印度曾以推动“印度制造”的原因,否决了本已签署合同的从以色列购买SPYDER防空导弹的项目,转用研制已有30年的“阿卡什”导弹装备印度陆军。

图片印度媒体批评“阿卡什”技术落后,射程仅相当于中国红旗-7号导弹

  结果,到2016年,因为射程只有短短20公里,和中国“红旗-7”导弹相当,而实际作战能力还远不如后者,国产“阿卡什”再次被印度陆军拒绝。最后万般无奈之下,印度这才在今年和以色列“再续前缘”,而合作的对象,其实依然是改头换面的SPYDER导弹,只不过这次号称要在印度本国生产,就算是推行了莫迪的“印度制造”政策了。

  印度的“阿卡什”其实就是一个改用了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苏联2K12“立方体”(北约代号SA-6)导弹。

图片红旗-5导弹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当时我国相关技术水平,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成功

	红旗-8号虽然进行了多次试验,但最终没有进行大批量仿制,因为其性能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 
红旗-8号虽然进行了多次试验,但最终没有进行大批量仿制,因为其性能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

  看看中国历史上对这种导弹的态度,诸位读者应该就能明白为什么笔者看不出印度有赶上中国的希望了。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通过某些渠道获得了一套苏制2K12“立方体”导弹,当时,这种导弹在1973年中东战争中大出风头,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导弹。对该导弹的研究摸底和仿制工作就被安排给了著名的今天的上海航天科工集团某研究院。这个计划取代了70年代期间提出的不切实际的红旗-5号方案,后者是一个采用当时国内没有研制基础的无源相控阵雷达的“狂想方案”。

  红旗-8号仿制成功后进行了若干次试验,但很快就被放弃了。原因很简单,我国经过验证后发现,冲压式发动机完全不适合打击高机动的空中目标,很容易在大幅度机动中熄火。

  此后我国新研制的各种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均使用了火箭发动机。我国在90年代引进法国技术研制红旗-7导弹,21世纪引进俄罗斯技术研制红旗-16导弹,自力更生发展红旗-9导弹,引进“爱国者”导弹技术与红旗-2导弹部分技术相结合,研制红旗-12、红旗-22导弹……可以说,虽然我们放弃了一个红旗-8,但在整个地空导弹领域却做到了持续投入,毫不放松,这才有了今天中国新一代防空导弹系统的发展和繁荣。

  道理很简单,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和国家决心,不是看它在一个没有希望的项目上“坚持”多久,而是看它在整个相关科技领域是否有持续的投入。

  相比之下,印度80年代集体上马的大量军事工业项目之所以持续到今天仍未能“开花结果”,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对于项目本身的“偏执”。印度军方和政府长期“拉锯战”导致这些项目研制指导方针变来变去,始终无法取得成果,最后都变成“超级长胡子”,既不能形成最终产品装备部队,又慑于舆论不敢轻易下马。

  某种程度上,莫迪如今的“印度制造”模式,虽是用“在印度组装”当“遮羞布”,掩盖全面引进国外新型装备,但好歹总算是给80年代以来印度的一系列“长胡子”项目拉上了帷幕,算是进步吧。虽然,悲剧的是,还不知道这个帷幕以后是不是还会再被拉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真的不必感慨印度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因为中国虽然有大量下马项目,让今天的军迷们感到唏嘘“当年如果坚持把这东西搞出来,我们能提前二十年获得XX能力”,但其实,真心不必如此,需知,“沉舟侧畔千帆过”啊。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