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海多个岛礁进行的大规模填海工程,引发多国关注。英国广播公司甚至派遣记者亲临一线,拍摄这些据称“要建成空军基地”的岛礁工地。在媒体展示的照片中,礁盘上已经形成了边长数百米的人工岛屿,并有不少工程机械正在施工。
南沙向来以礁盘狭小、难于驻守著称,1988年解放军开始常驻南沙时,竹竿、篾席和塑料布搭起的高脚屋因为居住环境恶劣被戏称为“海上猫耳洞”;混凝土的礁堡面积稍大,但除去菜地之外,空地也只有一小块操场,甚至无法起降直升机。要短时间内在南海变出几个岛来,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说起在南沙填海,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从大陆派出货船,运载沙土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填在南海浅滩周围的景象。不过,在远离大陆的南海填海造陆,所需要的沙土量以百万吨计,加上陆沙价格远远高于海沙,无码头水域大吨位货轮需要小船卸载等因素,使这种填海方法虽然技术门槛低,但成本极高、效率极差,对于大规模填海来说并不适用。越南由于条件所限,在南沙非法占据的岛礁上填海时,只能经常使用这样的手法。
南沙礁盘周围大多有面积广大的浅滩,里面最多的就是大量海沙,填海最有效率也是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将这些沙子利用起来,就地开采使用。如此多的海沙当然不能用抓斗或者铲子蚂蚁搬家,而依赖于一种更有效率的作业方式——吹填。
吹填一般是指用挖泥船挖泥后,通过管线把泥舱中的泥水混合物,排放到近海陆地,将近海淤泥填垫,排除淤泥中的水分,达到一定标高,使之具有可利用价值。为了加快在南海区域的填海速度,中国出动了大量工程船只和机械参与施工,其规模甚至大到海军专门改造了数艘登陆舰作为“施工队”的生活保障船。而在这支船队中,对填海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便是亚洲第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鲸”号。
“天鲸”号由上海交通大学、德国VOSTA LMG公司联合设计,招商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2008年4月28日开工,历时21个月建成。该船长127米,宽23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挖泥船,配备多种当前国际最先进的疏浚设备,装机功率、疏浚能力均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该船同时具有无限航区的航行能力和装驳功能,可以在远海灵活机动,适用于各种海况的大型疏浚工程。
在执行吹填作业时,该船能以每小时45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远6000米外,每天吹填的海沙达十多万立方米。与此同时,该船装备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绞刀功率达到4000千瓦,使其不会被礁盘上的珊瑚礁损坏而影响工作。
有了如此强劲的工程器械,中国在南沙的“暴力填海”体现出了极高的效率:与越南先修筑围堰,排空海水后再将国内运来的沙土倒入不同,“天鲸”号直接将海沙向浅滩吹填,没有任何的围堰设施,也不计较细小的漂散损失。
根据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处综合来的信息,从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间,“天鲸”号多次往返于南沙华阳礁、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和南薰礁之间,通过轮流作业提高效率,累计天数达193天。其中,2013年12月至今是“天鲸”号在南沙作业的高峰时段,他往来于五个礁盘之间,累计工作174天,按照每小时吹填海沙4500立方米计算,“天鲸”号在南沙五个岛礁吹填了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沙土和海水,大约相当于3个美国胡佛水坝消耗的混凝土。
与此同时,中国在西沙也在持续进行着规模不小的填海工程。今年2月,“天麒”号挖泥船与一艘20立方米抓斗式挖泥船被拍摄到正在永兴岛港口进行疏浚。“天麒”号是亚洲最大的非自航式绞吸挖泥船,2008年4月在青岛前进船厂建造,公称生产量4500立方米/小时,排距6300米,其吹填能力甚至比“天鲸”号更强。该船抗风浪能力强,可挖掘粘土、密实砂土、碎石土和强风化岩,对于需要大量海沙却不需要频繁机动的永兴岛填海工程正是恰如其分。
至于填海工程为何直到近日才成为媒体焦点,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南沙填海工作的吹填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大量工程人员和机械上岛施工,人工岛屿的规模和用途都引起了觊觎南沙资源的某型周边国家的警觉甚至不安;另一方面,则是今年5月以来围绕“南海981”号钻井平台持续数月的海上对峙与冲突吸引了各方的注意力。
中国在建设岛礁的问题上,一直保持了最大克制。但越南、菲律宾等却不断违反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大搞永久性设施,不断逼迫中国。目前,中国控制的几个南沙主要岛礁均已经建起了边长数百米的大型人工岛,其填海面积和规模远超周边国家近年来填海的总和。在这场国家意志与能力并存的填海竞赛中,中国一出手就得以后来居上,工业部门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产品无疑是关键。(作者:施洋)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