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之后南海局势却异常平静 各方究竟都在观望什么

2016年07月25日 14:13 观察者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7月21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题目是“南海无大动静,嘴仗是最大热闹”。确实耐人寻味的是,自7月12日南海仲裁案公布结果之后,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最吸引眼球的交锋还是舆论上的相互攻击。美国并没有马上借此机会进行军事部署或其他行动,也没有采取制裁、诉诸联合国等其他政治手段向中国施压。但如果我们承认这样一个前提,即“亚太再平衡”是美国一以贯之、不会轻易放弃的战略,那么眼下南海的平静恐怕就不能解释为这场风波已经过去了。

  笔者认为,眼下南海的相对平静是因为美国以及相关方都在观望;特别是在解放军的军演结束之后,将有以下一些事件的结果会影响中、美以及其他国家的判断和考量,进而影响仲裁风波的走向。

  南海相关各方在观望什么?

  第一件事是菲律宾和中国之间协商的结果,这里特指的是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出任特使访华。与前任“一边倒”的亲美路线不同,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显然更加务实(虽然谈不上亲华)。对于他,媒体多关注的是作为政客在对华问题上的“朝三暮四”:一会呼吁要与中国直接谈判,一会又说要“骑摩托艇到黄岩岛宣示主权”。但如果我们抛开这些政客作秀式的表态,那么至少可以确定,杜特尔特是非常希望就仲裁问题达成妥协的。

  一方面,杜特尔特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都表达过欢迎中国投资的愿望,特别是他的竞选纲领打的就是“经济牌”;引入中资、改善经济进而稳固自己的执政基础,显然不可能在与中国关系恶劣的情况下实现。另一方面,杜特尔特在挑选与中国谈判的人选上也表现得非常谨慎,而且很可能还给出了一些特别指示。7月14日杜特尔特提出要委任前总统拉莫斯为对华特使,24日拉莫斯同意出任并与杜特尔特密谈了两个小时。拉莫斯某种意义上算是中国的“老朋友”,他在任期间一直致力于对华友好,还参与建立了博鳌亚洲论坛,是菲律宾对华谈判最有可能成功的人选。因此不论其本身持有何种政见,杜特尔特无疑是希望尽快结束南海的紧张局势的。

  就此而言,菲律宾如果与中国达成了某种妥协结果,将是对美国的一次沉重打击。打个比方就是,菲律宾是委托人,而美国作为律师信心满满、摩拳擦掌地想要代表菲律宾打赢对中国的“正义”官司;结果事到临头菲律宾自己撤诉了,留下美国空有一腔“热情”,尴尬得不知道怎么收场。这也是为什么这段时间里,马尼拉充斥着美国阻止菲律宾对华妥协的说客。美国需要观望这场谈判的结果,并考虑万一菲律宾临场退缩、接下来这件事有没有可能成为美国在南海新的“抓手”。

  第二件事,也就是美国在菲律宾对华妥协后可能的备选方案,是正在召开的包括第49届东盟外长会议在内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这场会议会以团结还是分裂而结束,将影响仲裁风波的进一步走向。众所周知,中国在南海方向面临的争端方不光只有菲律宾和越南,也有印尼、马来西亚等其他东盟国家。东盟虽然极力避免以整体涉入南海争端,但其本身因南海而已经出现了裂隙。东盟内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对华强硬、中立和对华友好三派,这三派的意见在最近几年南海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日趋对立——例如越南和菲律宾有政府官员就曾表示过,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妥协太过,影响了成员国对东盟的信任;又例如最近柬埔寨首相洪森拒绝了安倍的提议,坚决反对在东盟层面上讨论南海问题。虽然已经有消息称,此次第49届东盟外长会议将不会讨论南海仲裁,但有一些对华强硬的东盟国家表示有可能单独发表声明。

  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尼态度的转变。今年5、6月间,印尼在纳土纳群岛附近抓扣了中国渔船,并在后的外交表态中坚持了印尼总统佐科上台以来在渔业问题上强硬立场;而且在今年8月17日的国家独立日,印尼还准备把从中国等周边国家抓扣的渔船一并炸毁。当然,在这些动作背后最值得关注的是其官方表述:7月22日,印尼外交部官员表示将“推动在东盟外长会议的联合公报里提及南海问题”,但这提及南海问题是指主权争议还是局限于渔业问题还有待观察。但就此来看,诸如印尼等国如果将会议导向了一个分裂的结果,那么对于美国来说失去菲律宾这样一个“抓手”之后,也有可能在东盟里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第三件事当然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沟通,特别是美国的对现状的评估。目前美国面临的问题有很多,诸如ISIS带来的袭击风险、英国脱欧之后的欧洲问题以及国内的分裂,因而不可能继续不计成本地在南海保持强硬姿态。7月17日美海军作战部长访华,到现在尚未结束;他在与解放军海军司令吴胜利的会谈中提及了南海问题,并清晰地了解中国方面的立场;对于目前中美之间的局势来说,这将是一次非常重要沟通机会。当然对于美国来说,它需要考量的其实并不是“要不要继续维持在南海的存在”,而是“如何高效费比地维持在南海的存在”。但毕竟美国自己也承认,现在除了直接的军事手段外,已经没有什么办法能将中国从南海已经建好的人工岛上“赶走”了;而军事手段显然是美国要极力避免使用的。那么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可能的政治手段有哪些呢?

