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0.01平方公里海岛靠3名官兵驻守 需留45天

2016年10月11日 11:41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三沙鸟瞰之下若翠玉海南的三沙,鸟瞰之下,仿若翠玉,这里的一岛一礁,都有着婀娜的姿态。
 

 

  特别的训练场

  9月初,三沙警备区司令部参谋江峰带着战士赵斌和廖光杰坐了20多个小时的船来到鸭公岛。在这座面积只有0.01平方公里的海岛上,3名官兵需要驻守45天,完成鸭公岛及附近岛礁上的民兵训练任务。

  三沙警备区组建以来,因为民兵常驻岛礁作业生产,交通不便,警备区就定期派官兵背上背囊逐个小岛组织训练。“上渔船、上小岛、上一线,这是警备区每名官兵的自觉行动!”江峰自豪地说。因为经常在海上训练,体验“日光浴”,江峰和两名战士在这里驻训不到10天,就晒得比岛上的渔民还要黑。

  在西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天天堂、七日人间,十天地狱。但凡上西沙,一开始都被美景吸引,时间久了就有些习惯不了西沙艰苦的生活环境。鸭公岛是一座珊瑚岛,高温、高盐、高湿、高辐射,食物、蔬菜和淡水都是10天左右一班的补给船从海南岛送上来。因为长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缺少维生素,3名官兵的牙龈充血肿胀,严重的甚至皮下淤血,皮肤也青一块紫一块的。江峰说话的时候,能明显地看到他的嘴唇裂开了好几个小口子,伤口里隐隐有着血丝。

  相比于内地,这里的训练场可以说是极其简陋。民兵们脚底下都是礁石,连一块平整的地方都没有。因为地面不平整,本来按照身高排列的队形竟也高低起伏起来。负责训练的班长赵斌笑着说:“没关系,这才是三沙民兵训练的特别之处嘛!”

  三沙民兵训练的特别之处还在住宿。用木板搭起来的两米出头的矮棚子是宿舍,一块木板铺上一张凉席就是床,所有的家电就是一个小风扇。

  三沙民兵训练的特别之处还在任务内容。官兵们除了要完成民兵基础课目训练、海洋政策法规讲解、卫生救护及通信器材操作等实用性较强的训练外,还肩负一项任务就是搜集雨水。

  鸭公岛没有淡水,有时候遇到台风天气,半个月、一个月没有补给,雨水就显得格外金贵。为了收集雨水,民兵们想了很多办法,在纱布缝制成的布套里面装上小碎石,然后绑到从屋檐接下来的管子上,雨水顺着屋檐流到管子里,再经过纱布套里的碎石,滴到塑料桶里。

  在战士们的宿舍门口整整齐齐地放了七八个装满了水的大塑料桶,上面分别标示着淡、海、雨字。

  “0.01平方公里,这么小的岛,你们在这里生活训练,觉得苦吗?”记者和官兵攀谈起来。

  “苦是肯定的,但是苦中有乐,我们可是每天都面对着世界上最美的海啊!”战士廖光杰乐呵呵地说:“再说了,岛再小,这里的每一块礁石也都是国家的。岛再小,也是我们的驻训场,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这里!”

  合成的“全家福”照片

  从三沙永兴岛返回海口的船上,退伍老兵陈林霖手中的一张合影照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那是三沙警备区全体官兵和退伍老兵的合影。

  “照片怎么看着这么别扭啊?是假的吧!”有人轻声地说。

  “就是PS的。”陈林霖回答。他反复抚摸着照片上的人像,眼角不自觉地沁出了泪花,思绪回到拍照那天……

  “政委回来了,可部长又走了,司令员、参谋长也不在,主任又在忙,看来今年老兵退伍又不能吃团圆饭、拍合影照了,真可惜!”8月29 日早上,刚从永兴岛上回来的政委廖朝毅一走进饭堂,就听到战士们的议论。听到战士们的话,廖朝毅鼻子一酸。

  “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大家都希望在走之前能拍张合影!”陈林霖道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大家对警备区的深情厚谊我们每个人都记在心里,就算你们离开部队了,也可以经常回家来看看,我们随时欢迎大家!”廖朝毅的话让大家的眼泪在眼窝里打起了转。

  “要是以后有人问我们首长都长什么样,该怎么说啊!当了两年兵,我只见过司令员一次!”

