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军事手段非解决南海争端良策 主动出击更靠谱

2016年07月12日 18:10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空军空射反舰导弹中国空军空射反舰导弹

 很早之前写的一篇文章,那时至今观点有所修正,但基本观点没变,原标题是南海问题普及读本,后在好友建议下修改为现标题。

  南海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急剧升高,动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大势之下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关注我们的海洋国土,忧的是南海形势的复杂性很少被人注意到。

  祖国的领土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南沙问题非解决不可!而要解决南沙问题,首先必须透过表面现象,看透它的实质。

  南海的价值,这里不是格鲁吉亚

  表面上看南沙问题是中国和众多东盟国家间的领土纠纷,但实际上南沙问题已经远远突破了领土纠纷的范畴,它牵涉了亚太地区所有有影响力的大国,覆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层面,大国间的制衡隐匿其间,把南沙问题变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网,它的任何一个方面被触动都可能引发整个问题网大爆发,南沙争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牵扯国家最多的争端之一。

  摊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南海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这片海域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日本75%的能源要经南海运送,中国、韩国进口的绝大部分能源也要经此运输,全球航运量的1/4集中在南海。而对于利益遍及世界各地而且拥有极为强大海军力量的美国而言,这片水域包括全球最重要的16个水道中的4个(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可以对北至亚洲东部、南至澳洲、西至印度洋,这一广阔地区的事件迅速反应,如此巨大的价值使美国没有理由不涉足其间。除美国外,历史上,苏联也曾积极在南海布署海军力量,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在此海域的战时使命就是确保本方的自由通行权,同时确保苏联在此丧失自由通行权,简单地说就是确保美军在南海的绝对制海权,摧毁苏联在此地的军事存在。

  1991年底,冷战结束,次年在老布什主导下,美军正式从菲律宾苏比克及克拉克基地撤出,将原布署于此的部队重新布署到关岛和日本,南海地区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然而在放弃苏比克问题上,美国国内始终存在争议,日本偏北、关岛偏东,从地理位置上讲,只要美国不放弃全球干预,一个处于南海范围内的基地是始终无法替代的。因此美国迅速调整战略,开始重返南海,并对亚太地区兵力进行调整以提高它在南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能力。

  对美国而言,南沙问题已经成为牵制中国的一颗重要棋子,其价值可比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实际上中国进口原油的80%都经马六甲-南海运回国内,考虑到这一点,可以认为南沙这颗棋子对美国而言特别重要,对中国而言则更可能形成致命伤。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发现南沙所有问题的根源,或者说南沙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中美实力对比的问题,中国的综合实力虽然在快速增长,但近期内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与美国加盟国相比,差距更甚),这就从根本上决定南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在此前提下,单纯的政治、外交、军事手段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中美间实力差距没有改变的背景下,贸然使用军事手段,很可能会让我们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

  有人把南沙之于中国比作格鲁吉亚之于俄罗斯,这是极端错误的,数数有多少具有国际影响的交通线或能源通道经过格鲁吉亚,你就会明白其实没有哪个大国真正关心格鲁吉亚的死活。格鲁吉亚仅仅是围堵俄罗斯的棋子。而南沙不但是牵制中国的棋子,更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经济安全的命门所在。

  如果动武,新王和老王

  1997年5月7日,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在美国发表讲话称南沙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一块试金石,它将检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准备遵循国际规则,还是要自行其是”。

