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王文涛:两个老兵的故事

2017年12月04日 06:57 南部战区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两个老兵的故事

作者:王文涛


伴随着天空飘落的雪花,老兵退伍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看着香格里拉街道上巡逻官兵远去的背影,政委尹树林又想起了他的那位老朋友。

尹树林的老朋友名叫龚曲吹扎,藏族,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的一位退伍老兵,他1979年参加了边境自卫还击战,1981年退伍后,诊断出患有严重的类风湿。自此,龚曲吹扎的肌肉开始慢慢萎缩,生命全靠药物维持,吃喝拉撒全靠老伴照顾。多年的病痛使他的智力也跟着下降,常常连早晚都分不清。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尹树林就发现这个老朋友的身体有问题了。他已经与病魔抗争了36年,现在,他发病的间隔越来越短,饭也吃的越来越少,每一声咳嗽都像他的“病危通知书”。

“生病前,他有着一米八的身高,是整个村子唯一会写字的人,常常帮助村民写信,写入团、入党申请书,村里大事小事都找他帮忙,现在他的双手连笔都握不住了”, 龚曲吹扎的邻居惋惜地说。

龚曲吹扎见证过共和国的成长,见证过翻身农奴把歌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加深,他衰老的速度也在加快。

尹树林是今年5月退休的,一名地地道道的康巴汉子。他有着藏族人特有的容貌,走路不快不慢,说话略带口音,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不管是谁遇到困难,他都热情帮助。

28年前的一天,行动不便的龚曲吹扎不慎滑倒,头上撞出个大窟窿,血流了一地,情况十分危急。和龚曲吹扎同属一个村委会、居住不同村子的尹树林,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现后,用手绢捂住伤口,将他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幸好处理得当、送医及时,否则能不能抢救过来就很难说了”。

出院时,看到龚曲吹扎一家生活拮据,尹树林帮着垫付了医药费。那天,在那间简陋凌乱的小屋里,龚曲吹扎跟尹树林聊起自己入伍时的趣事、战场上的经历,东拉西扯聊了很多。最后,两个人手拉着手,在泪水里唱起了《血染的风采》。龚曲吹扎的老伴说, 那是龚曲吹扎生病以来最高兴的一天。

尹树林一有时间就去看望龚曲吹扎一家,去的次数多了,龚曲吹扎家院子里的藏獒都和他成了好朋友。

由于驻地环境艰苦,部队任务繁重,有的官兵心里会悄然生出一些畏难情绪。龚曲吹扎知道后,主动要求为官兵讲些自己亲历过的战斗故事。部队课堂上便常有他的身影。

对龚曲吹扎而言,孤独最难熬。每逢节假日,尹树林都会带着官兵去看望他。官兵们去了,龚曲吹扎就会高兴地哼唱《一个妈妈的女儿》,虽然吐字不是很清楚,发音也不标准,但声音很洪亮。

2015年9月13日,也就是老兵退伍的前一天,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龚曲吹扎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让他的老伴找来一辆农用三轮车将他送到支队,他含着泪和服役满期的老兵一一握手道别,现场哭声一片。

龚曲吹扎长期吃药,家庭极其困难,每年近万元的医药费成了全家难以面对的负担。尹树林带领官兵除了经济上资助、精神上鼓励,收青稞、挖土豆之类的农活儿也不会少。

龚曲吹扎的女儿说,她阿爸在轮椅上曾多次试着写信,想把埋在心里感动写出来,但阿爸不到4厘米的手指什么笔都拿不住,经历多次失败后,流着泪把心爱的钢笔扔进了火塘……

去年,尹树林专门为龚曲吹扎买了一台收音机,龚曲吹扎听收音机的第5天晚上,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龚曲吹扎去世后,尹树林找出一些和龚曲吹扎有关的照片,他一个人静静地看着,照片里有他最值得回忆的地方。

龚曲吹扎走了。但尹树林仍然放心不下老兵的家。龚曲吹扎的女儿和丈夫在城里生活,老伴带着孙子还住在那院老房子里……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