  在这里笔者试举美国已经实施过的两个政治手段,评估它们在过去的效用以及在未来继续沿用和改进的可能。

  “污名化”和“航行自由宣示”:美国有可能继续下去吗?

  客观地说,中国在南沙群岛几个岛礁上的人工建岛行动,显然已经不能以纯粹的政治手段加以阻止了;特别是渚碧礁、永暑礁等几个人工岛,其所配备的机场、雷达和导弹等设施形成的军事威慑效果,是不可能依靠“批判的武器”来消除的。因此对美国来说,当下难度最低的目标是实现政治上的胜利,即在政治立场上拉拢其他相关国家,让它们认为中国是国际海洋法的“破坏者”从而达到在南海问题上孤立中国的政治目的。

  第一,将中国的南海立场“污名化”。并试图借助南海仲裁案来实现这个目标。对于美国来说,过去几年间的行动客观上都在指向“污名化”这一手段。在这里要所谓“打嘴仗”和“污名化”进行区分——“打嘴仗”尚停留在舆论层面,只考虑双方在舆论交锋上的胜负而非其他;“污名化”虽然也涉及舆论,但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影响第三方的观感和态度。因此“污名化”往往是伴随着政治、军事、法律和舆论的多个层面的实施。例如2014年12月5日,在中国就南海仲裁案发表立场文件之前,美国国务院抢先发布报告批评中国的“九段线”违反了国际法,试图在法理层面上将中国污名为“违法者”。这是在法律和舆论层面上配合的“污名化”。

  7月12日南海仲裁公布结果后,美国率先表态称中国“必须遵守仲裁”;中国则针锋相对,并指出世界上有大量国家和政党支持中国的合法立场。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检验美国“污名化”策略是否有效的机会:如果关键的涉事方明确要求尊重仲裁,那么就说明美国泼在中国身上的“脏水”是有效的。为此,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一名研究员统计了12日仲裁结束后相关各方的表态,制作表格如下:

 

  在这个表格中所列的亚太地区国家和相关方,明确支持仲裁只有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明确反对仲裁的则有巴基斯坦、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地区。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是没有一个东盟成员国明确支持仲裁,二是大多数国家都只是抽象地表示支持“和平解决争端”(也就是实际上的不表态)。霍夫斯特拉大学的古举伦教授,将这视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污名化”的一次“挫折”。他特别指出,东盟、欧盟和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这几个关键的国际组织,也都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支持“和平解决”的立场,这表明中国采取“四不”原则在国际上并没有那么不可接受,从而意味着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享有足够的外交回旋余地。从这个意义上看,除非中菲之间的谈判彻底破裂、东盟的风向发生根本性逆转,否则继续“污名化”只是保住美国既有的“面子”,不会影响其他国家和政治实体的判断。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在这段观望期结束之后,它需要采取更加实际的手段。

  第二,也就是更加实际的动作,是继续采取“航行自由宣示”。该项目是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和一线部队等多部门联合执行的行动计划。该计划有着详细而完整的标准和程序,只要政府高层决定就可以按照程序启动。在去年的11月和今年1月,美国两次对在南海实施“航行自由宣示”,派出驱逐舰穿越中国控制下的岛礁附近12海里水域;在此前后,美国国防部曾有官员表示,美军计划每季度在南海“人造岛礁”12海里内巡航两次,以“提醒中国和其他国家尊重美国在国际法下的权益”。然而自12日仲裁结果之后,解放军在南海进行了多场军事演习,美国也很克制地没有表现出要继续“航行自由宣示”的态势。

  但是眼下的平静能否维持下去,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实际上已经有学者积极呼吁美国尽快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航行自由宣示”,以表明美国对仲裁的支持。确实,就仲裁本身的内容而言,它为美国的“航行自由宣示”提供了更多、更具针对性的目标。特别是由于仲裁庭裁定南沙群岛的所有海洋地物均不能产生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美国就能借此在这一海域进行军事侦察而排出中国的干扰,并宣称这是“符合国际法”的。就舆论影响而言,一派美国学者认为应该低调地进出、避免激起中国不必要的敌意,还有一派则认为应该高调地向盟友和中国宣示美国的态度。但毫无疑问的是,美国将会依据仲裁结果和各方反应发起新一轮的“航行自由宣示”。

  笔者认为,在吸取了之前“航行自由宣示”的经验后,美国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是针对现有的人工岛和即将有可能进行吹填作业的岛礁,派出军舰进行干扰和宣示,并将仲裁中“低潮高地无领海”的条款扩展为支持菲律宾的法律依据;其次,将航行自由的宣示范围扩大到南沙群岛大陆架和附近空域,将飞机巡航、船只运作和军事演习结合起来,特别是“名正言顺”地对南沙群岛海域进行军事侦察,以此来支持仲裁庭的判决;最后,吸引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等盟友加入到巡航中来,组织一个多国的“航行自由”宣示。许多美国学者已经在呼吁,这种与亚太盟友的联合巡航势在必行。

  目前还算平静的南海局势只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节点,在此之后一些重要事件的走向将会使局势走向各种可能。对于中国来说,眼下当然希望南海尽快平静下来,各相关方能够有默契地停止怀疑和对抗;但一旦来自菲律宾、东盟乃至美国的不稳定因素爆发,破坏了当下的平衡,中国应当有足够的手段来应对、控制冲突的范围和烈度。

 

  推荐阅读:大决战的前夜,曝光南海惊人内幕!详情查看《大国那些事儿》,搜索微信号:dgnxs001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