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轰6可空中受油或将服役 中国空军将实现洲际打击

2017年03月04日 10:53 中国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日,有消息披露称,我国在2016年年底试飞了具备空中受油能力的新型号轰-6。如果消息属实,其不仅代表轰-6系列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也意味着空军在不久的将来具备洲际打击能力,战略威慑水平再上新台阶。

  轰-6之“腿”还是不够长

  我国的轰-6型轰炸机最初是测绘制造苏联图-16轰炸机的产物,在此之后我国继续对其持续改进,性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目前,正在批量生产的轰-6是具备发射远程巡航导弹能力的轰-6K“战神”。该机近年多次空军演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突破第一岛链的常客,是我空军“攻守兼备”战略中的核心装备之一。

  从外形上看,轰-6K与以往轰-6家族其他型号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机头透明的领航员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黑色的雷达罩,并且在机头下方安装了一个光电转塔,用于夜间精确攻击地面目标和低空飞行导航。雷达罩里安装了新型雷达,探测距离和分辨率都有很长程度提高,座舱采用6个彩色数字式多功能显示器,自动化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轰-6K投掷常规炸弹。本文图片均来源:中国空军

  轰-6K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作战半径有所提升,其之前的型号采用油耗很高的涡喷发动机,轰-6K则使用从俄罗斯引进的D30-KP-2涡扇发动机,油耗大大降低,加上增加了机内载油量,轰-6K的作战半径有较大程度增加。分析称,轰-6K的最大内油航程增加到了9000千米,最大作战半径为4000千米(中国距离关岛大约3000千米),依靠巡航导弹的射程勉强达到“战略打击”的范畴。不过,如今的轰-6K虽实用,但还是有些美中不足。受限于原始机体限制,加上考虑到武器搭载(重力和阻力)和航路规划的因素,打击范围是不可能达到理论值的。为了尽可能增加打击范围和实际挂载能力,空军不仅需要发展新型远程平台,也需要继续对老平台挖潜。其中,为轰-6K增加受油功能技术上并没有特别大的难关,无疑是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款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是固定的,除去机体空重和必要的辅助设备以外,剩下的质量均为燃油和弹药重量,航程和挂载不可兼得,因此战机都会根据任务来调配两者来达到最优化。空中加油技术成熟之后,给了设计师更多的选择。如果飞机以最大武器挂载起飞,通过空中加油,最终可以“鱼和熊掌兼得”。当然,这种增益是有风险的,由于加油机的自卫能力为零,在高风险战区几乎就是“送人头”,可能成为体系内最薄弱的环节。但是在本方空域或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加油机还是能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空中加油让轰-6成锋利的“战略之矛”

  现代的空中加油分为飞椼式(硬管加油)和飞锚式(软管加油)。由于有稳定的压力,硬管加油的加油速度要远快于软管加油,每秒钟加油量能达到100升以上。但是硬管加油的机械结构复杂,需要进行代价高昂的改装,且一次只能给一架飞机加油,使用时受各种条件掣肘。如果加油机使用软管加油,仅仅做一个漏斗状加油器即可,由于有软管的伸缩,受油位置可以有较大误差,也能同时为多架飞机加油,但相对而言容易受气流影响。有的大型加油机会采取软硬加油双重配置,诸如美军KC-10加油机就采取了一硬管、三软管的配置,最多同时帮助3架战机加油。

  A-330加油机的加油管套锥特写。

  一般而言,除了直升机之外,现役主要作战飞机的受油口都设置在机身前部,通常在座舱的前方或是上方,飞行员可以通过自己来感应受油口的位置,方便最后阶段的调姿操作。参照国外类似大型飞机的经验,具备受油能力的轰-6应该会将受油口放到机头上方,这样既方便简化管线,又能使加油过程相对方便。

  目前我国空军主要使用的是软管加油技术。

  空中加油技术能够进一步扩展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提升洲际战略打击能力。美国曾多次使用轰炸机发动长途奔袭的空军行动,而这种行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就是美国遍布全球各地的五百多架加油机。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今年的1月18日,奥巴马在下台前授权美国空军两架B-2隐形轰炸机长途跋涉轰炸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行动。两架B-2从美国本土密苏里州起飞,越过大西洋后对利比亚的一处目标投放了总共108枚精确制导炸弹。令人咋舌的是,此次行动全程往返20000千米,未落一次地,沿途总共接受了五次空中加油,展现了美国的“全球打击”能力。

  目前我国的轰炸机编队主要驻扎在内陆纵深地区,无法有效威慑远距离的目标(比如迭戈加西亚基地)。但如果我军通过改装或新建来获得一批具备受油功能的轰-6战机的话,情况就大大不同,一方面我军战机可以在未来可能的出境作战前加满燃油,赋予了其任意打击第二岛链和北印度洋上所有目标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挖掘轰-6平台的装载能力和兼容性,如果轰-6具备发射高速武器的功能(包括空射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进一步扩大威慑范围。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