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前美军已在菲加紧部署 全方位搜集我军情报

2016年07月13日 11:19 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2日下午五点,菲律宾南海仲裁厅做出所谓最终裁决,但在仲裁结果出笼之前,美军已紧锣密鼓于菲律宾部署军力。经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证实,6月15日,由四架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120人组成的美军特遣中队抵达菲律宾吕宋岛的克拉克空军基地(Clark AFB)。该基地是菲律宾目前唯一能够起降和保障现代化战机的军事基地,菲空军新获得的韩国造FA-50战机也部署在此。美方声明称,“咆哮者”机群此行是与菲空军展开联合训练,同时执行其他任务,以增强地区海域感知,保证海空航行通畅。 

  “咆哮者”东移成气候

  目前活跃于亚太的“咆哮者”主要来自驻日本三泽的美国海军第132电子战飞机中队(VAQ-132),该中队名义上属于美国海军,但部分飞行员是从空军调派过去的,也就是所谓的“紫色中队”。据日本《航空爱好者》报道,该部队多数时间归美国空军第35联队管制,参加航空航天远征部队的海外作战活动,因此性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海军航空兵。

  据悉,第132中队参加过干涉2011年利比亚内战的“奥德赛黎明”行动,入驻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此后,在2012年3月开赴韩国乌山基地进行非公开的短期部署,以震慑朝鲜人民军;如今该中队更多待在三泽、厚木基地活动,此次来菲的“咆哮者”应是该中队的装备。

  从美军“咆哮者”起降克拉克基地的规模看,其本质是试验性进出——毕竟该基地已被美军废弃近20年,尤其1991年6月19日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灾难造成的损坏至今没有完全修复,因此美军以一个“咆哮者”小队尝试进驻,态度慎重。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介绍,自1903年美军开始经营克拉克基地起,克拉克基地最盛时占地约37平方公里,越战时期曾成为最大的美军海外基地。21世纪初,台湾当局的军事代表团曾秘密考察过克拉克,认为只需投入几百万美元的资金即可修复可供一个F-16战斗机中队(16架)使用的机库、停机坪及跑道设施。当时台菲双方甚至进行到讨价还价的地步,台湾“国防部”甚至规划,除了付给菲方场地租金外,还无偿向菲空军提供一个中队的F-5E/F战机作为报酬。虽然该交易因中国大陆反对而中止,但也证明克拉克基地的既有条件可供现代战机进驻。这一点恰恰是美国极为看重的。

  专家指出,如果以克拉克基地为基点,结合“咆哮者”超过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美军对华抵近侦察的便捷性将大为提高。过去,美军电子战飞机(如RC-130U/W、EP-3)往往从冲绳嘉手纳起飞,由于速度慢、航程远,进入南海深处的行程往往花费2-4个小时,而任务执行时间却比机动时间短得多。

  针对解放军的电子侦察或隐性电子对抗活动中,美国(有时加上日本)的电子战飞机非常活跃。据本港《亚太防务》披露,“有一次大陆搞军事试验,台海上空同时有10架电子战飞机‘漫天飞舞’,台军家底很薄,只有从美国购买的EC-130H‘天干机’能够参与刺探,其他飞机全是驻日美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贡献’的。”在“群机齐舞”的时刻,美军和解放军的侦察机几乎是并排编队飞行,相互保持高度警戒。另外,拥有台湾空军最大的佳山基地的花莲外海也是解放军和美国海军电子战飞机经常光临的空域。美军一般派遣EA-6B“徘徊者”飞机,而解放军则主要派遣由运输机改装的电子战飞机。

  《亚太防务》指出,随着解放军重点经营南海方向,大量主战舰艇(尤其核潜艇)和先进战机、地空导弹部署南海一线,因此美军认为有必要将最先进的“咆哮者”飞机配置在接近南海的不同方向上,全方位搜集解放军的电磁情报。要知道,美军实施电子战“软杀伤”手段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最重要的心得就是针对主要战略对手的各种雷达和无线电通信装置研制对应的干扰装备,未来还会发展针对战术信息分发数据链及卫星通信系统的电子干扰能力。

