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费加罗报》2月27日刊发阿兰·巴尔吕埃的文章《世界大国在海上较量》称,海洋重新成为重要地缘战略挑战的中心。十年来,大洋重新成为大国间较量的舞台,特别是在亚洲,这是冷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紧张区域或者潜在冲突区域从大西洋延伸至南海,还包括印度洋、亚丁湾和东地中海。
海军的重新崛起蔚为壮观。在过去四年间,中国海军80艘战舰(包括一艘航母和3艘核潜艇)投入使用。北京如今控制着按吨位计算的全球第二大海军,并有望在2025年与美国平起平坐。印度海军的目标是到2030年拥有三艘航母,从而在其海面永远保持一支海空军力量。在俄罗斯,20年前无人问津的潜艇舰队重新回到首要地位,这得益于俄罗斯杰出的海军学院以及巨额预算。
俄罗斯正在同时建造三个系列的现代潜艇。首先是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3艘可用,另外5艘在建);其次是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潜艇是首艘此级别潜艇,还将增加六七艘;最后是基洛级常规潜艇,其中6艘在2014年至2016年间交付黑海舰队使用,最近又另外订购了6艘。与此相反的是,俄罗斯的海面舰队老化、持久性存在问题。
各国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伴随着全球所有海洋的活动上升。国际战略环境正发生深刻改变,其特点是大洋的快速重新军事化。
西方国家有时迟迟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在苏联解体后,海洋似乎与重大风险绝缘。英美的一些战略家甚至提出公海的海战已经结束。这些评估导致西方一些国家的海军出现了“能力空洞”,比如英国海军。中国、印度、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在冷战之后对“赋闲”的海洋领域大举投资。为了控制这些海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竞争,大国们相互打量甚至对抗。
亚洲的海军越来越经常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巡航,俄罗斯海军同样如此,近年来,俄海军部署到了距离更远、时间更长的地方,这一点和冷战时期类似。俄军重新入驻叙利亚塔尔图斯,表明控制据点和海峡的战略回归。中国在印度洋的四周设立基地,从吉布提到巴基斯坦的瓜德尔。
中国2015年的国防白皮书明确提出海洋的重要性,显示出中国希望从陆地强国变身为海上强国的意愿。到2050年,凭借其潜艇和航母,中国希望出现在全球所有的海洋,“能够随时应对任何情况”。中国海上力量的升级令美国担忧,虽然美国海军仍然是全球第一大海军。畅销书《幽灵舰队》甚至想象了下一次太平洋战争,一次新的珍珠港事件,只不过1941年日本的角色换成了中国。
这些担忧引发了海上军备竞赛,相比陆上基地的脆弱性,航空母舰的优势被重新重视起来。这些海上攻击“平台”重新成为强大海军的重要王牌。法国国防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2月23日表示,法国除了“夏尔·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之外,建造第二艘航母的问题“并不荒谬”、“可以提出来了”。
专家们认为,法国海军按照其整体能力、专业技术、在五大洲的存在(法国海军部署区域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及其先进的武器装备(欧洲多用途护卫舰和FTI中型护卫舰,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巡航导弹等),地位仅次于美国。但是,这种模式由于人手过度使用而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法国海军需要应对在预算严重紧张的情况下,更新人员与装备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