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部队在马里实弹演习吓退反政府军

2016年05月31日 13:26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开展紧急出动演练。 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开展紧急出动演练。

  维和档案:2014年1月中旬,我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包括警卫、工兵、医疗分队共395人,在马里加奥地区全部部署到位。这是我军首次派出安全部队参加维和行动。至今,我国已派出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隶属联合国马里特派团东部战区,主要担负战区司令部营区安全保卫、任务区内道路桥梁和营房设施抢修、伤病员救治后送及卫生防疫等任务。

  西非马里,撒哈拉大沙漠南缘,热季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

  更让人血脉偾张的,是这里的“战场热度”。十几支不同派别武装力量争斗不休,街头自杀式汽车炸弹、火箭弹等袭击司空见惯。

  马里,世界军事动态版图上的一个热点。置身枪林弹雨,行走刀尖险峰。自2014年以来,我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敢于担当,不辱使命,接力书写了一段守护和平的佳话——创下首次为外军提供全域防卫、首次制止大规模暴力冲突等诸多纪录,赢得了“中国安全标准”“联马团王牌”等口碑。

  收获的,岂止是勋章和荣誉。战火纷飞的马里,砥砺我维和官兵“淬火加钢”。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维和部队实战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实战之考

  我防御设施和应急处置措施手段,被东部战区树为楷模,成为全战区47个国家维和军人学习的样本

  真正从训练场走向维和战场,这一步,迈得还是比预想中要难一些。

  那是2014年初,当我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抵达加奥机场时,硝烟味扑面而来——航站楼外墙上的斑斑弹孔,无言诉说着这里战事之激烈。紧张的气氛,弥散在四周。从机场到维和营区,十几里长的路,厚实的装甲车全程开道。这是条高危线路,曾发生多起联合国维和部队遭伏击事件。

  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官兵,还尚未经历过战火考验。“实话实说,刚到加奥执行任务时,第一次听到枪响,第一次听到炸弹爆炸声,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紧张。”首批维和警卫分队士兵马超告诉记者,有一次他正在哨位上执勤,一枚火箭弹就在两三百米外炸开,顿时感觉地面都晃动起来了。

  隆隆的枪炮声,是军人最有力的动员令。任务区的每一次险情,都是官兵内心深处烽火狼烟的一次升腾。我维和官兵迅速调适心理状态,强化实战演练,在战火中成长为有血性、敢担当的勇士。进驻营地不到1个月,所有人都练就了一手过硬本领——58秒内“全装出动、进入战位”,3.5秒内“快速装弹、锁定目标”……

  面对高频次暴恐袭击,我维和官兵泰然处之,确保安全。首批维和警卫分队为在机场作业的荷兰工兵提供安全防卫,在周围火箭弹袭击时有发生情况下,遏制了多次疑似武装攻击,令荷兰工兵刮目相看,对我军由衷信任;第三批维和工兵分队数十名官兵在外单独执行营区建设任务长达数月,每天随时要应对简易爆炸物威胁和间瞄火器袭击,但没有一人畏战退缩。

  面对大规模暴力冲突,我维和官兵沉着应对,化险为夷。2015年1月下旬,加奥爆发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暴力游行,联马团东部战区司令部被围。我第二批维和部队迅速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所有哨兵立即进入战位,狙击手占领各制高点。同时,工兵分队强化防御设施,医疗分队调集力量准备接收伤员。从始至终,我维和官兵妥善应对,依法处置,化解了危机,确保了战区司令部和自身营区的安全。

  直面生死威胁,我维和官兵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战地答卷。联马团东部战区司令部认为,“中国军人最令人放心,效率最高”。我防御设施和应急处置措施手段,被东部战区树为楷模,成为全战区47个国家维和军人学习的样本。

  实战之备

  维和是战场,不是演习场,无处不在的袭击,逼着维和官兵“天天枕着敌情睡觉”

  数据令人痛心——迄今不到3年,联马团已有70余名维和军人遇袭身亡、约300人受伤。伤亡之惨重,高居同期联合国全球各维和任务区之首。

  无处不在的袭击,逼着我维和官兵“天天枕着敌情睡觉”。“这里是战场,不是演习场,每天24小时都得保持实战状态。”我第二批维和工兵分队队长董荣强说,要把打仗的要求,贯穿到每一个战备细节。

  去年5月,在马里采访期间,记者在我维和营区嗅到了一股浓浓的实战味道:车辆油箱保持加满状态,确保一有情况,10秒内能到达营区指定场所;官兵每天警戒执勤和外出执行任务时,即使天气再热,钢板防弹衣都要牢牢套在身上,钢盔随时戴在头上;更重要的是,执勤官兵每天都荷枪实弹,枪支保险随时开着,甚至上厕所时武器装备都不离身。

  记者曾跟随我第二批维和警卫分队官兵执行过一次巡逻任务。三辆车,一头一尾是全副武装的92轮式装甲车,中间是安装了炸弹干扰仪的指挥车辆,既保证首尾照应,也可有效应对遥控炸弹。人员编成也很讲究,包含精度狙击、法语翻译、摄像取证等人员,各司其职,精干高效。

