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多国欲派战舰闯南海 或将组建新八国联军

2016年06月12日 17:15 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刘志勤:当中国“长城”遇上美国“航母”

  我们十分感谢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先生为中国的“长城”所做的广告推广。他在参加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安全会议之前的一次讲话中说,中国在南海的行为是在修建“长城”自我孤立。在后来的香会上又再次重复了同样的观点,使得中国的“长城”成为一时热词,也成为一些国际朋友研究探讨长城“秘密”的诱因。

  “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防御功能。它不仅可以防御敌对力量的进攻,也可用来防御山禽猛兽,甚至还可以抵挡狂风寒流的袭击。“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真实记载,是中国几千年来“防御外交”的实证。中国的军事战略始终继承了“御敌于千里之外”的思维,在浩淼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长城”始终代表了中国的“防御”体系,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因为,一个能够修建起“万里长城”的民族,是一个能够克服任何千难万险的民族,是一个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征服的民族。

  但是,“长城”绝不是用来自我孤立的建筑,“防御”绝非是“孤立”的同义词。类似“长城”一样用于防御的城堡在欧洲比比皆是。无论在德国,在罗马,或者在北欧诸国,随处可以见到为“防御”而兴建起来的被城墙围起来的诸侯公国。世界上没有一个历史学家或军事家,会把这些城堡城墙比喻为这些国家是在“自我孤立”。相反,人们对这些建筑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文化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和尊敬。因为正是这些“城墙式”建筑为国家的生存发展赢得了安全保障,为当事国的文明传承提供了必要的尊严和信心。

  这些国家和人民从来没有因为城墙而与世隔绝,或被自我孤立。相反,历史在翻越这些古代城墙之时变得更加亲近和友好。因为这些城墙成为联系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民族最好的教科书。每当人们在这些历史建筑面前驻足时,总会缅怀当年那些为后代生生不息幸福生活在战场厮杀流血的祖先。

  我们之所以要特别感谢卡特先生,就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一个讲历史,说故事的最好机会,同时卡特先生也用“长城”这个准确的比喻向世界说明中国在南海所做的一切只是在修“长城”而已,而“长城”的唯一功能正是“防御”。因为“长城”没有进攻性,没有进攻能力,它只是完成一个“御敌于千里之外”的任务而已。

  然而,当中国的“长城”遇到美国的“航空母舰”时,似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长城”变成了威胁别人的武器,“防守者”成为“攻击者”,真成了现代版的“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了。其实“航空母舰”的功效无需赘言,它不仅是海上最强大的进攻力量,也是国家领土的延伸。美国的航空母舰到南海游弋,显然不是来观光旅游的,而是要来示威挑事的,是要展示一下美军实力的。

  我们要特别感谢卡特先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用实际行动教育中国现代年轻人,什么叫“强盗逻辑”,什么是“流氓行径”。原来有很多年轻人对美国的民主和人权保持的迷信在卡特先生目前几乎都得到了解答。卡特先生用自身的言行免费当了一次“老师”,让很多原本崇拜美国价值观的朋友大开眼界:原来世界上很多事情居然可以用美国方式来解释,解答,解决的,那就是“强权政治”。美国的霸道行为让人大跌眼镜,使不少逢美必夸的人士也不敢为美国的“胆大妄为”去辩解。卡特先生真是帮了中国媒体或中国宣传机构的大忙:让中国青年人更加珍惜国家的团结的重要性和国家强大的紧迫性。

  其实我们十分理解美国防长的苦衷:美国为了重返亚太地区,需要有一个由头用来说服国内舆论,特别是要说服亚洲相关国家的疑虑,以证明美国军力部署在亚洲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美国这种寻找借口的方法来干涉别国事务的做法始终是美国干涉外交的核心支柱。现在,用南海争议是最直接,最方便,最廉价的借口,用“中国威胁”来威胁其它国家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它很容易迎合当地有霸权意识的国家的内在需要,做出引狼入室之举,也在意料之中。但是中国有句古话:请神容易,送神难。历史上的这类教训在亚洲曾重复出现过。

  听说西方已有不少国家表态关注南海局势,有的妄言考虑派舰艇到南海一游。有的专家初步计算了一下,或许会有新的“八国联军”出现在南海“玩耍”。如果这个情况真的出现,对世界,对中国将具有极大的警示意义:人们不会忘记十九世纪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假如这一次历史真的重演,美国的卡特先生将会成为不可忘记的不光彩的人物。

  中国的“长城”是不可逾越,不可摧毁,不可没有的防御底线,世界上任何人不应该低估或忽视中国“长城”的坚固和实力。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美等国家有能力在中国南海做到不会出现“鱼死网破”的冲突,也不会出现美国航母“不撞长城不回头”的尴尬局面,因为和平毕竟是保持南海安全的唯一选择。(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