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民航客机开路 ARJ21用了14年终于做到了

2016年07月01日 16:00 观察者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6年6月28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国产支线喷气客机ARJ21首次执行商业化航线运营。可以说,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旅客只能坐国外喷气客机的日子,结束了。笔者作为一名民航从业人员,一想到以后会在工作中接触到ARJ21,就颇为一颗赛艇。这次执行商业航线是ARJ21的一小步,也是中国航空业的一大步。那么,ARJ21对中国航空业代表着什么呢?

   筚路蓝缕,十四年的风雨是最宝贵的财富

  2002年4月,国务院批准ARJ21项目立项,ARJ21开始孕育。

  2007年12月,首架ARJ21总装下线,ARJ21在满满的期待之中,来到这个世界。

  2008年11月,ARJ21首飞,在期待的目光之中,怯生生地走出第一步。

  2012年4月,ARJ21完成所有试飞科目,完成训练准备迎接第一场考核。

  2014年12月,ARJ21通过中国民航总局的适航审定,得到一生中的第一份合格证书。

  2015年11月,ARJ21交付成都航空,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2016年6月28日,ARJ21终于执行了第一班商业飞行,开始正式上岗工作。

  在这14年的历程中,ARJ21从无到有,经历了287个科目,1600多个试验点,试飞2942架次,5258飞行小时。从零下43度的严寒之地,到50度的酷暑之地,ARJ21在每一处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也留下了更为宝贵的试飞数据与经验。

  建国以来,中国民航业多次向喷气客机发起冲击,其中最令人遗憾的就是运十了。三十年前,由于国家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试飞状态下的运十不得不下马,试飞流程没有走完,使得我国航空业缺了这重要的一课。现在,ARJ21不仅将试飞科目全部完成,还完成了民航总局适航审定,锻炼了试飞团队,摸清了验证流程,填补了人才空白、程序空白、规则空白。其中所获得的经验,将会在C919上开花结果。

  对于民航总局而言,对ARJ21的适航审定也是对适航审定队伍的一次重大考验。在中国民航总局颁布《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以来,ARJ21是第一个根据该标准进行适航审定的飞机。在ARJ21的适航审定中,民航总局的适航审定人员也即是考官,又是考生,因此其取证合格也是对中国适航审定能力的一次检验。而ARJ21成功的进行适航审定也为未来C919的适航审定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内蒙古海拉尔,高寒地区实验内蒙古海拉尔,高寒地区实验
长沙,酷热下的考验长沙,酷热下的考验

  翔凤的背后,是钢铁般的意志

  ARJ21的诸多子系统由国外供应商提供,对于中国民航业来说,与西方供应商打交道也是全新的一课。由于商飞是民航机领域的新玩家,国外供应商对于ARJ21项目也是颇为不看好。毕竟在西方看来,当年造出零战的老牌厂商三菱的MRJ飞机和ARJ差不多同期立项,MRJ都如此坎坷,初出茅庐的商飞岂能比历史悠久的三菱还强?

15年11月才首飞的三菱MRJ,与ARJ同为支线客机15年11月才首飞的三菱MRJ,与ARJ同为支线客机

  ARJ21在试飞过程中多次遇到子系统问题。由于项目研发经历时间较长,最初向国外供应商提出需求时,还得依靠经验设计,没图纸、没规范。同时也出于对ARJ21项目的不重视,许多资料并不完整。随着十几年来整个行业开始信息化、无纸化,很多资料没有妥善保存下来。这使得在之后的试飞阶段中发现问题时,国外供应商由于缺少资料,没法立即给出解决方案,加上不看好ARJ21项目,态度非常消极。

  其中颇为典型的就是ARJ21前起落架应急释放问题。2009年上半年,在试飞过程中发现ARJ21的起落架在应急放时无法达到预定设计目标。随后设计人员使用蓄压器应急解决这个 问题,但这只是解决了试飞问题,不符合适航当局的相关适航安全飞行规定。到了2011年,通过大量试验与分析才找出起落架应急放的问题所在。2011年10月,商飞方面找出了解决方案,并提交给起落架供应商——利勃海尔公司。然而当商飞试飞团队做出详尽的分析报告后,却与利勃海尔的分析并不相符。在与利勃海尔的交流中,利勃海尔方面对商飞的报告提出质疑,并表示商飞研发团队太年轻,没经验,不够专业。然而商飞研发团队并没有放弃,有理有节,用翔实的数据与分析,在漫长的拉锯战中彻底说服了利勃海尔,并得到认可。

  问题虽然找到了,然而利勃海尔凭据自己错误的经验依然认为ARJ21项目支撑不下去,“吃枣药丸”,空客方面更加重要。直到2013年初,按照全新图纸生产好的起落架才交付。从ARJ21发现起落架问题到设计上解决起落架问题,前后耗时两年多。

  这种事情在ARJ21的研发中比比皆是,一直到ARJ21开始交付,国外供应商们才意识到商飞,或者说中国对于搞客机的决心有多坚定。钢铁般的意志与坚持让供应商们开始重视来自中国的客户,让西方供应商们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看到亏损就可能被砍掉的商业项目,而是铁了心要搞下去的国家意志。他们对于商飞也没了以往的轻视与敷衍,开始重视商飞未来潜在的巨大市场,也为以后C919与供应商打交道时铺平道路。

  商飞推广ARJ21打开市场的决心,也是不容动摇的。据笔者获悉,首批ARJ21订单的价格折扣非常巨大,堪比目前正在进行的某打折活动。当然大幅折扣是不能持久的,在打开市场后,ARJ21还是要回归到市场定价的。

  翔凤展翅,前景如何

  目前,中国是全球民航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个。根据波音的预测,到2034年为止,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需要的单通道客机需求将达到4630架,ARJ21也在其列。目前国内支线飞机主要由ERJ系列与CRJ系列构成,ARJ21与其形成直接竞争关系。对比同为尾吊布局的CRJ700,ARJ21有着空间大,航电先进等诸多优势。在国内航线中,多为支线飞机的西部航线正是ARJ21的用武之地,ARJ21也根据西部地区的高原高温机场起降与复杂地形地貌进行了针对性设计。

  ARJ21作为新生的飞机,也是商飞首款飞机,缺少市场的考验,同时其经济性也有待检验,对于民航市场而言接受度有待观察。然而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民航业中,ARJ21只要没有暴露出严重缺陷,必然会有一席之地。ARJ21通过了中国民航总局的适航审定,也代表着民航总局对ARJ21安全性、可靠性的认可与国内市场的准入。截止到2015年为止,ARJ21的订单已经达到308架,多为国内订单,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剩下的就是用时间来证明自己。

  虽然ARJ21通过了CAAC适航审定,确保了国内市场有着一席之地,然而目前ARJ21尚未通过FAA适航审定,使得其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甚至一度传出ARJ21准备放弃FAA适航审定的传闻。获取FAA适航认证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历程,据相关消息人士称,商飞也不准备在FAA适航审定这一颗树上吊死,也与EASA接触准备进行适航审定。若能通过EASA适航审定,对于打开国外市场也是个好消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论ARJ21性能如何,在市场上是否会成功,其诞生就是中国航空业的里程碑,代表着中国喷气客机从无到有。作为先驱,艰难来到世上的ARJ21其一生注定坎坷。然而其最大的意义是为中国民航机开路,让后续的C919、C929能少走弯路,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来。从这个角度来说,ARJ21已经成功了,初试啼声,一飞冲天。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