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BBC:44年前,是他第一个鉴定了兵马俑是文物

BBC:44年前,是他第一个鉴定了兵马俑是文物
2018年06月03日 07:37 参考消息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参考消息网6月3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26日刊登了题为《考古学家赵康民:鉴定兵马俑价值的第一人》的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1974年4月,陕西西安临潼县的文化专员赵康民接到一个电话说,一帮农民在附近打井的时候找到了一些古物。

当时正逢大旱天,农民正为缺水发愁,开始打井浇地。几位农民打到了地下一米深的时候就挖到坚硬的红土。红土下面,他们发现了真人大小的陶器头像,和一些铜制的箭头。

赵康民的上级说,这可能是重要的发现,他应该尽快去看一看。

赵康民有预感可能会发现些什么。他知道,在那个位于柿子和石榴树之乡西安附近的区域,过去就曾发现过一些人像。而离那片区域不远,就是秦始皇的陵墓。

赵康民在刚刚过去的5月16日去世,终年81岁。

赵康民带着一位同事去了现场。“我们很激动,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过去,”他后来这样写道。赵康民后来告诉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曼(John Man)说,他到那里的时候,“我看到有七八块,有脚,有手,还有两个头,就在井附近,周围还有些砖块”。

他说,他马上意识到这些很可能就是秦朝雕像的残骸。那些农民在几个星期前就发现了这些东西,并且已经把其中一些铜制箭头当成废品卖了。赵康民要求他们马上停止挖井。这些文物被捡起来,用卡车运到了博物馆。赵康民开始用人手将这些碎片拼合起来。他后来说,有一部分,就只有指甲大小。

终于,经过三天的努力,两具高1.78米的红陶战士像威武地站在了他面前。不过,这个大发现令赵康民振奋的同时,也令他担忧。他决定“保守秘密”。他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他当时将些艺术品收起来,“然后等待适当的时机再报告此事”。

然而这个计划却还是被一名年轻的新华社记者泄露了,他当时正好到访那片区域,看到了这些塑像。

“他问:‘这么大的发现,你为什么不报告?’”赵康民这样写道。

当时,这名考古学家的回答是:“连我自己都还没搞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报告呢?你不能叫我说的。”

这名记者违背了他的意愿,将此发现写入内参,随后消息传到最高领导层那里。北京当局决定对该片区域进行发掘。中国的报道说,到9月的时候,有超过500具战士塑像被发掘出来。

随着开掘工作持续,那个灭六国而统一中国、开启延伸至1912年之封建历史的始皇帝,所下令制作的兵马俑巨大规模越发清晰地呈现眼前。据称,秦始皇在13岁登上王位后不久,就下令制造这个规模宏大的地下兵马俑。

数以千计的战士塑像以战斗阵式排列,仿佛准备着在往生的世界里为其君主护驾。塑像制作的匠心细致入微,光是战士的头就有三十种不同的样式。

在这些地底坑道中有100台马车和数万件铜制武器——包括剑、斧、弩弓等。秦始皇本人的墓穴则仍然掩埋。里面可能有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但是打开墓穴的风险以及对文物可能造成的破坏,令中国政府至今却步。

在多年以后,兵马俑才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成为今天的著名旅游景点。1987年,它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兵马俑被誉为“现实主义的杰作”。

今天,那片区域被认为是中国的国家财富。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赵康民的发现者身份却从未完全得到承认。他在中国一点都不出名。

而当地农民杨志发,被认为是用铲子挖到第一块文物的人,却是被当成是兵马俑的发现者介绍给游客。

多年以来,是杨志发坐在秦始皇陵博物院里面,面无表情地静静为来访者签名。被送到国外去讲述发现经历的也是他,而不是赵康民。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到访时,与其握手的也是杨志发。

西安当地导游刘国杨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赵康民的名字。他说,有些农民看到了“兵马俑发现人”身份带来的名誉和经济效应,后来有很多人会跳出来说自己也是。

时任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的吴永琪和赵康民是好朋友。他说,赵康民是个很朴实的人,很好的人,瘦瘦高高,身体一直很好。听说赵康民过世的消息时,他很震惊。在殡仪馆送了赵康民最后一程。

