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季丨最后一次,请允许我以这样的方式告别

2017年11月17日 05:43 西部战区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最后一次,请允许我以这样的方式告别

□刘彬 曾旭 辛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一月的军营,军歌嘹亮、军号阵阵。11月中旬,陆军驻川某综合训练基地老兵退伍工作已经拉开帷幕,绿色的军营渐渐散发出伤感的味道。

老兵,即将脱下身上的军装,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热血的军营。这身沉甸甸的军装,承载了多年的使命和担当!那铿锵的“军人”二字,是多么响亮!

在以天计算的最后时刻,老兵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基地留下军营生涯中的“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指挥。军歌是我今生最爱唱的歌!曾旭 摄

最后一个军礼。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是我永恒的肌肉记忆!胡海洋 摄

最后走一次齐步。军营的第一步是75厘米,军旅的最后一步也必将是75厘米!胡海洋 摄

最后跑一次“三公里”。再让我为新兵们当一次排头兵!邓彦鹏 摄

最后参加一次授课。我将毫无保留的将经验传授于你们!白桂游 摄

最后一次劳动。兄弟们,请最后让我陪你们打扫一次我们的营区!易久华 摄

最后一次参观。感谢“战场”上有你,怀念那些年一起战斗的日子!白桂游  摄

最后一次谈心。指导员,我还有很多话要对您诉说!辛杰 摄

最后一次深情拥抱。以后你还会来看我么,班长!邓彦鹏 摄

老兵说:外面世界的每一处都是军营,脱下了这身军装,回到地方,只是换了一片训练的场地!对党、对祖国、对人民,还有我亲爱的老部队,我心中只有一句话,若有战、召必回,若有战,召必回!

老兵,请你们放心!我们会接过你手中的钢枪,用铁肩担当,继续绽放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与梦想!

愿老兵们到了地方始终保持奋斗不止的战斗精神。踏着坚定的步伐,永远向前!向前!

泪湿衣襟,离不开那座军营......

——一名退伍老兵的军旅回眸

□鲁少卿 王富强

从21岁到37岁,是人生最绚烂的年纪,选择了军营,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如今,16年军旅生涯将画上句号,离别在即,凝神回望,他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各种情愫涌上心头——

刚入伍时,杜坤明满眼遮掩不住的稚嫩。

秋风吹过漠野,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由浓绿变成浅黄,继而又成金黄。抬眼望去,似波浪起伏的金色海洋,美不胜收。

每年到这时候,老兵就要退伍了。已经当兵16年的四级警士长杜坤明默默收拾着自己的行囊,准备踏上又一个新的征程。

夜深人静时,他不禁问自己真的能离开部队吗?坚毅的眼神,藏不住泪眼婆娑。

杜坤明第二年就当上了副班长,即使在大雪纷飞的日子,他依然组织战友进行训练。

选择与被选择

选择这个词,从来就不属于军人。一身戎装,以使命为担当,光荣是他的,心酸也是他的,人前骄傲是他的,背后苦楚也是他的。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生活。

2000年杜坤明想去当兵,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却因为名额有限,最后未能如愿。第二年,心中憋了一口气的他帮父亲种了大半年的黄烟,还清了家里欠的债务,还为父母添置了新家具。一叶金黄时节,杜坤明正在地里挖红薯,忽然听到村里的征兵广播,如条件反射,一把扔掉锄头,飞奔回家。简单收拾下,就往乡政府跑。当兵可是他一生的梦想,此时此刻,他怎么能放弃这个机会呢?乡武装部长看他是个好苗子,就替他报了名。

终于如愿以偿。带着憧憬一路北行,杜坤明从秦玲大地来到了塞北边陲,一头扎进一个叫满归的地方。内蒙的冬天滴水成冰,室外温度经常达到零下三四十度,冻得人直打哆嗦。原本想着当兵能走出大山,不料却是从一座山跨入另一座山,心情一时跌倒冰点。好在他想军营就是锻炼人的地方,既然之则安之,很快他调整好心态,全身心的投入训练工作。三个月下来,手背龟裂,脚生冻疮,经受了人生从来没有的痛。但付出总有回报,他也因此荣获“十佳新兵”的荣誉称号,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开了个好头。

2002年初,听说国家要在新疆组建森林总队,想见见世面的杜坤明毅然报了名。他和战友怀揣希望踏上西去的火车,从内蒙到北京再到乌鲁木齐,最后则是库尔勒,一路尽显荒凉。当时的雄心壮志,此时也被失望塞满心窝。五天五夜的颠簸,下车时他双脚肿的已是步履蹒跚。

军事素质过硬的杜坤明,经常为战友做示范。

在预备役师高炮团借住了一年后,他和战友搬进了新营房。营区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周围五公里没有任何建筑。那年一场沙尘暴,把操场上的篮球架掀翻在地,垃圾桶更是吹得满院子跑。屋里的被子、床单、桌子上也挡不住沙尘袭击,落满沙尘,而官兵更像个“土猴”。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既然来了,就要当好这个兵。2004年支队组织首届军事比武,各单位调兵选将暗自较劲,杜坤明虽素质比较全面,但和来自机动师的班长们比还是嫩了点,比武中他后背磨破了皮,鲜血直流,但仍咬着牙捧回全能和3个单项第一共4块奖牌,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让所有人始料不及。如此优异的成绩,惹得兄弟单位格外眼红,都想把他“挖”过来。

可谁又知道,2003年底,受名额限制转士官希望不大的杜坤明,本已打起背包准备回家,还同是竞争对手的十几名同批战友集体向领导反映,请求他留下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9年底,杜坤明又面临去留,支队党委向上级请示,他又一次如愿晋升中级士官。这些年,他3次荣立三等功,10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成为了支队警衔最高的兵。

