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閺夊じ绨抽柛妤嬫嫹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美学者:与中国缺乏互信 美国回得了亚洲吗?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美国前副总统切尼办公室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范亚伦在发表的一个题为《美国回得了亚洲吗?》的演讲称,中美关系的敌对,最主要来自于双方在战略上缺乏互信,彼此间的猜忌不仅受到两国在亚洲地区势力消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彼此在意识形态的差异。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2月5日报道,范亚伦指出,中美之间直接对抗的机会很低,双方领导人也积极寻求合作的可能,但在许多议题上仍然针锋相对。过去美国对华政策一贯维持交往与制衡的两手策略,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上台之初,强调交往的作用,克制军事平衡,结果导致中国大陆对亚洲邻国的强势作为,形成区域情势的紧张升高。2010年后奥巴马政府提出亚洲轴心政策,重回交往与制衡的两手策略。

  范亚伦认为,中国大陆的策略是逐步压迫美国在亚太的军事与外交影响力,最终目的是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主宰。他建议美国政府应舍弃两手策略,强调对中国大陆的制衡,强化区域结盟与军事部署,鼓励区域国家加强安全合作。

  范亚伦提到他对习近平近期外交政策的看法,他说,华盛顿注意到习近平提出许多新的外交政策,但还不清楚他的意图和方向。美国的经济长远来说,仍充满展望,美国的外交政策也会继续以亚洲为优先。

  美学者:与中国缺乏互信美国回得了亚洲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2013年9月6日,在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夏威夷少女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指挥员、北海舰队参谋长魏钢海军少将戴上花环。这次访问是今年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达成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一系列共识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访问美国。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延伸阅读】中美关系启动“北京模式”

  美学者:与中国缺乏互信美国回得了亚洲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1月10日,北京“水立方”,APEC欢迎晚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迎候美国总统奥巴马。新华社

  11月12日,备受瞩目的中美元首会晤在北京落幕。一如事前两国舆论的期待,中美元首对两国新型大国关系赋予了更多内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从6个重点方向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落到实处。

  “正值北京深秋,也是结出硕果的时节。这是‘庄园会晤’一年多后的新收获,给中美彼此带来一些成果和好处。”如何解读新一轮的中美元首会晤成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首先这样说道。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从概念延续到实践

  《国际先驱导报》: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11日晚在中南海举行了会晤,两国元首一同散步、茶叙,第二天继续进行会谈。这样的安排说明了什么?

  阮宗泽:我觉得,这次奥巴马访华时和中国领导人的互动,会开启“北京模式”。美国总统在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中,穿插了一个私人性质的会晤,上演了一个中国版的“庄园会晤”。这种不打领带的会晤,给两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比较私密、放松的环境,就双边、多边和国际问题进行交流。两国元首的重要议题是,双方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问题上进行“对表”、探讨。

  去年,两国领导人面对面确认了要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年多以来,中美两国乃至世界都在探讨这一话题,这恰恰反映了大家对中美关系走向的关心和看重。中美关系怎么发展,对亚太、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次中国版的“庄园会晤”开启了“北京模式”,把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从概念延续到实践,定会结出硕果。

  袁鹏:这次访问是奥巴马第二次对华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是去年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后中美领导人最重要的一次会晤,也是习主席任内在中国第一次接访奥巴马,所以这次会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看到,双方既有“打领带”的正式会谈,也有不拘礼仪的交流。不管采取什么形式,人们都希望两位领导人更多地去“谈”,而不要把精力耗费在一些繁文缛节上。

  中美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博弈全面拉开,竞争性和合作性同步上升。中美这对关系何去何从?美方没有一个系统的战略,中国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比较系统地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做出了倡议。

  在这一背景下,去年的“庄园会晤”是两国领导人对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初步的共识,这次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方面形成更加明确的共识,进而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为未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美关系规划一个方向,这是此次“习奥会”的重要看点。

  通过实际行动体现新型大国关系的精神

  Q:有美国学者表示,中美之所以要丰富“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是因为美国人之前对“概念”本身不是很看重,美方更看重“行动”。