  电子战:解放军如何应对

  美军历来重视电子战,把其视为与火力打击并重的一种“特殊突击样式”。早在1958年8月的金门炮战期间,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就曾在为台湾运输船护航之际,秘密对解放军部署在福建沿岸的雷达站实施干扰,这应视作中美电子战交锋的“首秀”。如今,美军把“咆哮者”飞机摆到了南海方向,“软战”意味非常明显。

  2007年,“咆哮者”在马里兰州的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和加州的试验场展开全面性能测试。同年9月,美国海军在帕塔克森特河航空站接收首架产品型“咆哮者”,并对其作战性能及后续发展进行测试,于2008年7月完成海上试验。为进一步检测“咆哮者”的作战性能,2011年北约空袭利比亚军事行动期间,美军首次出动“咆哮者”参战,它不仅以电子干扰成功地压制利比亚军队的地空导弹,还攻击利比亚坦克部队,完美的表现赢得空袭部队的一致认可。美军认为,在战区上空严重的地空导弹威胁面前,“咆哮者”无疑成为空中不可缺少的开路先锋。

  2011年,在美军战略东移的背景下,美军开始将这款电子战飞机部署在该地区。2012年10月,美国五架“咆哮者”抵达澳大利亚,向澳皇家空军演示其先进的电子攻击系统。随后还与澳军的FA-18C“大黄蜂”战斗机进行联合训练。同年8月,美军为澳军的12架FA-18C加装“咆哮者”电子攻击系统。此外,澳军方还希望能将该技术运用于监视、侦察和情报搜集行动当中。

  美国驻澳大使杰夫里?布莱希表示,“咆哮者”是美军掌握的最敏感和最复杂的军事设备,“只有像澳大利亚这样被美国深信的国家才能分享这一系统”。

  2012年12月,美国向日本三泽基地部署一个中队的“咆哮者”,这是美军在日本部署的第二支“咆哮者”中队。从这些部署不难看出,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进程,这也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升级后作战性能大幅提升的“咆哮者”的到来,也引起亚太地区国家的关注。尤其是EA-18G“咆哮者”可以装备在航母上,进一步延长其作战半径,再加上机载电子战系统,其作战范围将涵盖整个亚洲近海大陆,这无疑将改变该地区的战略态势。

  这样的境况下,长期与美军抵近侦察做斗争的解放军,也绝非毫无准备。近年来,在与外军的电子对抗中,中国军队相继出动了以运-8为平台的空中警戒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对抗机、空中指挥机等一系列电子战飞机,而且以运-8为平台的两种空中预警机和运-8指挥机同时亮相,代表中国空军的空中预警、通信、指挥、电子战能力都有了极大提升,保密通信能力和数据安全交换能力有了提高,潜艇则能够直接与空中的电子战飞机和卫星进行数据交换。

  更重要的是,从《解放军报》介绍过的几位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看,解放军在信号解调处理系统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该系统是通信工具的核心元件,用到大量最前沿的数字通信技术,安全度高,日常打电话、收发信息都会用到,其技术难点是安全协议种类多、调制体制复杂、处理流程繁琐,但中方还是攻克了信号自适应解调的难题,为军队电磁空间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不仅如此,据台湾《尖端科技》报道,现在解放军最强大的电子战武器莫过于电磁脉冲炸弹(EMP)。“中国大陆在这方面的技术已非常成熟,同时还发展出各型反辐射导弹,战时,解放军可由反辐射导弹首先摧毁防空雷达,而后续飞机投放的电磁脉冲炸弹将会‘烧毁’敌军的计算机网络。”(作者:田聿)

 

  推荐阅读:南海传好消息,大陆态度一摆明台湾哭了!详情查看《大国那些事儿》,搜索微信号:dgnxs001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