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权威专家评述南海仲裁案 增加南海开战可能性 

2016年07月13日 15:14 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南海仲裁法院 南海仲裁法院

  吴心伯:华盛顿南海“代理人”策略难持续

  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南海利益而利用其在本地区的盟友对中国发起的一场法律战和舆论战。临时仲裁庭公布的所谓最终结果充分暴露了该法庭的偏见和荒谬。随着菲律宾新政府表示要在南海争端中采取较为务实的态度,低调处理仲裁结果,这场舆论战在达到沸点之前就已经在降温。这样的结果肯定是美国没有预料到的。

  美国在南海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但既不是南海争端的当事国,也不是南海周边国家,因此其对南海的介入必须得到南海地区有关国家的配合,而华盛顿最期待的代理人就是马尼拉和河内。然而近来越南并没有像美国所期待的那样积极地去配合它,曾经跳得最高的菲律宾也有改弦更张之意。实际上,无论是在河内还是马尼拉,都不乏头脑清醒者,他们知道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死磕到底,既解决不了问题,也不符合其国家的总体利益。

  那么,在无法充分依靠代理人的情况下,美国能够长期强力直接介入南海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民众对南海的关心远不如对伊斯兰国的担心,这意味着美国插手南海的国内政治支持并不充分。美国对南海的军事投入也会受制于其不断缩水的防务资源以及应对其他地区安全挑战的需要。在中国的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美国在南海的局部优势会越来越捉襟见肘。当然,美国还会打着维护航行自由的名义单独或联合一些其他国家派军舰在南海转悠,但这并不能左右南海争端的结局。

  冷静地看,中国如今在南海处于比以前有利得多的地位。近年的岛礁建设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南海的存在,为将来更好地捍卫南海利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中国强大的经济力量也为处理南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南海周边诸国无不希望与中国发展紧密的经济合作,这使得他们长远而言必须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加务实和平衡的姿态。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能将南海问题置于塑造良好的地区格局、推动周边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合作这个大框架中考虑,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立场,美国或其他域外国家要在南海浑水摸鱼的企图就会落空。由此看来,南海问题主动权在我手里,时间在中国一边,长期形势对我有利。(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刘锋:中国有能力“转危为机”

  南海仲裁案裁决已出,我们可以看到临时仲裁庭根本不顾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充满了偏袒和政治意图。这会让中国陷入危机之中吗?在中菲“黄岩岛冲突”中,中国正是化危为机,采取防守反击的策略一举掌控黄岩岛。因此,如果美菲借着这次南海仲裁所谓“仲裁结果”大肆挑衅。那未尝不是中国在南海一线较量中积极进取的机会,不排除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彻底解决仁爱礁问题的可能性。中国如此行事有理、有利、有节。

  首先,中国在道义和舆论上完全占上风。仁爱礁问题从无到有、由小闹大,完全是菲律宾方面一手策划挑起的结果。1999年5月9日,在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遭北约轰炸的第二天,菲律宾趁火打劫,将一艘旧军舰非法在南沙仁爱礁“坐滩”。在中国不断交涉下,菲当局一再承诺要拖走该舰。但随着时间推移,菲方态度却180度大转弯,从履行拖走的承诺改为公开耍赖,宣称该舰在仁爱礁的存在“合法”,并屡屡偷运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到该舰,试图将其加固,变其为菲永久据点。2015年3月14日,菲外交部甚至对外宣称当年“坐滩”的目的就是为了占领仁爱礁,自己戳穿了编造多年的谎言。试问,菲律宾政府违背承诺、出尔反尔哪里还有什么国际信义可言?

