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歼15飞行员最后告别:我是不是再也飞不了了

2016年08月01日 07:37 京华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飞鲨”飞行员着舰训练中牺牲

  辽宁舰——中国首艘航空母舰。今年5月,它本该迎来一名叫张超的到访者。届时,张超将驾驶歼-15“飞鲨”战机,在辽宁号上降落,成为一名真正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但就在此前的4月27日,29岁的海军航母舰载战斗机一级飞行员张超,在驾驶歼-15飞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突遇飞机故障,英勇牺牲。据了解,张超是人民海军航母舰载机事业牺牲的第一位英烈。

  □事发

  歼-15发生最高等级故障

  2016年4月27日,按计划,张超和战友们要飞3个架次的低空、超低空训练——在30米的高度高速掠海飞行。第2架次飞完,海面薄雾渐起,能见度越来越差,第3架次被调整为陆基模拟着舰训练。这是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必修课。

  起飞,拉升,转弯……按着舰所有技术动作和要求触“舰”;加速,复飞……一个架次,飞行员们通常要重复6圈这样的飞行,每一圈又被称作一个“进近”。

  12时59分,张超驾驶117号歼-15进入着“舰”航线,实施他飞行生涯的第634个“进近”。

  “对中很好。”“高度有点高。”无线电中,着舰指挥员王亮发出2条指令。指令少,说明着陆的偏差小。

  跑道上的中心相机,把着陆画面实时传到飞行员休息室。“挺好!”“真棒!”……战友们议论着。

  117号战机的高度低了,又低了,后轮触地、前轮触地、滑行……那片被称作“黑区”的模拟航母飞行甲板上,又叠上了3道漆黑的轮胎擦痕。

  那是当天飞行训练的最后一次降落。在飞行部队,这或许是最让人放松的时刻了。飞行员们在休息室里说笑着,等着张超回来一起转场。

  塔台下的一间办公室内,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戴明盟、参谋长张叶正在商议第二天的飞行计划。

  然而,战机刚刚滑行了2秒钟,无线电里突然传来语音报警:“117电传故障,检查操纵故障信号!”

  电传故障,是歼-15飞机最高等级的故障,一旦发生,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在无线电中广播;一旦发生,意味着飞机失去控制。

  那一刻,是12时59分11.6秒。

  塔台、着舰指挥工作站、飞行员休息室……

  紧跟着报警声,战机的机头一下子抬了起来,在不到2秒钟的时间,机体超过80度仰角,与地面几近垂直!

  “跳伞!跳伞!跳伞!”飞行指挥员徐爱平对着无线电大喊。

  几乎同时,火箭弹射座椅穿破座舱盖,“砰”的一声射向空中……

  那一刻,是12时59分16秒。

  最后4.4秒仍尽力控制战机

  戴明盟、张叶马上往外冲,朝着张超落地的方向狂奔。还剩20多米的时候,戴明盟看到张超的胳膊动了一下,他稍微松了一口气:人活着,就好,就好。

  由于弹射高度太低,角度不好,主伞无法打开,座椅也没有分离,从空中重重落下,在草地上砸出一道深深的痕迹。

  戴明盟、张叶马上给张超解开氧气面罩,摘下头盔,锯断伞绳。张超脸色发青,嘴角有血迹,表情十分痛苦,但仍有意识。

  “左胳膊疼,可能是骨折……”他说。

  救护人员赶到了,张超被紧急送往医院。

  20多分钟的路程,张叶从未觉得如此漫长。

  “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张叶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张超最后的告别。

  2016年4月27日15时08分,一颗年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彩超显示,在巨大的撞击中,腹腔内脏击穿张超的胸膈肌,全部挤进胸腔,心脏、肝脏、脾、肺严重受损。医生说,那么重的伤,能坚持到医院已是奇迹。

  片子拿给戴明盟,这位经历过多次空中突发险情的英雄试飞员却没有勇气看上一眼,久久沉默不语的他找到一个没人的房间,让眼泪肆意流淌……

  自从1992年父亲去世,这个刚强的汉子已经24年没有哭过。

  “飞参记录表明,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张超的动作是全力推杆到底。”戴明盟说,张超肯定知道,歼-15飞机系统高度集成,发生电传故障,第一时间跳伞才是最佳选择。

  生死关头,张超却做出了一个“最不应该”的选择……

  奋力一推??是他意图制止机头上仰,避免战机损毁的最后努力。

  □人物

  曾数十次带弹驱离外国军机

  张超,男,1986年8月出生,湖南岳阳人,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海军少校军衔,一级飞行员。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2014年5月,海军向西沙永兴岛派驻新型三代机,这是该型战机的首次前沿部署,张超是首批驾驶歼-11飞临永兴岛的飞行员之一。那一天,一架外军飞机实施抵近侦察,张超奉命战斗起飞。他寸步不让,与外军机斗智斗勇,成功将其驱离。

  随着辽宁舰入列超过两年,战斗力建设迫在眉睫,海军在三代机部队破例选拔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得知消息后,张超第一个报名申请。

  此时,他已飞过6种机型,单位正准备提升他为副大队长。此时,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而家属刚刚随军、孩子不满一岁的张超,最需要的是生活、工作稳定。

  与张超谈话时,考官戴明盟第一个问题就是:“舰载机飞行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危险的飞行,你愿不愿意来?”

