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泛起“文化绿洲” | 武警新疆森林总队巴州支队用强军文化建队育人纪实

2017年11月19日 22:57 西部战区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任何一名官兵的价值取向,无不饱蘸其部队优良传统的血脉滋养;任何一支部队的精神魂魄,无不深深地根植于其优秀文化的厚土。

武警新疆森林总队巴州支队官兵身居荒漠十年传承建起片片“文化绿洲”,不仅丰盈着官兵们的精神家园,更为部队完成多样化任务的提供了力量支撑,演绎着一曲曲别样的“瀚海兵歌”。近日,笔者走进南疆警营,探寻多彩强军文化的源头活水和无穷魅力。

支队组建时间短,底蕴积淀还不厚实,怎样形成独特的部队性格——

兼容并蓄,赓续血脉基因

一次普通的座谈会给支队党委“一班人”带来不小震动:一名战士说,支队组建时间短短十余年,与动辄长达几十年,有辉煌战绩和悠久历史的部队相比,显得过于“单薄”。一名家在内地的战士直言,新疆自古就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好像只有历史的长度,缺乏文化的厚度......

官兵的发言虽有偏颇,但支队党委却陷入了思考:支队组建之初,官兵来自机动师、内卫总队、警种部队等10多个师以上单位,各有特点的文化传统彰显着活力,但也因“各唱各调”缺乏融合,怎样形成支队独特的“性格”,成为一件现实而迫切的事情。

思则变,变则通。他们认为,既不能丢掉人民军队优秀基因的“根”,也要蹲实驻疆森林部队的“苗”。为此,支队政委以《森林部队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为题,结合森林部队60多年发展壮大的历史,从“一人一匹马一杆枪”的艰难岁月到历经多次领导管理体制调整,从东北密林深处成长为遍布10多个省市自治区,担负74%国土面积森林管护任务的“生态铁军”,用鲜活的事例阐明部队同根同德的血脉传承,一堂课让广大官兵听得心悦诚服、热血沸腾。

此外,支队广泛开展“了解新疆、热爱新疆、扎根新疆、奉献新疆”主题活动。他们购买了《历史上的新疆》《我们新疆好地方》等3000多册书籍下发基层,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影评书评、讲新疆故事等形式,鼓励官兵全面了解驻地人文、地理、历史,以文化认同激发奉献热情。“巴州有楼兰文明和胡杨文化、军垦文化的历史沉淀,有张赛出使西域,郑吉屯田渠犁,班超饮马孔雀河,岑参题诗铁门关的史事,有东归英雄的故事,香梨的传说,木卡姆、龟兹乐等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更绽放着无穷魅力……”前不久,在支队组织的“我眼中的新疆”演讲比赛中,新战士王磊说起第二故乡如数家珍,赢得战友阵阵掌声的同时,更坚定了官兵建设美丽新疆的信心。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文化如火,炼铁成钢。支队借势而为,结合驻地特殊的地理、历史环境和森林部队特点,总结提炼出“四树精神”,即:弘扬大漠胡杨、戈壁红柳、天山雪松、绿洲白杨精神,使之成为部队的“精神脊梁”。近年来,支队先后被指挥部表彰为先进党委、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连续15年实现“三无”,成为驻守南疆的一支生态劲旅,受到各族群众广泛赞誉。

社会思潮纷繁复杂,时刻拉拢侵蚀官兵,怎样永葆军人风骨本色——

激浊扬清,浇铸精神内核

支队在调查中发现,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犹如打开了一扇窗户,在开阔官兵视野的同时,“苍蝇”“蚊子”也趋之若鹜:一堂精心准备的政治教育课抵不上一则网络段子,干部苦口婆心的教育引导不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诋毁英雄、利益至上、信任缺失、道德滑坡,这些发展中的“时代病”也在无形中渗透到了部队。

对此,部分干部骨干认识不足,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烟消云散。但支队党委却格外惊醒: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革命军人的风骨不能变、不能移,文化形式可以多姿多彩,但价值观念必须正统。胜在得威,败在失气。他们从两个方面入手:毫不避讳的批评邪说歪理,理直气壮的宣扬光明正义,在扬清激浊中让战士成才、成长、成人,筑起官兵“精神上的上甘岭”。

为拨开官兵思想迷雾,支队举行“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英雄”辩论会,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一决高下,用大量鲜活的事实把“阴暗”晾晒在阳光下,引导官兵崇尚英雄、敬佩英雄、学习英雄。邀请老红军、老革命到部队作报告,看着老红军们满身的伤疤,听他们讲述惊险的战斗故事,培养部队虎气、锐气、霸气,使忘战必危的观念逐步植入官兵头脑。每逢新兵下队、老兵退伍等时机,组织官兵到“东归纪念馆”“军垦博物馆”参观,在一件件文物中领略忠诚,在一个个故事中感悟奉献,净化官兵的心灵,培植精神之树。支队巩固警营思想阵地,大张旗鼓的宣扬丁晓兵、杨善洲等近年来涌现出的重大典型事迹,解决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问题,引导官兵知善恶、辨是非、明事理,激发广大官兵扎根警营建功立业、安心本职牺牲奉献的责任担当。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近年来,支队先后有58人获得总队以上表彰奖励,130人立功受奖、转改士官、考学提干,支队被表彰为士官队伍建设先进单位、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等。

文化建设良莠不齐,娱乐至上成为诟病,怎样生成部队战斗力量——

以文化武,锻造血性利剑

近两年,网红、快手等娱乐方式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在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娱乐至上、暴力色情等隐藏其间,成为冥顽不灵的“文化毒药”。官兵在探亲休假、外出学习期间难免接触,给部队的安全管理和文化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拿破仑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精神和利剑。但从长远看,精神总能战胜利剑。强军文化根植于战斗力,服务于战斗力,实际价值也体现于战斗力,是与武器装备同等重要的“精神装备”。

战斗荣誉墙、战斗故事集、战斗标语石、战地小日记……支队审时度势,大力开展充满军味的战斗文化,积极营造雄健豪放、虎气威猛的战斗环境。每年组织“破纪录、当尖兵”比武竞赛活动,大力宣扬精武强能先进典型事迹,引领感召官兵自觉追随看齐。针对部队担负护林防火任务,官兵常年钻山林、闯大漠、翻雪山的实际,支队以森林部队特有的“生态文化”“火场文化”为载体凝聚军魂、砥砺斗志。官兵因地制宜自创的喊山、根雕、登山等活动,群策群力建成的以英模人物、战斗格言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长廊”,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官兵血性豪情。他们还以灭火作战、维稳处突等多样化任务为“试验场”,在实战中培养官兵勇上一线、敢打头阵的战斗作风,重塑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文之胜、武则强”自单位组建以来,支队执行灭火作战、维稳处突、抢险救援等任务100余次,让几十万亩森林焕发生机活力,解救珍稀动物上千头(只),多彩强军文化成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力量源泉。


作者:鲁少卿  王富强

本期编审:杨彪

责任编辑:李胜子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