他对BBC说:“如果没有赵康民,兵马俑的发现要推迟很多年。他是鉴定和认识到兵马俑真正价值的第一人。看见不等于发现。”

和那些在兵马俑博物馆签书的农民不一样,赵康民一直待在临潼区一个小得多的博物馆里。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时被看到戴着毡帽坐在他修复的兵马俑旁边,向好奇的游客们讲解。

2004年,四名尚在世的农民正式要求被认证为兵马俑的发现者,当时赵康民非常愤怒。几个农民的请求并没有得到答复。

“他们就是想要钱,”赵康民当时向《中国日报》表示,“看到了不等于发现了。这几个农民看到了赤陶碎片,但他们不知道那是文物,而且还弄坏了它。”

“停止他们破坏的人是我,也是我收集了这些碎片,并且重新修复出了第一个赤陶兵马俑。”

他对约翰·曼说,如果没有他,那一切将是个灾难。根据《中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地上和地下的文物属于国家。不鼓励民间挖掘。

虽然赵康民未获得实质的名誉和财富,吴永琪说:“作为研究员,发现是职责内的事。业内都很尊重他。”

赵康民似乎对获得的承认感到满意——他骄傲地说,在挖掘工作开始的最初几天,北京来的官员对他说,他“为国家做出非常大的贡献”。1990年,他获得了国务院的承认,获准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

而无论那些农民或者很多其他到过这片区域考察的考古专家有什么样的说法,赵康民对于自己在中国历史中的角色,有相当清晰的看法。

在临潼博物馆,他为游客签明信片和书时,都会写上一个长长的落款:“赵康民,率先鉴定、修复、命名和试掘兵马俑的人”。

 

【延伸阅读】外籍记者手记:兵马俑的壮观令人震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8丝路大V陕西行”第三天——参观兵马俑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费利恰·尼娜·盖尔曼,摄影:费利恰·尼娜·盖尔曼、水上莲花):西安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明代以前曾以长安城命名。它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周、秦、汉、隋和唐代都曾在此建都。西安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但其中最著名的就当属秦兵马俑了。5月12日,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策划举办的“2018丝路大V陕西行”活动的一员,我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虽然这是第二次来这里了,但是兵马俑坑的壮观还是深深震撼了我。即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它都是规模最大、宝藏最多的皇家陵墓。

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他坚决反对分裂,把全国的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等都统一起来,并积极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入侵,下令修建长城。当他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营建工程也就随之开始了。陵园工程修造了近40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8丝路大V陕西行”第三天——参观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骊山脚下,呈覆斗形,占地56.25平方公里。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500多个。兵马俑陪葬坑出土了上千件武士俑、木质陶马。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

兵马俑的出土缘于1974年,农民打井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一些陶制的碎片。那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碎片的价值,打算把它们卖掉。这些价值连城碎片的被一位考古学家发现后,立即上报给了当地文化管理部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8丝路大V陕西行”第三天——参观兵马俑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21世纪的今天,秦始皇统治时期的辉煌在当代穹顶建筑的笼罩下得以重现,吸引了来自海内外无数的来访者。

(2018-05-14 14:37:58)

【延伸阅读】“对话兵马俑——欧盟与中国雕塑作品提名展”走进布鲁塞尔

新华社布鲁塞尔9月20日电(记者潘革平)作为第三届中国-欧盟文化艺术节2017年下半年活动季的开幕展,“对话兵马俑——欧盟与中国雕塑作品提名展”20日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揭幕。

此次展览立足于“兵马俑”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向欧洲公众呈献31座风格各异、材质多样的雕塑作品,展现中欧艺术家浪漫的文化想象。

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王红坚,欧盟成员国驻布鲁塞尔高级外交官以及来自文化、艺术、时尚和媒体界的近200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由中国驻欧盟使团、欧洲启文艺术咨询机构、欧盟国家文化协会以及中国-欧盟文化艺术节组委会联合主办,邀请28个欧盟成员国及中国知名雕塑家参与。展览将持续至10月23日。