  “我知道危险,但就是想来。”张超语气中流露出的坚定与果敢,戴明盟记忆犹新。

  一年时间追平两年训练进度

  2015年3月14日,张超如愿走进位于渤海湾畔的部队营区。

  张超是名“插班生”——同班飞行员2013年就开始了学习训练,而他,要在一年内赶上战友们两年多的训练量。

  “如果他能做到,说明新的训练方案是可行的,将大大加快人民海军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进程。”戴明盟说。

  与陆基飞行相比,舰载飞行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着舰有效区域仅长36米、宽25米,必须把战机着陆误差控制在前后不超过12米、左右不超过2米,才能使飞机尾钩顺利挂住阻拦索,实现安全着舰。飞行员需要通过数百次的陆基模拟起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加入舰载战斗机部队6个月时,张超追平了训练进度;10个月时,他第一次驾驶歼-15飞机飞天。所有课目考核全优。

  “张超进步快,是因为他特别用心。”一级飞行员丁阳记得,一天,飞完教练机,张超有个疑问,先是在餐厅和他讨论了半个小时,觉得还不清楚,吃完晚饭又跟着到宿舍,一直讨论到十一点半才离开。可丁阳刚躺下,张超又来敲门了,笑呵呵地说着抱歉,“有个问题想不通,睡不着”。两个人站在门口,直到把问题弄清楚,张超才满意地回屋休息。

  在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战斗的411天里,张超起降数量是其他部队战斗机飞行员年均水平的5倍以上。

  “他的技术状态非常稳定,上舰指日可待。”战友们都这样说。

  □后记

  烈士飞行经验仍在帮助后辈

  张超的电脑里,保存着一份歼-15飞机实际使用武器的教学法,不长,只有3000多字。牺牲前,他结合自己实际使用武器的经验,利用20多天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整理的。

  “他总是那么严谨,不会告诉别人没把握的东西。”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战斗机团副团长孙宝嵩说,那次,他问了张超一个关于某型国产三代战机的问题,张超先是查资料口头告诉他,担心表述不准又整理成文字,过了两天,又专门找到孙宝嵩,指出了其中几处错误。

  张超走后,大家利用他整理出的200多份视频资料、2万多字的心得体会,对那份教学法进行补充完善。

  “今后,每一个学习歼-15飞机武器使用的飞行员,都会记住张超的名字。”孙宝嵩说。

  张超的心愿,战友们一直记在心里——他牺牲前,累计飞行时间达到了一级飞行员的标准,相关请示文件也已经上报。但由于流程原因,证章还没发到他的手上,他牺牲时佩戴的还是二级飞行等级证章。

  这件事,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战斗机团参谋长徐英一直惦记着。追悼会的头一天,他专门赶到殡仪馆,摘下自己的一级飞行等级证章,轻轻地别在张超的胸前。

  “我不能让他带着遗憾走。”徐英说,张超的证章,他会一直珍藏。

  张超走了,他的心愿,战友们一直记在心里——

  6月16日,张超牺牲后的第50天。天气晴朗,微风,少云,天际线清晰可辨,适宜飞行。

  那天,站在张超坠地后的那片草地上,面对全体飞行员,戴明盟的声音沉着而冷静:“同志们,张超是为人民海军航母舰载机事业牺牲的第一位英烈,他既是一座精神丰碑,更是我们前进的路标。他时刻提醒我们,未来的考验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但不管有多少未知,有多少风险,我们都将朝着既定目标勇敢前行!”

  迎着无垠的海天,戴明盟第一个,张叶第二个,徐英第三个……滑行,加速,一架架“飞鲨”呼啸起航……

  牺牲前,张超的妻子张亚曾想来部队看他,进入舰载航空兵部队一年多,他还没让张亚来过。每次张亚提出要来,他总说,“等我上完舰。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只有真正驾机在航母上起降了,才算得上是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张超的心愿,张亚一直记在心里——

  张超最大的心愿就是上航母,现在她想替他去一次,如果不方便,能不能让战友们带着他的照片去。

  张亚不知道的是,原定在今年5月初进行的上舰资格认证,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安排家属给飞行员献花,她本就在邀请之列,只是还没等到通知她的时候,张超就走了。

  如今,这份邀约依然有效。张超的心愿,战友们一直记在心里——他们说,张超虽然不在了,但他永远是舰载航空兵部队的一员。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