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心中能枪挑F-22的我军战机又输了 详细战况公开

2016年12月21日 12:59 观察者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文配图:北海舰队航空兵歼-8DF是我海军航空兵部队最后一批现役歼-8型战斗机 图为央视画面中此次空中对练的画面。北海舰队航空兵歼-8DF是我海军航空兵部队最后一批现役歼-8型战斗机 图为央视画面中此次空中对练的画面。

 12月20日,《解放军报》刊发文章讲述北海舰队航空兵某部驾驶二代战斗机与兄弟部队的三代战斗机进行模拟空战的情况。经比对相关报道,这应该是今年12月初北海舰队航空兵和南海舰队航空兵进行的一次空中自由空战演习,双方的机型分别为歼-8DF和歼-11BH,对抗的结果是歼-8部队完败。军报文章报道,海航部队在“挑战”中检验了不少战法,不知道有没有试一试网络军迷们经常说的“枪挑F-22”的打法呢?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这样的对抗结果不重要,关键的是让装备歼-8的部队保持战斗精神和战斗飞行素质,至于胜败,并不重要。

  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歼-8战斗机是一种第二代战斗机(国际标准第三代),歼-8D战斗机是90年代期间生产的装有空中受油设备的型号,服役之初不具备发射中程空空导弹的能力。后期被改装为歼-8DF型,装备了歼-8F技术水平的电子系统,具备发射霹雳-11、12中程空空导弹的能力。可以在超视距空战中和三代机对手有一拼之力。但有意思的是,因为歼-8F、歼-8BF\DF系列是21世纪后装备解放军部队,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国产战斗机,不少网民对它们寄予了超出它们实际水平的希望。

  比如,过度吹捧歼-8系战斗机的高空高速性能和电子系统技术水平,认为其可“枪挑F-22”。实际上,歼-8F系列飞机的飞行性能在包括高空高速性能方面都无法和第三代战斗机相提并论。不过,随着解放军逐步换装三代战斗机,“八爷”作为解放军主力战斗机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之前中央电视台也曾报道这次演练的情况,并称歼-8DF双机在预警机等外部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二对一方式与歼-11BH进行对抗,并成功锁定“敌机”,有些网民又因此而吹嘘“歼-8排队枪毙”战术。但从今天解放军报的报道可以看出,这次空战对练仍是双机编队对抗,而且整个演习过程中,歼-8DF战斗机部队“基本上无胜算”,说明歼-8DF在现代空战中确实是已经“有心无力”。

  现在,歼-8战斗机只是用来保持一些尚未换装部队的飞行素质,此外还可以执行部分国土防空任务,应该说,歼-8DF战斗机执行与敌方三代战斗机空战之外的防空任务还是合格的。

  通过这篇军报文章也可以看出,装备歼-8战斗机部队的飞行员在技战术素养方面和装备三代机部队的飞行员战斗素养之间的差距可能并不比战斗机性能之间的差距更小。我军90年代一度强调“立足现有装备打赢高科技战争”,但事实证明,老式装备往往伴随着使用者老式的思维,除非通过与“强敌”的直接对抗,是无法突破藩篱,掌握真正的“以弱胜强”能力的。提高老装备部队的能力,让他们提前为新装备做好准备,才是本文中海军最后一个装备歼-8战斗机飞行团频繁组织与兄弟三代战斗机部队之间对练的主要考虑。

参加空战对练的南海舰队航空兵歼-11BH战斗机,不过从《解放军报》文章内容看,这次演练内容和“二打一”没有关系,仍是传统的双机编队之间的对抗。

  以下是《解放军报》2016年12月20日文章《直面败局叩胜道》,记者 陈国全,特约记者 张刚,通讯员 孙飞:

  瀚海初冬,寒意逼人。一场跨代战机之间的自由空战对抗在黄海某海域落下帷幕,装备处于相对劣势的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再次落败。去年此时,他们曾败于另一支装备先进战机的兄弟部队。

  有人说这是“自讨苦吃”:有代差的战机自由空战,基本上无胜算。该团却偏“乐此不疲”:要练就找高手练,输一次就长一次教训,就让自己更清醒一分!

  空战对抗瞬息万变,交战时间往往就两三分钟。而飞行员要完成搜索、截获、发射、规避等一系列动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机会稍纵即逝,考验的是综合战术素养。

  “没想到对手的截击会这么快!”飞行员严子良在规避时动作做晚了一点,就被装备更先进雷达设备的对方战机锁定,立即败下阵来。

  “对方长机和僚机的配合太娴熟了!”飞行员许子超紧紧咬着对方长机,突然对方一个快速规避,他重新“咬”目标的时候,却被对方僚机悄然“击落”。

某种程度上,一直使用二代机的飞行员很难突破座机的限制掌握以弱胜强的战术技巧,要想提高,跨代空战演练对这些飞行员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意义。

  以前经常训练的战法被验证效果不佳,而练得少的却被验证更管用。一些机动动作做了,效果有好有坏,有的在细节上还需改进。

  “面对强敌,发现目标后是想着怎么快点打出导弹,有时甚至忘记了机动、规避。”飞行员王建华说,“未来的空战态势只会比现在更激烈,提高飞行员技战术素养,做到进退自如、操作娴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是时机掌握得再精确点,做一个转角机动,然后再规避,肯定有机会‘反杀’。”“要是早规避几秒钟,很多导弹都可以规避掉。”看着屏幕上的空战视频回放,副大队长蔡彦春若有所思。

  规避导弹,屡屡差之毫厘;截获攻击,就差那么一两秒;占位攻击时机,就差那么一点点……

  “要弥补我们和高手之间的这‘一点点’差距,还得从基础训练上抓起,从研究对手装备和技战术特点做起。”该团团长刘吉红说,只有扑下身子练协同、练攻防、练战术,补齐短板,战斗力才能得到扎实提升。

  挂上导弹后,战机机动性变化多少,还能拉几个载荷?做出规避动作后战机速度骤减,能量分配上能不能再控制自如点?如何在不间断的操作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取胜?……孜孜不倦地挖潜,刮骨疗伤般反思,大家在总结会上围绕着这些“一点点”,刮起了一阵头脑风暴。

  “只有被狼咬过的猎人,才懂得怎样对付狼。”在该团政委李前看来,未来的作战对手不能选择,在贴近实战的对抗中,败有时比胜能收获更多!

  推荐阅读:俄冒死相告,六个国家准备与中国开战!详情查看《大国风云》,搜索微信公众号:dgfy01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