  其次,中国在南海一线“遭遇战”中逐步占据主动。特别是回顾近年来中菲在南海“硬碰硬”式的较量,菲律宾在海上频频出击,中国见招拆招强力反制,由于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加上中方维权意志坚定、应对措施得力,菲方基本上占不到什么便宜。因此,一旦美国挟所谓仲裁结果的“声威”,鼓动菲律宾在仁爱礁方向搞一些实质性动作,不排除中国因势利导,再上演一次“化危为机”的大戏。

  最后,中国在南海的克制和顾全大局,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纵观仁爱礁问题的产生和演变,中国始终着眼于南海稳定大局,对菲方善意以盼、耐心以待,但换来的却是菲律宾得寸进尺、倒打一耙。显而易见,中国人的忍让和忍耐不是无条件的。既然长痛不如短痛,那么不排除中国痛定思痛,从而一劳永逸解决仁爱礁问题。(作者是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客座教授)

  阮宗泽:中国不会被亚洲国家孤立

  随着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作出所谓“最终裁决”,有人担心中国会被亚洲国家孤立。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相反,中国的朋友圈将不断扩大。

  这是因为,中国依据国际法文件,在战后收复并行使对南海诸岛主权,构成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议,依据国际法赋予的正当权利,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不承认、不执行所谓仲裁结果。中国的这一立场,是在行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主权国家的权利,同样是该公约的组成部分。那种企图将“不守规则、不遵守国际法”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恰恰说明他们不尊重国际法和国际规则。

  迄今为止,至少有60多个国家理解和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中国坚持与有关国家根据双边协议、地区共识和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反对域外国家干预南海问题。其中不乏东盟国家,如文莱、柬埔寨、老挝,都公开力挺中国南海立场,与中国达成“尊重各国根据国际法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等多项重要共识。这些表态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秉持的客观公正立场,符合各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的普遍国际实践。公道自在人心。

  仲裁案必将加剧东盟的分裂。东盟10个国家中,除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为南海的声索国之外,其他6个国家均为非声索国。菲律宾自导自演的南海仲裁案已经影响到东盟的团结,这是由于菲律宾企图将它与中国的双边分歧扩大为东盟与中国的分歧,显然是蓄意绑架东盟为其冒险主义背书,东盟其他国家当然不愿意为菲律宾火中取栗。菲律宾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问题强行拖入东盟,是对东盟的分裂,严重损害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高洪:日本欲借仲裁案“趁火打劫”?

  南海仲裁结果出来了,中国政府做了义正言辞的回应,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捍卫自己正当权益的坚强决心。相信面对中国铿锵有力的回应,无论是作为这场政治闹剧幕后推手的美国,还是作为台前被域外大国提线木偶般操控的菲律宾都不会感到轻松。唯独安倍领导下的日本政府在一旁窃喜,谋划着趁火打劫以求一逞的如意算盘。

  “趁火打劫”出自三十六计之第五计,原指乘人之危去混水摸鱼,进而引申至自己放火,然后捉贼喊贼地达成不良企图。安倍政权在南海作为似乎更接近后者的引申含义。在安倍看来,如果南海争议扩大,中国在东海维权的力度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日本在过去几年里一面不遗余力地搅动南海,从两海联动一步步走到三海联动。同时也不忘在法斗文争方面插上一手,本次仲裁原本就是由日本前外交官作为国际法官,纠集另外五个美国盟友国法官组成仲裁庭制造的恶果。

  后来,随着中国不断破解各种反华势力在南海对中国的围攻,日本的战略派中也开始有人担心仲裁结果出台后,中菲直接对话反而可能会把美国晾在一边,日本就更插不上话了。不过,近日有消息说菲律宾已经决定在与中国对话之前先与美日澳协商。于是安倍政权中又燃起了在南海问题上作一番文章,求取渔翁之利的阴暗念头。甚至有人主张在继续利用外交与国际舆论对华施压之外,通过加大对菲律宾、越南提供军援并培养代理人的力度,假借维护航行自由、保障海上生命线等名义,搞一搞单独或联合巡航,派飞机在南海做常态化巡航并参与组建南海反潜体系的右翼主张也露出端倪。

