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澳首任驻华大使:澳政府必须大幅加大对中澳关系投入

澳首任驻华大使:澳政府必须大幅加大对中澳关系投入
2019年03月16日 01:15 参考消息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参考消息网3月16日报道 澳大利亚首任驻华大使认为澳政府应该继续在中澳关系上大幅加大投入。

  《澳大利亚人报》网站3月12日报道称,很少有人比曾担任澳大利亚首任驻华大使的斯蒂芬·菲茨杰拉德更了解中国,他当过外交官、学者和商业顾问。在新一次澳联邦选举的前夕,他表示失望:无论是联合政府还是工党都没有为处理对华关系明确阐述出详细、合理且富有创意的政策,尤其是考虑到澳大利亚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

  菲茨杰拉德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我们严重忽视了两国关系。”他说:“你可以做做表面文章:两国在贸易和旅游等领域有很多往来,也恢复了部长级接触。但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我们必须大幅加大对两国关系的投入,而不能像过去那样了。中国是一个大国,仅凭其规模和经济实力就能对我们和我们所在的地区发挥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对此我们必须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在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报道指出,虽然菲茨杰拉德承认中澳关系“比大约一年前要好得多”,但他认为两国关系尚未得到完全恢复。

  报道称,菲茨杰拉德呼吁调整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方向,把重点放在中国、美国和亚太地区。他说,澳大利亚当前必须根据自身情况以及更广泛的利益进行接触。

  菲茨杰拉德说,澳大利亚须防范外国的网络恐怖主义、过度散播影响力以及政客和官员可能被腐化等问题,但他也说,当前对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危言耸听和偏执,而对于各国政府如何合法寻求对政治进程施加影响力一事也存在误解。

  报道指出,中国对澳大利亚资源出口品的需求正在抵消澳经济放缓之势。

  菲茨杰拉德说:“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即我们无法改变中国的对外政策。我们必须独立思考两国关系,减少被动性,并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加强主动性和想象力。”(编译/王超)

  [延伸阅读]澳媒称中澳联系比想象中更紧密:澳大利亚应拥抱中国文化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2月15日刊登题为《我们能拥抱亚洲世纪吗?》的文章称,澳大利亚已经有120万华人,汉语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常用语言,所以澳大利亚应该能更好地与中国文化交融,但现实情况却不完全令人满意。

  文章称,几个世纪以来,与中国相伴的都是诸如“神秘莫测”、“异国风情”和“不可思议”等词语,这一方面增强了中国的浪漫色彩,但同时又阻碍了人们了解中国更平凡的现实。

  文章认为,然而,非华裔澳大利亚人不应当认为中国人的传统要么充满异国情调,要么难以捉摸。事实上,澳大利亚原住民在北部沿海已经与中国渔民进行了几个世纪的贸易。1848年,第一批人数不多的中国移民作为合同工来到澳大利亚,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灌溉和牧羊。

  在几年后的淘金热中来了更多的华裔移民。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华人一直是澳大利亚社会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今天,无数具有华人血统的人在澳大利亚主流文化中发挥着作用:儿童作家兼插画家陈志勇、名厨邝凯莉、参议员黄英贤和作家罗旭能等等。

  文章称,与中国及其文化的邂逅激发了许多当代澳大利亚艺术家、导演、音乐家和作家的创作热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访问中国后首次开始写诗的乌杰鲁·努努卡尔,到当代视觉艺术家蒂姆·约翰逊。

  文章称,1972年之前,只有大约1000名澳大利亚人到过中国。如今,每年有70多万澳大利亚人造访中国。所有人回来后都对中国文化有了某种程度的了解。可能永远不会踏上中国的澳大利亚人在国内也比以往有了更多接触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机会: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自不必说,还有悉尼私人投资的白兔画廊的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还有翻译作家的作品等等,这只是显而易见的几个例子。

  不过,虽然大多数澳大利亚人能够轻而易举地说出美国或欧洲当代音乐家、演员、艺术家、电影、电视节目或书籍的名字,但让他们说出哪怕是两位中国艺术家的名字也会很困难。

  文章称,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联系比想象中更紧密,但同时可能也低于两国之间应有的联系程度。(编译/刘晓燕)

  (2019-02-23 00:16:01)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