  袁鹏:对“新型大国关系”,美方的学者表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像前国务卿基辛格、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对中美关系有深刻理解的人,他们的站位就比较高。他们认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双方唯一的途径。而从一个狭隘的、策略的角度去理解“新型大国关系”,就会理解得比较庸俗。对奥巴马政府来讲,他们还是看到了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意义,但是,因为中美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差异,美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认同我们的一些做法。比如,美方对中美要尽最大努力避免冲突和对抗是高度认同的,但在相互尊重尤其是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方面还是有些差异。我认为,现在双方的任务,第一还是要把概念充实、丰富内涵,这点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去做。第二,怎么能通过实际行动体现新型大国关系的精神?这两方面应该同步进行、双轨推进,我相信奥巴马对此也是同意的。

  Q:所以在“6个重点方向”中,习主席提到了“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

  阮宗泽:我反对一个说法:“美国遏制中国”。可能美国会想遏制中国,但遏制不了。中国发展到现在,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遏制中国,对这点,中国的自信和底气是有的。所以,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另一方面,中美关系和过去的美苏关系的性质完全不一样。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几乎没有经贸往来。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苏联完全是想跟美国唱对台戏,而中国是想尽量融入现存的国际体系,我们认为现存的国际体系对中国有好处,所以中美之间处于利益交融阶段。

  “不能仅用分歧概括中美关系”

  Q:当前的中美关系有哪些新特点?

  阮宗泽:我在美国工作多年,参与了一些外交方面的工作,我的一个感觉是,中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花在谈论双边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谈论第三方问题和国际问题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个性质的变化,说明中美关系已超越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全球意义越来越大。可以这么说,在今天的世界,无论面临多少机遇与挑战,中美会谈都会无所不谈,无所不包。这反映出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这次“习奥会”,在如何应对全球性问题上,给出了答案。比如共同应对埃博拉病毒、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我们看到两国的合作清单很长。其中的一个成果是,中美日前达成了温室气体减排协议。美中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第二大排放大国,需要同舟共济,这展示了中美可以在很多问题上成为伙伴。

  袁鹏:尤其是气候问题、应对埃博拉病毒等,这些问题基本上没有敏感性,而且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另外反恐问题上,虽然双方认知有差异,包括对反恐的定义、标准、路径存在不同认知,但是从政治和战略意义上讲,反恐也是符合双方利益,也是需要合作的。

  通过这些合作,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美双方共同监护全球的责任。中美一起为全世界作出贡献,本身就是新型大国关系的一种含义,而不是天天游斗于战略博弈。

  Q:那么中美关系存不存在根本性分歧呢?

  阮宗泽:事实上,中美确实存在一些根本性分歧。中美之间的分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的、根本性分歧;还有一些是误解、误判似的分歧。

  大的分歧,比如对美国来说,就是要维护其一超独霸的地位,这是美国国家利益,它要防止对其超级大国、一家独大地位形成实质性挑战的竞争对手出现。所以,中美缺乏信任,也来自于此。因为美国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在“坐二望一”,总有一天要挑战美国、取代美国,所以要对中国设置很多障碍。

  像这样的分歧,我们处理问题的办法就是习主席说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告诉美国,太平洋之大足以容纳中美,中美可以和平共处……中国挑战美国有什么好处?我们自己内部还面临着繁重的发展问题。

  对于第二类分歧,是可以通过沟通、做工作而化解的,比如在一些国际热点问题上、在双边经贸问题上,每一个合作领域都伴随着分歧存在。但是,不能简单用分歧看待中美关系,我们就是要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回应对中美关系抱着猜疑观点的人。

  袁鹏:是的。既然中美之间合作性和竞争性都有,那就把合作面做大,用合作面来压制分歧,或者把对抗性盖住、淡化。首脑会晤最经典的意义就在于,双方可以把合作放大。中美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通过放大复杂中的合作面,让人们意识到两国关系不像媒体渲染得那么差,合作点还是很多的。与此同时也不回避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其他冲突。所以我们采取一些办法建立一些新的机制来管控分歧。

  我认为,APEC会议期间的“习奥会”应该是今年中国整体外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过去两年,我们在周边,在中俄、中非、中拉、中欧外交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通过举办APEC,中美之间再形成一个新的框架或者准则,就会使中国总体的国际环境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时期,以便我们集中精力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下的改革任务。

  防止第三方因素干扰中美关系

  Q:“6个重点方向”中也提到,要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您对如何管控分歧有哪些建议?