  这句话虽然出自一名菲律宾人之口,但它却生动反映了美国对南沙问题的一种解读,南沙问题是中国面临若干重大地缘问题中,直接对峙的双方实力相差最悬殊的一个,因此在美国看来,也是中国最可能诉诸武力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是强烈反对动武的。现有国际秩序是美国主导下的秩序,一旦中国在南海对东盟动武,美国将会视此为挑战美国的世界秩序,如同一战时德国对英国的霸权发起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行动必然会承受巨大的风险。此时中美间的经济联系并不会对美国的决策形成不可跨越的阻碍,因为相比其他因素,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才是美国最根本的利益,同时也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换句话说,既然中国动手了,美国自然不肯傻站着,当美国对南海的军事干涉开始后,我们不能排除美国直接参战的可能性,此时这场战争很可能从一场中国和东盟的局部战争变成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而且我们无法排除战争升级的可能性,常规力量对比上,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相比居于劣势,所以不排除战局不利于中国的情况出现,此时可以肯定世界经济会因此遭受重创,但由于中国对美日资金和市场的依赖程度大于美日对中国市场和资金的依赖程度,中国将付出比美国更大的代价,世界会因此失去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中心,但不久会有另一个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比如印度等落后国家)崛起成世界工厂,而中国失去的工业转型或升级机会是没有替代品的。

  我们的经济有明显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国民经济的外贸依赖度高达58.3%,这远远高于正常水平,一旦彻底失去外部市场和资金,必然导致超大量的企业倒闭和员工失业,进而可能引发难以承受的社会问题。权衡动武的成本和收益,我们发现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只能获得较少收益,但却会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

  我们相信中国迟早会参与世界秩序的调整,甚至会主导世界秩序的重建,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实力对比处于下风时,尤其应该避免急躁的过激行为。上世纪前半叶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德国曾两次试图挑战世界秩序、重画世界版图,却两次极端狼狈的收场,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美国,预防性遏制

  海权国家基本的行事规则是结盟和平衡,在南海,它利用东盟诸国与中国实力上的差距,通过盟约或不公开的默契,吸引东盟站在自己一边,以遏制中国向南海推进,对美国而言平衡各方实力,维持南海现状是最有利的。

  对于别国间的领土纠纷,美国政府一般的做法是持中立立场,不支持任何一方,避免卷入冲突。在南海问题上美国政府仍然持中立政策,考虑到中国在南海大量岛礁已经被非法侵占,美国的中立政策其实并不中立,它带有非常浓重的预防性遏制色彩。

  冷战期间,美国在南沙争端中保持了比较严格的中立,因为它需要对抗苏联,相比东盟,中国显然更胜任“抗苏伙伴”的角色。因此上世纪70年代,虽然美国和南越间有密切的军事政治关系,但美国对西沙海战一直保持中立,就算有美国人在海战中被俘,也只是外交解决,因为此时的尼克松政府已经开始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不可能为几个小岛推翻自己付出的外交努力。

  而80年代末的南沙海战里,越南已经成了苏联的走卒,中越发生战斗,美国自然乐得中立旁观,苏联此时也正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因此虽然有盟约在先也无意军事干涉。倒霉的越南成了东南亚的孤儿,此时挑战中国,只能活该挨打。

  90年代初,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把中国推上了与世界一流强权对抗的第一线,美国在南沙问题上一度陷入徘徊,但很快又明确起来。1997年,芒罗等人在《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里正是推出了中国威胁论,然而在数年前,美国政府就已经把中国视作威胁了。

  在南沙问题上,同为大国的中美不可能直接对抗,因此美国迅速放弃了严格中立态度,开始鼓励东盟各国表达自己的主张,从克林顿开始,美国政府开始明确表示南海问题上的威胁是中国引起的。1995年,中国在领土美济礁上修建方便渔民作业的避风所,引起菲律宾的强烈反应,史称美济礁事件。之后美国发表正式声明强调“航行自由”是美国的根本利益,并且明确表示如果南沙发生军事冲突并且妨碍了海上航行自由,美国就要准备军事护航,以确保“航行自由”。美济礁事件中根本没有海上冲突,而且历次南海冲突也毫无影响航行自由的先例。所谓“航行自由”只是美国人的借口,说得明白一点,美国发现东盟国家不可能阻挡中国采取的强硬行动,于是干脆把挡在大棒上的衣襟掀了起来。2001年兰德公司在《美国与亚洲》报告中更明确指出当中国决心实现对南沙大部分岛礁的实际控制时,美国必须做出明确的军事或外交反应。美国必须做出反应,因为东盟不可能阻挡中国意志坚定的进攻,中国的攻势会使南海的平衡瓦解,而所有反应中,最迅速最直接最有效的无疑是军事干涉。