展览期间,欧盟国家文化协会在比利时、英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国的会员机构还将举行形式多样的平行展活动,包括艺术家圆桌讨论、讲座、文化外交论坛以及主题音乐会等。

此前,这一展览曾在西安、苏州等8个中国城市以及葡萄牙里斯本、英国爱丁堡等欧洲城市展出,还将到比利时安特卫普继续展出。

(2017-09-21 15:22:38)

【延伸阅读】英媒称兵马俑所用黏土“内藏玄机”:或解开兵马俑制作之谜

参考消息网8月24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打破窠臼,用一支兵马俑军队为自己陪葬。现在,人们通过研究塑成兵马俑的黏土深入了解了这一精细的制造工艺。新研究显示,特制的泥浆是在一个黏土制作中心混合而成的,随后被送到专门的作坊,再塑造出成千上万的兵马俑。

据英国科学新闻网站8月22日报道,公元前247年到公元前210年,大约70万匠人和劳工修建了秦始皇的皇陵。研究人员在8月份出版的英国《文物》季刊上说,一部分劳工从附近的沉积物中收集泥土,并将其制成至少三种形式备用。现场或附近的作坊用配方不同的黏土制作兵马俑、青铜水禽的部件并为兵马俑原先站立的坑洞铺砖。

报道称,大约7000件步兵、将军和战马俑组成的这支军队于1974年被一些挖井的农民偶然发现。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秦始皇把这些陶俑视作一支神奇的军队,希望自己来世统治世间时能得到它们的保护。

制作和安放这么多的陶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劳工们将混合好的泥浆注入躯干、四肢和其他身体部位的模具中,然后将做好的部件组装起来,并仔细地为每个陶俑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做好的陶俑被涂上彩漆(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大多呈灰色),然后多半就是放入窑中烧制了。大部分陶俑被放在一个巨大的坑中。在用土墙隔出的11个平行走廊中,陶俑们按备战队列站好。

不过,现在仍未发现与陶俑制作过程有密切关联的作坊或废墟。因此仍不能确定制作兵马俑的作坊的数量、规模、所在位置和组织结构。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考古学家帕特里克·奎因和三名中国同事研究了现场的黏土样本成分。样本来自12个士兵俑、在第二个坑中发现的两个百戏俑、最大的坑的5块地砖、在第三个坑中发现的3个青铜水禽内的黏土碎片以及百戏俑坑中的部分土墙。

科学家说,对样本进行显微镜分析后发现,黏土来自陵墓附近的沉积物。不过制作不同东西的配方不一样。用来铺地的地砖只含有深色和轻质的黏土,而用来制作士兵俑和百戏俑的土中则含有沙子。青铜水禽内芯的土中则含有沙子和植物碎片。

研究人员猜测,沙子可能会使黏土变得更具延展性,有利于塑造人物,并提高陶俑的耐久度。植物碎片可能有助于减轻水禽土芯的重量。科学家说,陵墓附近的一个黏土处理场可能向各个作坊分发了适量的泥浆,制陶工用其制作出陶俑、砖块和其他东西。

此外,许多人物俑和青铜水禽的样本都显示出曾在温度不超过750摄氏度的窑中经历过缓慢烧炼的迹象。研究人员说,这比此前的估计低了150摄氏度甚至更多。研究人员说,秦始皇死后其陵墓曾起火,可能使部分黏土再次受到煅烧,导致温度出现差异。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东亚艺术史专家罗宾·D·S·耶茨说:“新的发现并不让我感到惊讶。”耶茨说,以前在另外两个秦朝遗址发现的司法和政府文件就记载了专门从事各种手工艺品生产的作坊的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手工艺者在陶俑上留下的标记和铭文与留在挖掘出的秦始皇陵屋瓦上的相同。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专家洛塔尔·莱德罗斯说,这说明一些作坊会制作多种陶制品,而陶俑上的铭文还显示,当时,不在现场工作的手工艺人与当地作坊的制陶工匠合作制作了兵马俑。


资料图片:西安秦兵马俑一号坑。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7-08-24 13:53:47)