  阮宗泽:比如,美国长期对中国进行抵近侦察。我们长期各执一词。为了避免擦枪走火,就要想出一些办法,现在我们提出了两个办法,第一是中美在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之前,要告知对方,不会让对方惊讶或吃惊。第二是可否可以建立中美版的COC(“南海行为准则”),内容包括舰机在该地区如何处在安全的距离、范围等。这在去年时已有磋商。

  现在,随着中美利益交融程度加深,分歧会增多,因为中国从一个地区大国变成一个全球大国,过去没有的冲突可能会出现,在第三方、在遥远的非洲、拉美等地区,分歧都可能会出现。

  我认为,中美之间不是了解太多了,而是了解不够。尽管中美之间有几十万留学生,但相对中美总的人口数,这些仍只占很小比例。所以交流还要加强,要加强相互了解。不仅要有官方交流,还要有民间交流。我期盼中美之间签证便利化,让更多人到美国经商留学。总之,中美之间还是需要扩大合作。不能合作的地方,创造条件合作。当然,也不能指望分歧烟消云散。

  Q:那么如何让第三方因素不要干扰中美关系?

  袁鹏:中美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外受第三方因素绑架,对内受网络媒体、民意的牵扯。第三方往往不受中美两国意志为转移,所以如何妥善处理第三方因素对管控分歧很重要。一方面,我们要把第三方稳住,比如这次中国领导人应约会见日本首相,在这个基础上,中日关系向前推进。通过双边关系将双方的引爆点减少是必要的。第二方面,要通过和美国做工作,减少其对第三方的插手或者偏袒,但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美国要时不时进行干预。第三方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美国主观需要的,完全排除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跟第三方稳住关系,让美国找不到太多借口插手。另外就是要跟美国晓以利害,在重大的底线和原则问题上让它知所进退。

  阮宗泽:中美之间加强沟通更加重要,沟通的目的就是要摆明底线,有些利益是美国不能碰的,碰了我们就会做出较大反应。中美双方现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沟通,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的底线。当然我们还要不停强化。毕竟美国的一些盟友要拱着它对中国搞些小动作。一些国家觉得盟友做什么美国都要帮助,我觉得这是它们对美国的一个误判。一些国家试图把自己的利益强加给美国,但美国关键时刻也懂得踩刹车。现在我们强调“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告诉这些国家,中美之间就是在走不冲突不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可以走出这条新路来。

  【延伸阅读】美专家称“习奥会”成果显著 将惠及未来中美关系

  中新社华盛顿11月12日电 (记者 张蔚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当地时间11日和12日连续会晤,达成一揽子合作成果。此间中国问题专家在受访时表示,北京“习奥会”成果堪称显著,这将至少惠及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的发展,包括对下一任美国总统推进美中关系带来积极影响。

  美国前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当天在出席智库活动时表示,“习奥会”达成了具体可见的成果,很有成效,这表明双方已下定决心管控分歧。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葛莱仪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美在气候变化、军事互信、人文交流等多领域都取得显著进展,这不仅为未来两年合作创造了良好氛围,也将惠及中美关系发展。美国两党对于发展美中关系拥有共识,不管谁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都可以就推动美中关系进行跨党派合作,继承目前两国关系积极成果。

  “习奥会”期间,中美就气候变化问题发布联合声明,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安索利斯就此表示,全球化外交时代已不多见这样的成果“惊喜”,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深度、联合声明的宣布时机以及承诺减排力度超出很多外交官、商界人士和环保团体的预期。距离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仍有一年,中美正向外界宣告双方都将采取负责任行动。

  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汪铮告诉中新社记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中美达成上述共识堪称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在中美“带头作用”之下,其他国家也应思考该拿出什么样的减排承诺。

  安索利斯称,中美减排目标也将面临各自国内压力,比如共和党掌控的国会可能会认为奥巴马宣布的减排措施,将使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中国的减排计划需要获得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的支持。

  签证政策是奥巴马此次访华“最可见”成果之一,中美已经开始为前往对方国家从事商务、旅游活动的另一方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为从事留学活动的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5年的多次入境签证。葛莱仪说,根据此前美国国会和媒体透露的信息,美中正就有效期为5年的签证进行谈判,当两国宣布已就有效期为10年的签证达成一致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惊喜,将极大便利人员往来。

