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2日启程,回应建设“永久机场”传闻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2日启程,回应建设“永久机场”传闻
2018年11月02日 20:28 澎湃新闻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启程。  主办方 供图
11月2日,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以下简称“35次队”)队员乘坐“雪龙”号船离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在11月1日的行前媒体通气会上,自然资源部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夏立民介绍了本次考察队的人员构成、主要任务以及行程安排。此外,夏立民与35次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就日前引发热议的“考察队将在南极建中国首个永久机场”话题做出回应。
“雪面跑道”仅适用于雪橇飞机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举旗者)
“在南极建机场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一项工作内容,我们计划在距离中山科考站28公里的冰盖上建设雪面跑道,作为泰山科考站的配套设施,” 孙波说。
孙波表示,此前媒体报道局部放大了“永久机场”,事实上该雪面跑道仅适用于雪橇飞机起降,是35次队将整体推进的具体内容之一。
夏立民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不可将南极的机场与浦东、虹桥机场作比较,前者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跑道”。加上南极气候恶劣,每年的工程期只有夏季短短的二十几天,中国首个雪面“跑道”可能需要耗时几年才能修建完成。本次考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其实是泰山站二期工程的收尾,夏立民补充道。
《科技日报》在10月28日的报道中提到,中国南极机场选址在一块冰盖上,为确保冰盖运动足够均一,我国已在备选地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冰流场观测。其次,需要将冰上积雪“改造”成摩擦力大的粒雪表面。修建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南极科考进入“航空时代”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10月29日报道称,多个国家已在南极运营着几十条能够起降小型科考飞机的跑道,其中美国机场约占总量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意大利正在修建砾石跑道,澳大利亚今年宣布将开建沥青跑道的陆地机场。
对此,孙波强调,全球在南极的航空业发展态势较快,中国建雪面跑道只是起步,“重要的是中国一定要在南极行动起来”。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消息,计划在南极建设的雪面机场跑道长1500米,建成后可供我国的“雪鹰601”固定翼飞机的起降。在此之前,我国主要依靠在科考站周边修建能让轻型雪橇飞机起降的临时简易机场,或通过国际合作使用俄罗斯的南极机场跑道。
目前,中国在南极仅有一架“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它于2016年1月8日首次降落在南极之巅。尽管“雪鹰601”并非国产,但仍意味着我国的南极科考进入“航空时代”——这也使得我国南极科考对航空设施的需求更为紧迫。
根据自然资源部批准的“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总体方案”,考察队由来自80余家单位的351人组成。本次考察作为自然资源部组建后开展的首次南极考察活动,将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以掌握南极变化对我国影响的趋势,强化我国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本次考察以完成国家重大基建工程为目的,通过陆地-海洋-大气-冰盖-生物的多学科联合观测,充分利用船基、冰基、海基、陆基、空基、站基等平台,通过陆地—海洋—大气—冰盖—生物多学科联合观测,开展恩克斯堡岛新站建设相关工作、泰山站二期工程收尾、国家南极观/监测网建设、海洋环境保护调查、站区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及常规保障、物资运输、工程建设、固定翼飞机考察和国际合作、宣传科普等工作。
考察队11月2日搭乘“雪龙”号船从上海启航,将途径澳大利亚到达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前往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接送队员,继续开展罗斯海和阿蒙森海工程和科考作业,在返回澳大利亚霍巴特港补给后,前往戴维斯海、普里兹湾、中山站作业后回国,总航程约3.7万海里,预计2019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
南极考察队跑道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