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发动机项目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6年12月29日 13:55 新华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航空发动机素有“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是基础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据新华社报道,为突破航空发动机研制的“瓶颈”,摆脱航空动力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12月28日,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组建的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致力于建成国家级航空发动机创新中心,并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曹建国表示,要广泛联合全国优势力量协同开展基础技术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逐步建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的研发生产模式,引领和支撑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

先进国产航空发动机模型(资料图)先进国产航空发动机模型(资料图)

  航空发动机需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载荷等严酷条件下工作,涉及气动热力学、燃烧学等众多基础学科以及工程领域,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告诉记者,具有独立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的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产业链是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向科技创新型国家结构化转型的必要条件。

  据了解,航空发动机对国民经济的辐射作用明显。专家表示,按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计算,船舶基准数为1、汽车为9、喷气飞机为800,而航空发动机则高达1400,经济价值十分突出。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总研究师李建榕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研究院将打造一套我国自主的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体系,探索一批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一批行业顶尖人才,逐步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能力。

  印媒评中国研发商用航空发动机:面世至少需10年

  据《印度快报》网站11月7日报道,除了新型隐形战斗机的轰鸣和关于建造商用大飞机的传言,中国上周又悄悄展示了成为全球航空大国的重要尝试——一家大型国有航空发动机制造商。

  在11月6日闭幕的中国航展的主展厅背后,有一个面积相当于一个大型体育馆的低调展馆,这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AECC)首次参展。该公司成立于今年8月,任务是开发达到出口标准的国产高科技产品。

  报道称,虽然看上去颇具规模,但这个1200平米的展馆没有展示任何新技术。这对西方专家来说并不意外:虽然中国航空业目前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超过了不少人的预期,但有专利权的商业发动机,是航空业发展的顶峰,实现这一目标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澳大利亚迪金大学高级工程学讲师约尔格·施吕特说:“设计一台完整的发动机和设计与之相关的完整的开发和维护平台,这是个很大的课题。”

  AECC的一名官员说,该公司不接受采访,也不会在航展期间举办任何活动。

  设计可追溯到2002年的发动机模型和燃气轮机,以及互动式科普展,只能让人对这个拥有10万余名员工的公司产生一个初步印象。该公司由20多家发动机企业、修理厂和研究机构融合组建而成。分析人士认为,该公司的优势在于资金和快速增长的国内航空市场。

  报道称,北京的国企改革已经在钢铁和造船等部门展开。但中国尚未在商用发动机领域形成市场规模,该领域目前由通用电气公司、联合技术公司旗下的普惠公司和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把持。

  《IHS简氏信息集团航空发动机年鉴》主编马克·戴利说:“如果你想进军世界,那是非常困难的,现有的巨头们不会让你轻易实现目标。”中国的首款国产客机ARJ-21和C919大飞机,目前都使用外国发动机。

  迄今为止,中国的经验主要来自战斗机发动机,而且大多是与俄罗斯合作或授权生产,但分析人士说,中国正在努力开发可与西方战斗机匹敌的战斗机发动机。

  报道称,虽然中国通过购买外国技术或逆向工程,在高铁和核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进军神秘的发动机领域要困难得多,因为这些技术受到各国政府和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严格保护。

  中德合资的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首席财务官斯特芬·孔特说,在过去10年里,这些原始设备制造商通过加强对零件供应链的管理等多种方式,限制对它们的发动机的逆向工程。

  他说:“我认为,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将看到第一台中国(商用)发动机。中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你可以看到中国的大学为此提供了多少支持,每年有多少工程师进入这一行业,因此,他们掌握这项技术,生产出航空发动机,只是时间问题。”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