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空军某空防工程处的前身与北京房山区七里店村牵手共建。这几年,七里店村更是年年都有新变化,当地军民亲切地称之为“幸福村”。
59份报纸送吉祥
每天上午分发报刊的时候,七里店村59位党员有一种相同的感觉:自豪。他们不花钱就能看上《京郊日报》。73岁的村报刊投递员高富忠说,这59份报纸是空防工程处特意订阅赠送的。
村里党员高玉宝介绍,今年7月,村办砖厂看了报上刊登的一条新闻,借鉴环保新技术,节约了生产成本不说,还拓宽了产品销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就看党支部。”多年前,工程处想方设法帮村党支部从抓好自身建设做起,解决了全村吃水和行路两大难题。如今,工程处党委“一班人”把对全村59名党员的关爱当成分内事,双拥之路越走越宽。
营区里迎来保洁员
村民李淑琴没想到,一度家境困难的她不知不觉把两个上学的儿子拉扯大,儿子学有所成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李淑琴说,是工程处留守处为她提供兼职保洁员岗位,每月多赚900元,一家人才逐渐走出了困境。
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后,工程处机关搬迁,偌大的营区只有留守处为数不多的官兵驻守。留守处干部丁钧钧说,征得上级同意,留守处以房养房,从房屋租赁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聘用家庭困难的群众。由七里店村推荐的9名村民,走进营区担任了保洁员。这样一来,困难群众受到照顾,营区管理任务重与人手紧张的矛盾也得到缓解。
“老兵新传”一家亲
七里店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郑红是一名退伍老兵。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之后,全市进行灾后统计。郑红与村两委成员一起走家串户。6户危改、59户受损逐一拍照、存档,上报后争取到98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工程处请郑红讲课,他“不怕吃苦、拿事当事”的体会发言赢得了掌声。工程处领导说,这对贯彻士兵第一、基层至上也有启示。
■田 雨 王颖华 白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