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款新型运载火箭明年首秀 发射能力提升2.5倍

2015年12月29日 09:30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5年12月29日,“高分4号”卫星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航天发射的完美收官 


2015年12月29日,“高分4号”卫星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航天发射的完美收官

  中新社西昌12月29日电,伴随29日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二五”期间宇航任务至此收官。据统计,该集团在五年间共完成86箭138星(航天器)的宇航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达97.7%。2016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将从“高强密度”迎来“高常密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年将预计执行15次火箭发射任务,再创中国航天发射历史新高。从2016年开始的未来5—10年内,该院运载火箭将持续保持高强密度发射,年度发射预计为15到20次,呈现高强密度常态化的特点。

  回顾“十二五”,中国航天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86箭138星,较‘十一五’翻了一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在受访时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次数已达到222次,五年间年均宇航发射次数超过17次,年最高发射次数达19次。

  该集团在2015年共实施了19次宇航发射任务,涵盖北斗导航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航天专项任务,比如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的首飞、实现中国卫星首次出口东盟等,发射任务全部获得成功。

  综观“十二五”期间,中国在国家重大航天专项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于登云举例说,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发射了3艘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突破和全面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并进行了首次应用性飞行。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北斗导航工程成功实现区域组网应用并开始向全球组网迈进,高分专项高分二号任务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分辨率进入亚米级时代。

  此外,中国卫星及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由通信广播、气象、资源、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建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

  “十二五”期间,该院研制生产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到了97.96%,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成为世界航天各国发射成功率最高的运载火箭。

  从国际化发展来看,该院“十二五”期间共完成了10次国际商业发射。特别是2015年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老挝一号通讯卫星,评论称对于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具有深远意义,极大地提升了长征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中的竞争力,首创了“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模式,开拓了中国商业宇航发射的新领域。

  在火箭研制能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策划实施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大规模的运载火箭跨型号组批生产工程——“百发工程”,开启了中国长征火箭的规模化、产业化的新时代。

  据悉,该院火箭年生产能力由5—8发提高到16—20发,研制生产周期由5至6年缩短到2至3年,为高密度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2015年9月首飞成功,被称为“太空摆渡车”的“远征一号”上面级则在2015年3月成功亮相。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也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发射场合练任务,将为中国航天“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016年,中国航天进入“高常密度”新时代

  “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于登云透露,集团公司将在2016年实施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等为代表的2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2016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将从“高强密度”迎来“高常密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年将预计执行15次火箭发射任务,再创中国航天发射历史新高。从2016年开始的未来5—10年内,该院运载火箭将持续保持高强密度发射,年度发射预计为15到20次,呈现高强密度常态化的特点。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中国在役的主力火箭——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将在2016年迎来集体亮相,发射任务领域更广,将覆盖民用卫星发射、商业卫星发射以及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专项工程。

  专家表示,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将在2016年迎来“首秀”,将会把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提升2.5倍,显著提升中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使中国航天运输系统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届时,中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将能够与传统航天强国比肩,迈入世界前三的水平。

  已签署31份对外合作协议,中国航天在世界市场上开出一条新路

  “‘十二五’期间共签署了31份政府间、机构间合作协议。”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对中新社记者说,“中国航天将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

  29日,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赵坚在回顾“十二五”期间国际合作时直言这是“中国航天快速走向世界的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微博)外空委等国际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俄、中乌、中法、中欧等双边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中美也在2015年重启航天对话。

  在此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共完成10次国际商业发射。中国宇航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巴基斯坦通信卫星、玻利维亚通信卫星等成功发射,还签署了委内瑞拉二号遥感卫星、白俄罗斯通信卫星等研制协议。

  赵坚说,“十二五”期间中国有6颗卫星整星出口,“中国为用户国家制造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在轨交付”,预计“十三五”期间还有若干颗卫星。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地面系统合作项目也在推进。

  他特别谈到2014年12月7日成功发射的中巴地球资源一号04星。中国和巴西已合作发射了4颗地球资源卫星,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双方政府已正式签署协议,将发射中巴地球资源一号04A星。

  赵坚还提到中法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一度遇到挫折,如今重启合作,将联合研制中法海洋卫星和中法天文卫星,两颗卫星都由中方发射,届时对全球海洋观测及天文观测作出贡献。

  “从合作协议到具体合作项目,还需双方企业及用户部门格局实际情况进行对接。”赵坚说,随着“十三五”期间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实施及新的航天工程立项,目前也在与相关国家交流,有望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责任编辑:王金志 SN100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