  “在国内,我们都习惯了固定的作息表和任务流程,但在马里维和,这恰恰是一大忌讳。”巡逻路上,官兵告诉记者,战场上,最忌讳被对手摸透活动规律。他们执行同一巡逻任务时,预设有多条巡逻路线,时间不定、频率不定、路线不定,不选好路、不避差路,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就在这次巡逻途中,快反中队副中队长唐嘉岭发现,路旁一处陈旧沙坑被填平,痕迹非常可疑,疑似埋有地雷,他立即命令车队绕行,并把这一情况逐级上报给联马团地雷行动处。后经排查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正是凭借这种对敌情的“第六感”,我第二批维和部队累计成功处置了67次险情。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第一时间准确感知敌情,才能把握战场主动权。”第三批维和部队指挥长田伟告诉记者,他们建立完善包括雷达监视、夜视监控、热成像、红外报警等多手段、多途径监测监控网络,让战场随时都对我单向透明。他们还通过从战区获取情报、与友军共享信息等,及时掌握预警情报,有效规避了数十次威胁风险。

  实战之思

  维和官兵积累的许多“打仗”心得,如今写入一些部队营连开展实战化训练的指导手册

  “维和就是作战,标准就是实战。可谓是生死练兵,弄不好要丢性命。所以,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从实战出发,没有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我第三批维和工兵分队队长朱昭平说。

  维和期间,官兵们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在身体动脉附近挽上一条三角巾,以便在战场受伤后能够迅速止血;养成了用实弹检验防御工事的习惯,打不穿才敢“猫进去”……诸如此类的“打仗”心得,如今写入一些部队营连开展实战化训练的指导手册。

  “这些不是书本上的要点,而是用鲜血换来的实战经验。”第三批维和警卫分队班长彭坤举例说,一次,一辆载着大量炸药的皮卡车冲向塞内加尔维和部队,塞方士兵只携带有常规弹,阻止不了加厚皮卡的冲撞,酿成2人死亡、7人受伤的惨剧。借鉴此教训,我维和官兵每次出行都给各种武器备足弹药,将穿甲弹、爆破弹、常规弹等弹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装填。

  经历维和战场的洗礼,从普通士兵到指挥员,对何谓实战都有了更深切的理解。维和带来的思考,还在继续。

  ——必须研究制胜的特殊规律。按照联合国《交战规则》,维和部队保持中立,只有在自身遭袭时才能开枪还击。2014年5月,反政府军攻势甚旺,一度打到距我维和营区不到30公里处。我维和官兵剑走偏锋,打心理战、打威慑仗,果断进行实弹演习,震慑了各方力量,制止了局势进一步恶化。

  ——必须把“和谁打、打什么仗”这个根本问题搞明白,才能切实防止实战化训练虚化、泛化和形式化。敌人不能太大、太远、太空泛,要尽量摸得着、看得见、能抓住。我维和官兵不仅把马里各武装派别的政治诉求、头目特点、势力范围搞得一清二楚,而且把他们之间的勾联、矛盾搞得也很明白。

  ——战术层面的联合指挥能力,是各级指挥员必过的一道坎儿,这是指挥未来战争的资格证。以联马团东部战区为例,共有47个国家的军队和人员,其中运输机分队由葡萄牙、丹麦等派出,陆航直升机分队则由荷兰派出。一个合格的指挥员,必须善于协调不同类型作战力量为己所用。

  ——现代战争呼唤精确指挥。联马团对各国维和部队主要以协商式指挥为主,下达任务计算得很精准。完成什么任务,需要多少兵力,带哪些装备,注意哪些事项,什么时间完成,可以说精确到指挥官、到具体点位。

  战地感怀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主席指出:“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维和行动是在战乱环境下开展的军事行动,对于长期处于和平状态下的中国军队来说,参加维和是对世界和平的一种担当,同时也是实战环境下的一次锻炼,这种真实性是任何演习都无法模拟的。

  我维和部队迈出国门、走入硝烟,是最有力的打赢历练。不少官兵告诉记者,维和历程中最严的“教官”,当属无处不在的袭击威胁,它逼着官兵养成枕戈待旦的战备自觉,练就“质量效率数倍于外军”的抢建能力,锻造“无给养保障34小时连续医疗转运”的钢铁素质。

  赴马里维和,在血与火的较量中,官兵们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永远是战场上的硬道理。实战化训练的根本标准是“能打仗、打胜仗”,偏离这个根本要求的事再大都是小事,聚焦这个根本目标的事再小都是大事。从军装缝制反光条到军靴鞋带固定法,从工程施工的警戒分组到医疗后送的护卫间距,从心战喊话的语言选取到心理疏导的时机把握,任何容易忽视的环节都可能埋下失败的伏笔,任何微不足道的小节往往就是抉择生死的关键。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