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空军某空防工程处的前身与北京房山区七里店村牵手共建。这几年,七里店村更是年年都有新变化,当地军民亲切地称之为“幸福村”。
59份报纸送吉祥
每天上午分发报刊的时候,七里店村59位党员有一种相同的感觉:自豪。他们不花钱就能看上《京郊日报》。73岁的村报刊投递员高富忠说,这59份报纸是空防工程处特意订阅赠送的。
村里党员高玉宝介绍,今年7月,村办砖厂看了报上刊登的一条新闻,借鉴环保新技术,节约了生产成本不说,还拓宽了产品销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就看党支部。”多年前,工程处想方设法帮村党支部从抓好自身建设做起,解决了全村吃水和行路两大难题。如今,工程处党委“一班人”把对全村59名党员的关爱当成分内事,双拥之路越走越宽。
营区里迎来保洁员
村民李淑琴没想到,一度家境困难的她不知不觉把两个上学的儿子拉扯大,儿子学有所成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李淑琴说,是工程处留守处为她提供兼职保洁员岗位,每月多赚900元,一家人才逐渐走出了困境。
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后,工程处机关搬迁,偌大的营区只有留守处为数不多的官兵驻守。留守处干部丁钧钧说,征得上级同意,留守处以房养房,从房屋租赁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聘用家庭困难的群众。由七里店村推荐的9名村民,走进营区担任了保洁员。这样一来,困难群众受到照顾,营区管理任务重与人手紧张的矛盾也得到缓解。
“老兵新传”一家亲
七里店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郑红是一名退伍老兵。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之后,全市进行灾后统计。郑红与村两委成员一起走家串户。6户危改、59户受损逐一拍照、存档,上报后争取到98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工程处请郑红讲课,他“不怕吃苦、拿事当事”的体会发言赢得了掌声。工程处领导说,这对贯彻士兵第一、基层至上也有启示。
■田 雨 王颖华 白 岩
闂備礁鎼崐缁樻櫠濡も偓椤繈顢欓悙顒€顎忛梺鎸庢煣閸曟ɑ绂掑☉銏$叆婵炴垶鐟ч悡顖炴煙楠炲灝鐏柟宄版嚇瀵挳鎮㈤崨濠冪槕闂佽崵濮甸崝鏇犵礊婵犲洢鈧倿鍩℃导鍗炴贡閳ь剨缍嗘禍婊堝礂婵犲嫮纾煎ù锝夋涧婵¤櫣绱掗崣妯哄祮鐎规洏鍔岃灒闁兼祴鏅滈幆锝呂旈悩闈涗粶闁诲繑绻堥獮澶愭晸閻樺啿鍓梺绯曞墲濞叉繄绮堢€n喗鍋i柛銉戝懎鈪甸梺缁樼◤閸庣敻寮鍛殕闁告劖鍎冲▓鏌ユ⒑閸涘﹥绀€闁靛洦岣跨划顓㈠磼濠靛嫪姹楅梺鐟扮仢鐎氼喚澹曢敓锟�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鏃囧Г娴溿倖绻涢幋鐏活亜顕i幎鑺ュ仯闁搞儳鍏樺顕€鏌涙惔顖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