  是啊,老兵退伍,单位所有人聚在一起欢送,这既是部队的传统,更是战士们的心愿,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却怎么也实现不了。

  警备区工作点散布在海口、三亚、文昌、永兴等地,5名领导分散办公,很少聚齐,每年退伍之际,虽然都想与离队老兵吃个团圆饭,照张合影,但都因战备值班竟一直未能实现。

  “要不PS一下?也算是圆了大家的梦。”政治部干事张成建议。

  8 月30日,风和日丽,4地的照相机“咔咔”作响,经过剪辑、加工,一张PS“全家福”终于完成了。

  捧着幸福的“全家福”,望着窗外在风中飘逸的棕榈树,陈林霖心里美滋滋的。“虽然是一张有瑕疵的合影,但满满的都是爱。”他笑着对记者说。

  一个人的升旗仪式

  挂旗、抛旗、升旗……随着手机中的国歌响起,民兵曹烈珠按时在三沙七连屿的赵述岛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这面红旗飘扬的位置,距离首都北京2700公里。

  “过去,我丈夫吴忠灿是主旗手,我是护旗手!如今……”曹烈珠的双眼涌出了泪。2015年8月,吴忠灿在一次海上转运设备时不幸落水身亡。

  “有国旗在的地方就是家啊!”丈夫虽然走了,曹烈珠还坚守着丈夫的事业。只要上岛,她还会用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来宣示主权,祭奠丈夫。

  吴忠灿曾是七连屿民兵连指导员,曹烈珠是民兵班长。两口子都是琼海谭门人,驻守在赵述岛10余年,是三沙有名的民兵夫妻哨。“海的岛,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家就是我们的国。他们是大海的旗手,南疆最美的哨兵。”这是2014年“感动海南十大新闻人物”组委会给吴忠灿、曹烈珠的颁奖词。

  “三沙警备区组建后,筹划成立三沙海上民兵连,夫妻俩抢着报了名。因为地域特点,夫妻俩驻守的赵述岛也就成了中国最南端的民兵哨所。”三沙警备区司令员蔡喜宏对他们的故事如数家珍。

  “警备区成立伊始,在永兴岛组建了首支女子民兵排。由于交通不便,赵述岛民兵并不在训练计划里。吴忠灿为了让妻子参加训练,找到我说‘我自己每天开船送她来,不用你们出油钱!’赵述岛至永兴岛10海里,单程就要一个小时,但之后的十几天里,吴忠灿每天开船把曹烈珠送过来参训。2013年6月,全省组织海上民兵骨干集训,吴忠灿和曹烈珠又找到我,强烈要求参加。集训考核上,曹烈珠5发子弹打了40多环,两口子双双被评为优秀学员。”

  对于这对海岛夫妻而言,民兵的责任不单是穿身迷彩服接受检阅,守卫国旗就是他们每天不变的任务之一。吴忠灿在世时,夫妻俩逢年过节也不回家,而是留在赵述岛上守护国旗。

  “我丈夫常说,出海捕鱼,只要远远看到岛上飘扬的国旗,就感觉踏实了,就觉得自己有依靠。”曹烈珠凝望着大海,若有所思地说,记者知道,她在思念着丈夫。

  “这里再小也是中国的领土!这面五星红旗不仅是主权的象征,更成为了海上航行船只的导航旗。附近的渔民白天出海可以靠这面旗帜判断方位。”曹烈珠告诉记者,三沙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部队官兵,还是民兵、渔民,都对国旗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觉得,每当国旗升起,心中就有无限自豪,这就是祖宗海,这就是中国地。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