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国防务
2016年8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墨子号”这一自主创新成果令人振奋。
防务菌最初听到量子卫星时,想到了与它一样立足量子力学的新兴技术领域——量子雷达。
2012年,在美国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单光量子信息项目(InPho)的资助下,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光学研究所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抗干扰的量子雷达,利用偏振光子的量子特性来对目标进行探测和成像。
该研究团队宣称,由于任何物体在收到光子信号之后都会改变其量子特性,可轻易探测到隐身飞机,而且几乎不可被干扰。
那时,歼-20刚横空出世不久,于是量子雷达这一前沿技术就成了媒体眼中歼-20、T-50等刚面世隐形飞机的“克星”。
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注意到,巧的是,就在“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后不久,紧接着就传来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4研究所在量子雷达领域取得突破的捷报。
日前,中国电科首部基于单光子检测的量子雷达系统在14所研制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系统由中电14所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电科27所以及南京大学等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量子探测机理、目标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测原理的实验验证,并且在外场完成真实大气环境下目标探测试验,获得百公里级探测威力,探测灵敏度极大提高,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取得阶段性重大研究进展与成果。
现在人们对量子雷达还有些陌生,有人或许会问它真的有诺大威力?可以打破隐形技术神话?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雷达技术历经70余年的发展,其理论、体制、实现方法及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近年来隐身技术和电子干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当前传统传统雷达容易受到一系列技术的干扰、从箔条干扰形成虚假的信号到雷达致盲、或者通过机体隐身材料和改变机体外形达到降低雷达回波的目的,甚至可以截获雷达信号,发送虚假信号。
加之传统雷达测量精度受限于客观物理规律而不能无限提升,因而不能满足日益苛刻的任务需求。
如何提升雷达系统探测性能,增强雷达对目标的探测、分辨与识别能力,尤其是对隐身目标的探测,因此成为国内外雷达领域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
从技术潜力的角度而言,量子雷达探测技术确实可以解决传统雷达存在的问题。
鉴于量子态传播所具有的特性,量子雷达利用量子态作为信息的载体,从而有效降低系统的功耗,可以应用于多种轻型平台;
其次,以量子态作为接收对象,利用量子态特性,可以丰富目标的探测手段,提高对隐身目标的探测性能;
利用量子态具有的高阶相关性,可以通过量子态关联抑制杂波干扰,同时在现阶段复杂电磁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保密性。
总而言之,利用量子态所具有的特性,可以实现解决传统雷达在隐形目标的检测、电子战条件下的生存、平台载荷限制等诸多方面的瓶颈问题,从而全方面提升雷达的各项性能指标。
从应用的角度,现有的量子雷达距离实用化也许仍有一段距离,但有专家断言量子雷达将会是“未来预警体系中的核心”。
同时每项重大技术的最终实用化,都需要前期的日积月累。中电14所紧跟前沿技术,反映了中国当代军工人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据悉,目前中电14所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雷达研究方向上已建立了基本的研究环境,具备了量子雷达系统设计、系统研制以及实验验证的初步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微波量子雷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为什么下一步是微波量子雷达?如果能够使量子雷达工作于传统雷达频段(3MHz-300GHz), 尤其是微波频段,那么量子雷达将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那么量子雷达将朝着实用化迈进一大步。届时距离探测F-22、B-21就不远了。
推荐阅读:中国干了一件惊天大事,美国遭重击!详情查看《大国风云》,搜索微信公众号:dgfy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