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在维和部队种菜,啥感受?

在维和部队种菜,啥感受?
2018年04月27日 12:27 南部战区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作者:凌涛

摘要

对于远离祖国亲人、置身异国他乡的维和官兵来说,看看家乡的蔬菜,尝尝家乡的味道,那颗漂泊的心啊,也就找到了栖息的港湾。


▲不辞辛劳 人工授粉

战友即将奔赴万里之遥的中东维和战场执行维和任务。出征在即,几多寒暄,我特意提醒战友:“记得带点种子过去,心情烦了就种种菜。”

关于种菜,不是中国维和部队的“规定动作”,而是官兵的“自选动作”。我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赴黎巴嫩维和,对种菜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而今回忆起来还觉得意犹未尽。

▲南瓜的世界里有了“带头大哥”

记得刚到任务区,除了紧张有序的轮换交接工作外,维和部队还发生了几起“圈地运动”:战士们用木棍、绳子、布条把菜地一围,在显眼处贴上一张注明“某连某班菜地”的标签。那“占山为王”的架势,和古代藩王保护封地有得一拼。最终领导召集“各路诸侯”开了个会,对菜地进行了合理分配,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下来。

▲浇水并快乐着

由于营区狭小,这些“巴掌大”的菜地都是一茬茬维和官兵在房前屋后、墙角路边东一块西一块“挤”出来的,“僧多粥少”极为珍贵。维和工作本来就很紧张,为啥还要忙里偷闲干这种菜的活?

▲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许多战士告诉我,种菜,其实是一种享受。我仔细观察过战士们种菜,那不是纯粹的劳作,而是处处彰显着令人啧啧称赞的“工匠精神”。锄草、翻地过后,要用剪碎的草叶或牛羊粪便埋作底肥,再经挖渠、起垄,原本贫瘠的菜地摇身一变成了“黑土地”。

育苗的过程极有一番讲究,有的种子可以直接撒在地里,有的则需要人工育苗。平面建筑连战士张大鹏栽种向日葵,先用脸盆、棉絮、塑料薄膜营造出一个“温室”,让种子发芽,再挑粗壮的幼苗移栽到菜地里,典型的“优生优育”。浇水通常选择在早晚进行,战士们把废弃的矿泉水瓶钻上几个细眼,制作出简易的“滴灌器材”。除此,修剪、理藤、拔草、捉虫,都有一系列的标准作业程序。

▲小瓜茁壮成长

随着维和工作的逐步展开,一洼洼菜地也交出了合格答卷:丝瓜坠弯了枝头,小白菜连成了片,小辣椒通红通红,玉米杆伸出了金黄的穗子,油麦菜绿得直晃人眼。颜值最高的当数那一片向日葵,一朵朵太阳花迎风怒放,晃动成滚滚花海,招蜂引蝶一点也不低调。另外,空心菜、黄秋葵、红薯、茼蒿、小葱、韭菜、豌豆、薄荷等也纷纷在菜地里安家落户,活脱脱一个蔬菜家族“大关园”。

▲向日葵“招蜂引蝶”

辛勤的汗水换来餐桌上隔三差五的几个小菜,通常菜盘子一上桌,筷子便如雨点般“刷刷”落下,三下五除二扫了个精光。由于联黎供应的都是冷冻食品,且蔬菜的品种相当有限,许多国内蔬菜都没有,着实委屈了中国维和官兵的味蕾。因此,这些纯绿色、无公害、带着泥土芬芳的国内新鲜蔬菜,自然成了三九的火炉三伏的扇子——人见人爱。

▲西红柿娇艳可爱

其实,相对于吃而言,大家更注重种菜的过程。工作再忙,他几乎每天都要抽时间照料菜地。他说:“看着菜一天天成长,就看到了希望。”喜欢种菜的战士们,自发组成了“兴趣小组”,课余时间切磋交流,其乐融融。就算是不种菜的,也把菜地当成营区里一道靓丽风景,时常驻足观赏。正因为如此,许多菜一开始是被当成花来养、当成宝贝来伺候,实在是熟透了,才在万般不舍中,被“请”进厨房。

▲发明“盆栽”种养技术

受大伙影响,我也和几名同事申请了一块“自留地”,开始品尝种菜的乐趣。一段时间后上了瘾,我们又把矿泉水桶装上泥土,拓展出一片盆栽区域。每当徜徉在菜地边,内心总有一种归宿感,仿佛找到了几分乡愁。的确,对于远离祖国亲人、置身异国他乡的维和官兵来说,看看家乡的蔬菜,尝尝家乡的味道,那颗漂泊的心啊,也就找到了栖息的港湾。

▲维和官兵进行刺杀操表演

维过和的人都知道,在封闭、枯燥、紧张的维和战场上,如何保持良好心态至关重要。斯是种菜,反映的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再次回忆起维和种菜的轶事,我豁然开朗——哥当时种的不是菜,是快乐!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转载请注明来源


监      制:王雁翔

值班编辑:陈典宏

责任编辑:罗   炜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