  元首会晤期间,双方还就尽快恢复和结束《信息技术协定》扩大产品范围谈判达成双边共识。葛莱仪称,这是自1996年以来世贸组织首次就关税减让问题取得突破,届时相关商品关税的取消将具有重大商业意义,也会带来示范效应。

  在军事领域,中美充分肯定两国国防部签署关于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谅解备忘录。白宫透露,美方将优先把弹道导弹发射纳入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对话机制,优先把空中相遇纳入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对话机制。

  对于上述成果,专家予以肯定。坎贝尔对两军推进互信措施的努力表示赞赏,这两项备忘录表明两国充分认识到避免误判的重要性,正全力避免发生冲突。

  葛莱仪说,自去年加州“习奥会”以来,双方一直在努力达成上述协议。从此次会晤成果可以看出中方对于“增进军事互信、避免冲突事件”机制建设持非常认真的态度。虽然未来两军关系仍不可能排除竞争,但能够“降低冲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前瞻未来两年中美关系,葛莱仪表示仍可能会出现起起落落,但重要的是两国要展现合作精神继续管控分歧。(完)

  (2014-11-13 08:00:19)

  

  【延伸阅读】外媒称中美关系开低走高 务实“习奥会”成果丰硕

  美学者:与中国缺乏互信美国回得了亚洲吗?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晚在中南海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

  视频: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共同会见记者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1月13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晚在中南海瀛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境外媒体关注称,中美领导人再度“破格”会晤,引起全球的关注。北京“习奥会”较为实质,没有太多外交辞令。“习奥会”能如此“开低走高”,未来美中能继续改善关系,应符合两国人民利益。

  中美元首“破格”会晤 全球关注

  香港《大公报》13日文章称,习近平12日与奥巴马在人民大会堂会晤,这场超长时间的“习奥会”备受关注。多位学者表示,“习奥会”的成果让“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量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称,通过此次“习奥会”可以看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只是行得通,而且是必要的。

  韩国《世界日报》以“中美元首举行破格非正式活动”为题写到,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此次举行首脑会晤前一天晚上,在中南海瀛台,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握手致意后,双方不打领带、身着大衣,在各自仅有一名翻译陪同的情况下,一起散步欣赏周边的亭台楼阁。

  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分析说,对比去年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北京“习奥会”较为实质,没有太多外交辞令,而是谈了具体问题,并产生了不少协议。中美历经过去一年的激烈战略竞争后,大家都比较清醒,也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成,哪些事情暂时做不成。

  美国《世界日报》当地时间12日社论称,这次“习奥会”可谓成果丰硕、惊喜连连,应验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预告的“中国特色的大惊喜”。

  社论表示,这次中美峰会,奥马时隔五年后对中国第二次国事访问,东道主中国做足准备,习近平并邀奥巴马到中南海瀛台夜宴,两人一对一谈了数小时,足见双方都有“促好”的诚意。“习奥会”能如此“开低走高”,未来美中能继续改善关系,应符合两国人民利益。

  香港《明报》13日文章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夜游中南海”以及举世关注的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举行的“习奥会”,达成了签证、军事通报、气候等一连串协议,堪称成果丰硕。新一轮“习奥会”将把中美之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由概念延续到实践,结出实实在在的果实。

  中美关系开启新模式

  美联社表示,在紫禁城旁的这个庄园内,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中国国家主席提议,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菲律宾世界日报13日社论称,出于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愿望,奥巴马访华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通过会晤加强了对彼此社会、历史的了解,有助于双方化解猜疑和加强政治以及军事互信,进一步推动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习奥会”达成的一系列共识和正式文件,具体反映了奥巴马访华获得的积极成果。

  美国《侨报》12日社论《美中关系正开启一个新模式》一文表示,无论从奥巴马政府当下处境看还是从美中关系的“低开高走”规律论,这次会面有如外界乐观期待一般。美中关系正开启一个新模式。

  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13日文章指出,未来亚洲及中国应是全球对话的重点,因此奥巴马本周对亚洲展开的外交之旅非常合时。

  这个模式恰恰将包含“建设性管控”、“平衡”及“动态平衡”等关键词。在这样一个新模式的作用下,“将决定21世纪格局”的美中关系的未来走向是值得外界乐观期待的。而这一乐观将首先在这次北京的“习奥会”上得到印证。

  (2014-11-13 11:00:05)

  