  这些迹象表明,日本很有可能在中美对抗风险不断升高之时采取推波助澜的做法。但笔者想提醒一句:日本切莫忘记了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更不要一厢情愿地沉醉在自己编造的认知误区里。中国早已表明态度,仲裁结果对中国主权及南海政策不产生任何意义。就此而言,即使日本要趁火打劫也没什么像样的稻草可捞,相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可能性倒是不小。

  须知,南海维权是中国和平崛壮丽史诗中高潮迭起的篇章,日本试图扮演阻挡者终将落得一个不光彩的结局。(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代所长、研究员)

  金灿荣:南海“最坏情况”将是什么样

  南海仲裁裁决一宣布,国际舆论哗然,尤其中国人觉得愤慨,因为这比之前很多人预测的最坏结果还要坏。对中国人来说,南海最坏的情况将是什么样?

  中国已经控制并建设的岛礁,不会有人能夺走,更无“强拆”的可能。东盟国家不可能全部傻乎乎地跟着美国跑,菲律宾、越南,包括日本的力量有限,它们与中国对抗的意愿强度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摇摆。要说最坏的情况,一个是南海其他声索国可能会仿效菲律宾起诉中国;再一个就是美日军舰借仲裁案“结果”公开更频繁地进入中国人工岛礁12海里,进行挑衅。所谓“最坏情况”,说到底基本都是“美国制造”。

  美国接下来很可能在四条战线向中国施加压力。

  第一,舆论围剿,美国动用西方舆论围剿中国的程度会比以往更加激烈;第二,外交孤立,美国会要求东盟当中的亲美国家、欧盟国家及其他域外国家尽可能向仲裁“结果”方向靠拢和表态;第三,军事压力,原先美国向南海派遣军舰的唯一理由是维护航海自由,现在将可以打着执行国际法庭裁决的旗号;第四,未来不排除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由于临时仲裁庭认定中国划设“九段线”没有法律依据,中国在九段线内控制、建设岛礁也被认定为“非法”,所有参与岛礁建设的公司都可能面临制裁。

  由于美国掌控世界舆论权,未来在国际舆论平台上反对中国的声音可能会大过支持的声音,我们要做好输掉舆论战的心理准备。但是中国仍要积极参与辩论,积极发声,以告知世人中国是讲道理的国家。在拉朋友圈方面,中国可能会赢。如果美国真经济制裁中国,中国肯定会反制裁,在这一方面,中美基本上是平手。军事威慑是美国可能采取的最危险最引人注目的手段,但战争不符合双方利益,中美在南海打不起来,总趋势是斗而不破、有惊无险。

  面对仲裁结果,我建议国内舆论冷静一些,没必要把这“一张废纸”太当回事。当年在尼加拉瓜诉美国的案件当中,国际法院做出了美国败诉的判决,但美国拒不执行。这个技巧我们可以学习,多做些技术性工作,少点情绪性表达。(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潘国平:该尽早退出《海洋法公约》  

  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作出的最终裁决是非常荒谬的,不仅歪曲了事实,更是对法律完全错误的适用。这项仲裁结果的核心问题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否对中国1947年即提出的U型线,即“九段线”有溯及力。《公约》1994年生效,中国于1996年批准,所以整个仲裁案根本不可以也不应该用《公约》来否定中国的“九段线”。

  临时仲裁庭没有权力否定中国的南海“九段线”,当然也没有权力否定在南海“九段线”以内的中国岛礁领土主权的权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能处理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已声明仲裁机构没有管辖权、裁决非法,因此“不参与、不接受、不执行”,下一步应对之策,中国应该尽早退出《公约》,中国退出《公约》可以进一步巩固南海“九段线”历史性权力,也可以在南海更加灵活地开展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行动。

  仲裁“结果”出来之后,因为临时仲裁庭没有执行机构,所以菲律宾会有两个层面的动作。第一个层面是,像总统杜特尔特声称的那样,所谓的和我们和解与合作。但是裁决之后,和解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和解”应该是在仲裁“结果”出来之前,暂停仲裁案的同时展开谈判,这才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和解”。裁决之后所谓“和解”,菲律宾提出黄岩岛主权归它,我们共同开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没有诚意,也非常虚伪的“和解”。

  第二个层面是,据联合国相关官员称,菲律宾以及日本驻联合国的使团目前正在商量,他们想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层面,促使中国履行裁决,但这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我们有非常正当的理由,我们可以在联合国层面充分表达我们的理由和法律依据,让世界明白我们的立场。此外,我们对这种荒谬的裁决拥有否决权。(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

  赵小卓:裁决增加南海生战的可能性  

  美国人做了不少中美在南海开战的猜想与设想,“恶劣”的仲裁裁决,会增加南海生战的可能性吗?

