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称中国航天预算每年超40亿美元 与美竞争太空

2016年11月10日 14:32 新华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资料图片:中国人首次太空泡茶,航天员也能“挑食”。11月4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右)在天宫二号介绍太空中的饮食。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韩媒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探险队在探测火星的过程中遭遇沙尘暴,不得不紧急逃离,但一名叫马可·瓦特尼的生物学家失踪。探险队断定他已无生还可能,离开了火星。然而,瓦特尼却戏剧般地活了下来,并历尽艰辛将自己还活着的情况告知了地球。想营救瓦特尼的NASA却束手无策。此时,中国的NASA——国家航天局(CNSA)登场了。在CNSA太空船的帮助下,NASA成功救回了瓦特尼。这是去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火星救援》的故事情节,中国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的是与美国比肩而立、威风八面的太空合作伙伴。

  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11月9日报道,科幻电影讲述的是未来的故事,但它通过出场的人物与国家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地位,中国已成为现实中的太空强国。10月17日,在位于中国西北部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有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直飞云霄。两天后,神舟十一号飞船与高速运动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由此,中国成功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报道称,中国正在争取在2022年建成宇宙空间站,并且,在两年后的202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宇宙空间站的国家,这是因为美俄共同运行的国际宇宙空间站将在这一年退役。

  中国还在实施在2021年7月前让探测船登陆火星的项目。为了向全球宣传其火星探测计划,中国政府上月还将篮球名星姚明和女排教练郎平等选为“火星大使”。这表明,火星探测项目被赋予了“国家目标”这一象征意义。

  2014年中国的航天开发预算超过40亿美元,紧随美俄之后居世界第三。而且,与包括美俄在内的大部分宇宙开发国家的相关预算逐年减少的趋势相反,中国在这方面的预算每年都新增5亿美元左右,这也反映了其实现宇宙崛起的意志。

  报道称,尽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居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国民收入仅约8000美元。中国为何对太空探险倾注了这般热情?答案在于宇宙技术是国防科研发展的体现。中国今年6月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正在推进在2020年前建立全球导航系统的计划,该计划旨在摆脱在军事作战上必不可少的卫星导航服务不得不依赖美国的现状。

  中国提出了太空开发与商业化并举的战略。经合组织的研究显示,在宇宙开发的经济效应方面,其直接产出效应是投入费用的1.75至3.4倍,间接产出效应达4倍以上,对于年均增长率滑落至百分之六点几的中国经济来说,宇航事业可为其注入新活力。

  韩国汉阳大学教授金庆敏表示,“中国的宇宙开发战略不仅可发展宇航产业技术,还与成为世界两大强国(G2)的安保战略直接相关”,“卫星发射、月球和火星探测意味着不会在与美国的战略安全竞争中失去主导权”。

  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探月事业团团长崔杞和(音)表示:“宇宙技术是创造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综合性系统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太空开发事业中,中国太空开发事业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将进一步加快。”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