  【延伸阅读】习近平与奥巴马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新华网快讯: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上午与正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举行小范围会谈,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2014-11-12 09:55:48)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奥巴马寻求构建中美关系新模式

  参考消息网11月11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10日上午抵达北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此行将着重处理复杂的美中关系,以及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找到共同目标的希望。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9日报道,这是奥巴马在任期间第二次访华。此次访问的核心内容将是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0日报道,随着华盛顿和北京努力为暗流涌动的双边问题寻找答案,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中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报道称,自奥巴马和习近平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庄园中进行首次会晤以来已过去了17个月。这段时间里,中美两国在亚洲安全问题、领土主张、网络间谍和美国反对中国提议建立一个新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问题上都产生了分歧。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存在着一些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美国如何去适应一个更加繁荣和外向型的中国,以及中国的崛起是否会与美国及其在太平洋地区的盟友发生碰撞,还是说所有国家都会从中受益。一位美国官员此前曾表示:“我们如何建立一个新的模式?这是关键问题。”

  报道称,尽管中美关系紧张,但两国官员都在努力使本次APEC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是最可能取得进展的领域——这是奥巴马优先考虑的问题,而令人窒息的污染也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

  在经济方面,美国和中国都未能缓和紧张局势。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都试图说服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它们想让北京加大对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类——的投资。而中国则认为,这样的管理机构是美国主导的,旨在维护西方的优势。

  日前,美国国务卿克里就美中关系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强调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赞扬中国领导人承诺出资近1.3亿美元(1美元约合6.1元人民币)抗击埃博拉病毒,并敦促中国继续走上国际舞台与美国一起解决重大问题。但在通篇演讲中,克里并没有提到中美两国关系的“新模式”。

  英国《卫报》网站11月10日报道称,奥巴马本周抵达北京,展开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白宫已表示奥巴马希望在访问期间“展开坦诚、深入的对话”。但这位总统将面对美中之间不断扩大的战略鸿沟。

  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很可能在一些热点问题上故意冷落奥巴马,其中包括人权、网络安全及中国在南海和东海日益膨胀的领土野心。

  中方很可能认为奥巴马在美国国内已被边缘化,尤其是在上周民主党的中期选举惨败以及美国在乌克兰、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外交危机中表现软弱之后。另一方面,习近平才刚上台不久,而奥巴马仅剩下两年任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说:“我们已看到习近平有扩大中国在东亚、中亚和西太平洋影响力的雄心。大量声明和行动暗示着这会以削弱美国在上述地区的优势为代价。我认为这已引起华盛顿的担忧。”

  殷弘说,尽管双方几乎无法在较大的战略问题上达成任何协议,但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和反腐方面取得进展,因为这些问题已取得较大范围的国际共识。

  报道称,此次APEC会议的经济议题主要将讨论的是重新设定国际标准,以承认中国与日俱增的全球影响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凤英对彭博社记者说:“回到2001年,中国还在谦恭地请求进入世界舞台;到2014年,中国希望成为舞台的中心。中国现在正在采取主动型策略,而非防守型策略。”

  美学者:与中国缺乏互信美国回得了亚洲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201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与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

  (2014-11-11 13:31:06)

(新浪军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鐎圭ǹ寮跺﹢锟�3闁哄銈囨閻犱胶灏ㄧ槐婵嬪礂閿燂拷11濞存粌鎼顒佺▔閿燂拷

闁告瑦鍨电粩锟�
闁哄牃鍋撻柡鍌涘閻﹀海鎷嬮敓锟�闁告帡鏀遍弻锟�
木头人[新浪网友]
这个美国学者的思维,是典型的美苏冷战遗毒。此等人若能左右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必是满途坎坷。美国若是以加强经济介入方式进入亚洲,又何来今日处境?美国事实上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且正变得越来越危险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NBA-欧文37分骑士胜 科比或2年后再续约
  • 娱乐明星狱中生活大揭秘 房祖名读书张默剥蒜
  • 财经新电改触及敏感区:能源局酝酿售电侧改革
  • 科技中移动预计明年4G用户1.5亿 后年再翻番
  • 博客杨锦麟:A股疯了可别跟着瞎高潮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校园防艾滋“出奇制胜”:禁接吻做爱
  • 育儿12岁男孩16楼坠下身亡 称不愿父亲再婚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