  开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从中国方面看,不论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是打造“亲诚惠容”命运共同体,都是为了争取一个和平安宁的周边安全环境。从美国方面看,尚没有从“两场战争”中完全恢复过来,在叙利亚问题上都力避卷入,更不要说与中国对抗。何况中国是核大国,何况中美经济深度依赖,何况美国在全球若干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中美关系不是敌对关系,两国是战略对手,但不是现实敌人,事实上两国都力避进入新的冷战。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没有擦枪走火的可能,毕竟美军正在南海进行常态化部署,毕竟美军不断采取挑衅性行动。伴随仲裁裁决宣布,美军在南海的行动大致有低、中、高三种可能。低级别反应是“防御性部署”,着眼于应对中国可能的强势行动,以防不测。中级别反应是更频繁、更密集的“航行自由行动”,更多进入中国岛礁附近水域,挑战中国“过分的海洋主权声索”。高级别反应是以“捍卫国际法”和执行所谓仲裁裁决名义,纠集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国联合巡航南海,集体挑战中国岛礁主权。上述后两种行动,必然加剧中美军事对立,加大军事摩擦的可能性。

  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中国主张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端,是基于自身解决陆地边界问题的丰富经验,也是基于普遍国际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为了危机管控,会妥协退让,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的苦果。仲裁裁决宣布后,南海是否会响起枪炮声,取决于美国。若把中美在南海的较量看作一场足球赛,那么现在球在美国的脚下,是朝“战”的方向踢,还是朝“和”的方向踢,取决于美国的战略判断。(作者是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魏建国:仲裁干扰不了“一带一路”  

  随着南海局势陷入大国角力的漩涡,加上世界经济衰退殃及东南亚经济,东盟相关国家对自己在南海仲裁案中的位置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虑和犹豫。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会拒绝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过数年的合作摩擦与摇摆不定,东盟国家领导人对南海仲裁孰是孰非早已心中有数。骗局终究要被揭穿,只有为他国带来实际利益才是真正的朋友。中国在南海地区有明确的睦邻、友邻、和邻政策,有明确的朋友圈,“一带一路”是中国长期开放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东盟国家中,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等国以给予“一带一路”以很大支持,即使是菲律宾也正在考虑“一带一路”可能为其带来的实惠。中国经济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引擎,在这点上,不管谁站错队,都将是历史的遗憾。

  目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沿线国家的政策对接已基本接近完成,下一步的重点是双方带有标志性的早期收获项目的落实和工业园区建设以及 “五通”的加速进行。“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唯一能争取到中国帮助和支持的途径,南海仲裁裁决不会影响他们与中国发展合作的愿望和时间表。有些国家甚至可能在经济上更靠拢中国,来补偿自己过去在南海问题上站错了队或站过了头的倾向。下一步,中国要提速“一带一路”:加快当地工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建设,使更多东盟国家当地民营企业参与进来,消除南海仲裁的影响。未来两三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步的关键点。

  南海仲裁案不过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一个插曲,今年到明年,中国与东盟贸易会继续稳步发展,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在内的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规则倡议和机制建设也不会受到仲裁案干扰。

  美国千里迢迢跑到南海兴风作浪,正是看重中国下一步要借助海洋经济发展实现中国经济大的转型升级。结果公布后,我们要守住底线、扩大底线,抓紧时间提速“一带一路”,通过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让全世界受益。(作者是商务部原副部长)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