“如果不来当兵,生活的道路会有很多条。有可能和同学一样事业有成、生活富足;有可能和发小一样养育着一家老小,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有可能……”杜坤明从不后悔从军的选择,因为这里实现了他的青春和梦想。

杜坤明为驻地各族群众做好事。

苦与乐、得与失

人活着,要绷住一股劲儿,就像身陷流沙,绷不住就会被岁月拽向沙底。时光流逝,能够摆渡的只有自己。

真正的伟大,并不完全是只为轰轰烈烈的大事奋斗,而是肯在一些区区小事中,力争一份荣耀。

退伍前不久,支队组织士官400米障碍测试。按照杜坤明的年龄,3分30秒就能及格,可他一出场气场就上来了,跑道两旁的战友情不自禁的为他加油助威,最后成绩是2分26秒,比优秀还高出一大截。战友说不用这么拼命,他却说不能丢了中队的脸,要为荣誉而战。

 “人活着,要绷住一股劲儿,就像身陷流沙,绷不住就会被岁月拽向沙底。时光流逝,能够摆渡的只有自己。”喜欢读书的杜坤明,拿着一本《摆渡人》,颇有文艺范的说。他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如今不仅自考获得大专学历证书,还拿到了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证书、中级厨师证等,成为单位小有名气的自学成才典型。面对比自己小十几岁、甚至二十岁的战友,各项训练他也从不发怵,至今仍是中队单杠一至七练习的示范兵,赢得战友内心真正的敬重。

危机时刻最能显现一个人的品质。2004年4月2日,西气东输工程的源头——新疆轮台县轮南镇发生芦苇火灾,直接威胁附近的天然气管道,情况异常紧急。杜坤明随第一梯队挺进火场,此时火借风势迅速蔓延,人站在20米开外都能感受到滚滚热浪,他和战友立刻投入战斗,作为主攻手的他的头发、眉毛被燎,手臂被划出道道血口,仍然顽强奋战,5个小时后火魔“俯首称臣”,而他的脸上、身上落了一层灰烬,只有两排牙齿洁白锃亮。

驻守荒凉的新疆才知道生态的重要意义,杜坤明坚持做生态保护的宣传员。

2002年10月,杜坤明和战友悄然挺进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执行保护野生动植物专项行动,代号“阿尔金1号”行动。那里冰盔雪衫、沃野千里,平均海拔4500米,生息着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不可多得的高原物种基因库”。一路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杜坤明用鞋带绑住额头,以缓解缺氧带来的不适。面对阴险狡诈、血腥残忍,携带杀伤性武器的盗猎分子,杜坤明和战友毫不畏惧,辗转上千公里,抓捕盗猎分子数十人,收缴野生动物上百头(只)。连续多日的执勤,杜坤明和战友啃方便面、喝矿泉水,脸庞被晒得黝黑,从未睡过一个囫囵觉,但看着一只只“高原精灵”嘶鸣跳跃、悠闲漫步的如画景象,他觉得值了。

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他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两个膝盖半月板二度损伤,鼻炎、骨膜炎等疾病也找上门开来。由于常年在部队,和妻子聚少离多, 2014年他离婚了。如今,已37岁的杜坤明还没成家。

 “有人觉得挣钱多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可我认为总得有一些人默默守卫着这个国家。”说起得与失、苦与乐杜坤明心态平和。

杜坤明抚摸着警徽,眼中充满了眷恋。

真的能离开吗?

一朝从戎,一生铭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离开了部队的营院,却褪不去16年军旅的印记。

夜深人静,杜坤明问自己真的能离开部队吗?

这些天,他依然跟着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甚至二十岁的战友吭哧吭哧的训练,听说他每天一身土、一身汗,早已踏入社会的战友留言:“马上要退伍了,何必呢?”杜坤明盯着手机屏幕不知如何应对。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多年的军旅生涯他已习惯了直线加方块的生活,不想退伍以后战友戳他的脊梁骨,也不想给自己的军旅抹上哪怕一丁儿污点。这里既有善始善终的想法,更是对部队的眷恋。“回家了就要为生计奔波,训练的机会难得……”他言语中满是不舍。

杜坤明精心烹调家乡美食,用特殊的方式默默告别。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节奏,绝不能好高骛远,就像跑5000米得按照自己的节奏分配体能……很感激部队,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座谈会上杜坤明的发言朴素而真实。其实,这些天杜坤明很“纠结”。按照规定,服役12年以上的士官政府可以安置工作,也可以拿一笔复员费自己创业。37岁的他年纪虽不是太大,但也不能任性而为,思考到最后也没有结果。

对于未来,杜坤明也曾在心里描绘过。最紧要的是先结婚,近不惑之年还未娶妻生子,他得浇灭父母心头的那团焦火。关于就业,他想复员后先走走看看,适应一下社会上的生活节奏,然后从小做起慢慢打拼。前年,一个退伍的战友开了一家火锅店,因经营不善赔了。还有一位战友开了家卤肉店,把复员费也搭进去了,最后当了保安。他想过开早餐店、蔬菜粮油店,想法很多,感觉各行各业都能干,但都不会干。不过他相信,有部队的磨练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退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杜坤明的告别方式有点特别,他自愿到炊事班帮忙,和战友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精心做出好吃的饭菜,葱花饼、油泼面、肉夹馍……他把家乡的美食逐一呈现给战友品尝,好让他们记住,曾有一个陕西籍的老兵在部队挥洒过青春与汗水。

他即将离开军营,却又舍不得不开,此刻,他泪湿衣襟......

杜坤明深情地望着自己亲手栽种的树。看着以前的戈壁滩变成了园林式营区,他觉得值了。

临近退伍,杜坤明总喜欢看看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训练场。


本期编审:杨彪

责任编辑:李胜子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