【延伸阅读】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上线 200亿像素全景展示兵马俑

新华社西安5月18日电(记者许祖华)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百度公司联合举办战略合作签字暨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秦陵博物院发布仪式,启动并发布“200亿像素360度全景兵马俑坑展示”等,将兵马俑“超高清”呈现在观众面前。

“200亿像素360度全景兵马俑坑展示”采用了矩阵全景技术,收录了兵马俑的一号坑和三号坑的高精度全景图资料。“矩阵全景”技术是通过拍摄不低于1000张的图片,后期通过计算机处理将1000幅3500万像素的图片拼接成一幅200亿像素的超大图片,这种“极客精神”将兵马俑一号坑内的所有遗迹进行“毫米级”重现,相当于在距离100米以外的地方就可看清兵马俑身上盔甲的纹路。

“百度AI秦始皇兵马俑复原工程”针对兵马俑二号坑平面布局图,跪射俑灯箱,铜车马结构图三处进行“交互复原”。游客可通过手机百度对准二号坑平面布局灯箱AR扫描。屏幕中根据战车、鞍马、战马、陶俑四种分类色块,出现色块闪动和四个三维模型。触碰相应色块,如浅蓝色的陶俑,出现一个青色陶俑三维模型,原地旋转90度或180度后,旁边出现相应文案介绍。手机扫描铜车马结构图,就可以在手机端呈现出清晰的铜车马的解构画面,随后各个零件快速合成完成铜车马三维模型;扫描跪射俑灯箱,点击跪射俑头部,跪射俑头部就会开始上色,还原2000年前能工巧匠刚制作完工时的兵俑模型。

活动当天,秦陵博物院与百度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签字仪式,今后,双方将主要依托百度的互联网技术对各现实俑坑场景,进行复原以及演绎,包括秦俑复活语音交互讲解,战争场景复原等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历史文物和资料进行开发设计,包装,传播,呈现出更加生动、直观的历史多媒体资料。

(2017-05-18 19:16:01)

【延伸阅读】陕西考古发现2000多年前秦国古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发掘中发现的盛放古酒的铜壶(3月16日摄)。秦人爱饮酒?2000多年前古人饮用的酒是什么样的?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的发掘结果。这批平民墓葬的时间集中在战国晚期到秦代,尽管多次被盗扰,依然出土了不同材质的文物约260余件,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在一件密封较好的铜壶里,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发掘中发现的盛有古酒的铜壶(中)(资料照片)。秦人爱饮酒?2000多年前古人饮用的酒是什么样的?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的发掘结果。这批平民墓葬的时间集中在战国晚期到秦代,尽管多次被盗扰,依然出土了不同材质的文物约260余件,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在一件密封较好的铜壶里,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发掘中发现的约300毫升液体(资料照片)。秦人爱饮酒?2000多年前古人饮用的酒是什么样的?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的发掘结果。这批平民墓葬的时间集中在战国晚期到秦代,尽管多次被盗扰,依然出土了不同材质的文物约260余件,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在一件密封较好的铜壶里,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月16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杨力铮展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发掘中发现的铜剑。秦人爱饮酒?2000多年前古人饮用的酒是什么样的?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的发掘结果。这批平民墓葬的时间集中在战国晚期到秦代,尽管多次被盗扰,依然出土了不同材质的文物约260余件,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在一件密封较好的铜壶里,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发掘中发现的铜剑(资料照片)。秦人爱饮酒?2000多年前古人饮用的酒是什么样的?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的发掘结果。这批平民墓葬的时间集中在战国晚期到秦代,尽管多次被盗扰,依然出土了不同材质的文物约260余件,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在一件密封较好的铜壶里,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发掘中发现的铜剑(资料照片)。秦人爱饮酒?2000多年前古人饮用的酒是什么样的?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的发掘结果。这批平民墓葬的时间集中在战国晚期到秦代,尽管多次被盗扰,依然出土了不同材质的文物约260余件,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在一件密封较好的铜壶里,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新华社发

(2018-03-19 07:43:07)

陶俑500px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