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父子不一样,他们都是“临汾旅”的好兵!

2017年11月23日 23:56 东部战区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吾儿郅策,见信如见人,你去部队已经一段时间了,父亲很是想念你。


你从生下来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离开过我,到了部队不知你会怎样挑战生活、训练上的难题。但是我相信,你一定会克服这些困难,这些磨难挫折也都是你必将面临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把你送到我的老部队,就是希望你能在那里接受摔打磨练,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成为一名好兵。”



读父亲给自己写的这封短信时,黄郅策正处在内心的强烈矛盾和挣扎中。来到部队短短一个月,各项素质都达不到要求,体能训练自己累得叫苦连天,拖了全排的后腿;战术训练看着战友们生龙活虎,自己的动作却僵硬不够协调;就连理论学习都落后于其他新兵……是继续努力,还是转身回家,他在纠结。当初自己带着父亲的期望和一腔从军报国的热血选择军营,选择父亲的老部队,走进光荣的“临汾旅”,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自己就开始向现实低头。



握着短短百十字的信,黄郅策说他仿佛看到了父亲给自己写信时的样子。刚刚读完这封信,他仍然在犹豫,自己能不能勇敢面对将来的训练、生活?对比着父亲留给自己的照片,生活如同情景再现,同样的年纪、相同的地点,父亲当年是否也有这样的犹豫?文字给了他最终的答案,正如父亲所言,有些磨难挫折是必将面临的,只有勇敢的面对挫折,努力克服困难,才能不负“战士”之名,成为一名好兵。



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好兵,黄郅策说那时候他就坚定了一个决心:再苦再累也要咬也坚持,决不能转身当“逃兵”。内心的选择让他好像换了个人,他不再畏惧苦累,而是开启了“补课模式”。手榴弹投掷,他一遍遍体会投掷动作,不知疲倦地蹬地、扭腰、挥臂;体能训练时,他每次都咬牙坚持,直至拼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课余时间他也分秒必争背记应知应会,弥补自己的差距……



终于,在十九大知识要点考核中,黄郅策的成绩达到了92分,成了连队的“理论之星”。坚持总能收获成绩,随着训练的累积,他的体能有了质的飞跃,以前最害怕的三公里成了拿手项目,其他各项内容成绩逐渐迈入及格的门槛,又从及格变成优良,他成了大家眼中的“好战士”!



黄郅策说,父亲在他小的时候就时常给他看一些在部队时的照片,回忆自己在部队的生活,讲照片背后的人和事。在父亲的心里,部队是一个充满战友情的大家庭,是一个锻炼人的大熔炉,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这些故事激起了他内心对部队的向往,如今穿上着一身迷彩绿,他也有了父亲当年的样子,也要成为父亲一样的好兵,这是父子两代人用青春约定的传承。



“土飞机在开动,土飞机在开动,轰隆隆隆隆,轰隆隆隆隆……”父亲常在他耳边哼唱《临汾旅战歌》,儿时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土飞机”,也不理解这首歌对这个“临汾旅”老兵有什么意义,不明就里的他甚至还嘲笑父亲保守过时。而今成为这支英雄部队的一员,面对历史陈列馆中先辈们南征北战打下的功勋,他明白了这支战歌唱出的正是战士克服一切的勇气,赓续着“临汾旅”猛狠拼犟的血脉传承。




现在,每当耳边响起《临汾旅战歌》,他总会跟着哼唱几句。他说这个军营是父亲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这首战歌也是父亲难忘的旋律,虽然一个从军在80年代,一个是新时代的战士,但谁说父子不一样,他们都是“临汾旅”的好兵!

 

策划 | 柯杨中旭、张海辉

作者 | 朱超、袁兵

视频 | 段昊、谢宏宇、王鑫

编辑 | 左海亮、靳奎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