  1996年台海危机中,我们注意到克林顿政府是事后才知道美国航母战斗群的行动的,美国海军具有明显的预防性攻击倾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不是假设,美国海军的确会在总统授权之前展开先期行动。

  美国在南海的政策核心是对中国的预防性遏制,这种遏制是通过结盟和平衡策略来实现的。

  东盟,合作安全和大国平衡

  中国的存在名正言顺,美国的存在是赶不走的,东盟各国势单力薄,却非法窃取了中国的领土。在南海各方实力对比上,东盟看得非常清楚,这种认识直接催生了东盟在南海的两大基本战略:合作安全和大国平衡。

  任何一个单独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相比都存在巨大的实力差距,而在东盟看来,中国的强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东盟采用集团外交与中国抗衡,以避免双边对话中的劣势。冷战期间,东盟就在努力整合自己的力量,然而,冷战时期的世界秩序由大国安排,自然轮不到东盟插话。所以冷战结束后,东盟各国的安全关系的整合才开始起色,到上世纪90年代时,它已经基本做到了以统一的声音讲话。

  由此可见,《吉隆坡安全评论》抛出的所谓“中国最怕的东南亚南沙集团”,实际上早已成形,并不是什么新鲜货,“最怕”二字真可谓滑稽之至,因为在南海地区,东盟虽然是力量中心之一,然而却是最弱的一支力量,它只能生存在另外两支力量的缝隙里,任何与其他力量的直接对抗都可能使东盟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既然合作安全还不能确保东盟各国的安全,东盟就必须接受第三方力量加入南海角力,其他两股力量彼此牵制,压在东盟身上的压力才可能减弱,同时,东盟成了平衡两方力量的砝码,这可以使东盟在地区安全上获得更大发言权。这就是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冷战结束后,中美日三方关系成为左右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核心因素,中日两国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大国,对该地区发展起着重大作用,而美国作为现在唯一的超级大国,对该地区的巨大影响依然存在。美日之间存在同盟关系,因此在南海博弈的力量可以粗划为2支,即中国和美日。一方面东盟可以利用中国与美日同盟实力对比上的劣势,在南沙问题上,给中国摆出有利于自己的选项,另一方面,美日同盟对中国遏制的同时,也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责任,融入国际社会。东盟可以借此帮助中国提高国际地位,以对抗美日支配东南亚的意图。

  我们还应该看到,大国平衡战略的根本着眼点在于维护东盟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一旦东盟的安全受到威胁,它就可能放弃均势努力,倒向其中一方。

  大国平衡战略中,存在着不利于中国的因素。东盟国家和中美日均有较密切的经济联系,但东盟与美日,特别是日本的经济联系要比中国密切很多。日本是东盟部分国家最大的投资国、援助国和贸易伙伴,日本外贸额的16%来自东盟。而中国的经济与东盟较少互补性,中国本身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不可能对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东盟各国提供大量经济援助或支持。当美日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东南亚渗透时,中国不得不面对在自己的短板上与强手竞争的局面。

  领海领土问题在东盟对中国战略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很可能使东盟在台湾问题、中日东海争端等问题上与美日达成默契,从而使亚太地区最终形成以中国威胁论为基础的安全框架,形成海上包围中国的链条。

  军事手段,情绪和理智的交锋

  面对错综复杂的南海困局,我们可以仅凭一腔热血高呼战争来彰显自己的血性,如果靠简单的武力真能解决南海问题,我们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但现实是残酷的,60年的发展,我们海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然是一支防卫性海上力量,而美国海军的规模和实力已经可以超过这个世界其余国家海军力量的总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主导世界秩序的一个原因。

  新世纪初,当中国军迷终于等到了真正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先进战舰时,同类型的军舰已经在美军服役了近20年,其中较陈旧的批次已经开始退役;当两会期间,我们听到海军高层直言要发展航母而欢呼雀跃时,美国已在90多年前装备了航母,并且在60多年前靠航母打赢了太平洋战争,我们不是“唯武器论”者,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填平陆地战场的沟壑,赢得血染的胜利,因为我们能跑过去,甚至爬过去。但是我们要用怎样的牺牲去迎战1500千米外南沙海域的敌方舰队呢?难道要用我们毫无价值的失败去印证现代海战的残酷规律吗?

