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薇: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017年12月02日 14:48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核心看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重要着力点。

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传统发展模式的重要区别,是发展模式和动力的转变: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率型发展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要素生产率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处于从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量居世界第二;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5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创新对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创新实现发展方式和动力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尽管GDP增长速度放缓,但新经济等领域快速发展,远超经济增长。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快于平均工业的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16.5%;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1.5%,PCT申请增长44.7%。由此可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其二,以创新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企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模式创新等创新模式多样化,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2016年《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研发支出最高的1000家上市公司中有130家中国企业。但我国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活动仍不够普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核心、关键技术不足,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

其三,以创新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快速升级,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对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要求更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创新,不断适应和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上产品和服务供给日益丰富。但是,我国仍存在低水平供给能力过剩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消费需求增长和升级的空间较大,要坚持面向消费需求的创新,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不断升级和多样化的居民消费需求。

其四,优化区域创新要素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政策重点是以试点示范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目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普遍提升,形成北京、上海、深圳等具有特色的创新中心和一批创新型城市,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16年,146家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8%,工业总产值达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但地区间差距较大,东南沿海地区的创新要素集聚度和创新能力高于中西部地区。

总体来看,创新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但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能力仍有差距,主要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创新环境尚不能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创新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