  没有合适的装备,现代化海战是无从打起的,而这些装备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航母,中国海军中,最可能问兵南沙的是南海舰队,如果把近几年南海舰队战力的飞速提高和海军在航母问题上的高调发声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中国发展海军的思路里已经包含了对南沙问题的考虑。

  马汉的海权论问世已经百年,但是还是很多国人对海军和海权的认识十分匮乏和肤浅。海军不是一个简单的兵种,更是国家战略和意志的最理想载体。美国海军自己把航母称为“力量传送带”,哪里有美国利益,哪里就有美国航母在传递力量。海军的强弱彰显着国力,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中国这个刚刚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国家,要想挑战已经完成工业化、正步入信息化的美国,时机尚未成熟。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任何一次大规模海战的背后,都隐藏着新旧世界秩序的交替。从这个角度讲,海战之道就是国家的兴亡之道,当我们感情和理智纠缠在一起时,“打完再说”这种草率的态度是万不可取的。战争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只有在政治斗争走进死胡同时,我们才必须使用武力捍卫中国的利益,在南沙问题上我们依然还有很多牌可打。

  解决之道,主动出击

  我们需要认识到,没有解决南沙问题的灵丹妙药,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阻止南海局势进一步恶化,并逐渐增加中国在南海的存在,为将来时机成熟时根治南沙问题打好基础。近期实力对比中,我们还处于下风,暂时没实力去革美国人的命,那没关系,我们先不动武,不要以为不动武就是不作为,除了动武,我们还有很多方式维护我们的权力,彰显我们的存在。

  美国要在南海搞平衡,而我们要逐步蚕食消化现有的不利局面,因此只要不主动上升到军事层面,那么理论上讲任何体现我国在南海存在的行为都是值得鼓励的。举例来说,南海首先是个渔场,农业部、交通部应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渔民去南海捕鱼,比如报销往返油钱,下南海的渔船一趟来回就要吃十几万的柴油,报销油钱无疑可以降低渔民的成本,激发他们下南海的积极性。除了捕鱼,任何去南海的经济行为、科考、探险都应该鼓励,所谓存在并不只是指军事存在,任何中国人的活动都显示着中国的存在!

  有了中国人的存在,就必须有相关部门跟进,一方面规范他们的行为,一方面保护他们的安全。再以渔民为例,渔民去南海捕鱼了,渔政和海监的执法船就应该紧随其后,指导他们的活动,提醒他们注意别捞了珍稀动物等等,同时,也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渔政和海监应该树立主动出击的精神,不怕制造麻烦,你非法扣留我1艘渔船,好,我明天拘捕你10艘肇事渔船,对等行事,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我们应该敢于折磨东盟的神经,要让它们对中国的存在习以为常,要让它们知道,中国的渔民在中国领海上,是容不得外人欺负的!

  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上述所有行动都是民间行为,发生争执,那是民事纠纷,有渔政、海监这样的警察力量去处理。军事力量是不适合卷入的,海军舰艇应该保持远距离游弋,监控事态发展,万一对峙升级,对方军舰露面,事件的性质就变了,变成了对方的军事挑衅,这时海军舰艇应该坚决顶上去,寸步不让,对方敢动武,那就坚决击沉它!如此下来,南沙的目前的态势会被慢慢改变,只要南沙态势改变,中国政府就可以抓住合适时机,促使南沙问题朝彻底解决的道路前进。而这将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智慧和行动能力的一次大考。

  行文至此,相信朋友们已经对南沙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到底该不该动武也有了自己的结论。爱国不是空谈而是实干,如果扯嗓子喊两句口号就叫爱国的话,爱国者这个称谓未免也太廉价了。(文章来源:《现代舰船》杂志)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