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元帅论“斯大林防线”(下)

2013年05月16日 04:00  解放军报 

  邬建华(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副教授):朱可夫谈的这些情况确实很重要、有意思,您的分析也有道理。还有别的发现吗?

  常:苏联其他将帅的回忆录在谈到“斯大林防线”时,个别地方也涉及朱可夫。比如,巴格拉米扬元帅的《战争是这样开始的》在第二章“边境交战”中专门写了“撤向旧筑垒地域”一节,里面多处谈到朱可夫。

  邬:巴格拉米扬是怎么谈的?

  常:他在书中详细谈到苏军一些部队在卫国战争初期失利后,向“斯大林防线”艰难撤退的经过,其中有当时朱可夫的反应。

  德国对苏发动战争仅一周,就全面突破了苏联西部边境防线。德军克莱斯特将军的坦克作战集团突破奥斯特罗格和罗夫诺地区之后,严重威胁着苏军卢金将军集群的深远后方。巴格拉米扬写到:“这一威胁使我们每个人惴惴不安。所有谈话都流露出一种思想:边境交战失败了,应该把部队撤向旧筑垒地域一线。”书中披露了苏军各集团军根据莫斯科的指示在不同时间组织撤退,有的部队从1941年6月30日夜间开始撤退,有的则在7月1日夜间进行。苏军原打算把撤退部队拉成一线形,但很快发现,这条线非常脆弱,根本无法抗击强大德军的突破。

  奚江琳(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副教授):我们考察军事历史工程时,不仅考察工事,也考察人与工事的关系。苏军部队向旧筑垒地域撤退是个复杂行动,一定是非常艰难的。

  常:是这样的。巴格拉米扬写道:“退却是一种最复杂的机动”“应当承认,战前我们学的主要是进攻……现在我们就吃了这方面的苦头……在战争第二周,我们实际上不得不从头学习最困难的艺术——退却艺术”。当时组织撤退时,有个分队指挥员这样向部队作动员:“我们将撤到旧边境线,那里我们有筑垒地域,可以疲惫法西斯分子,然后把他们赶到柏林。”

  邬:巴格拉米扬谈没谈到“斯大林防线”的技术状况?

  常:谈得比较细。书中说:“命令下达部队以后,方面军司令员决定听取主管筑垒地域的助理索韦特尼科夫将军的报告。索韦特尼科夫以他那缜密和认真的作风准备报告。按他的话说,只有科罗斯坚、沃伦斯基新城区和列季切夫筑垒地域算是做好了战斗准备。这些筑垒地域的守备部队虽然很少,却是由机枪和炮兵分队组成的常备兵。这些地方已经建立了火力配系基础。野战部队到达之后,这些筑垒地域的防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至于其他筑垒地域,既没有准备防御的发射工事,也没有守备部队。”“全部希望寄托于后撤部队及时占领工事,利用自己的武器。”

  奚:这些资料确实宝贵,但与朱可夫有关系吗?

  常:是的,朱可夫马上就要出场了。苏军部队开始撤退后,苏军大本营和总参谋部都很关心。巴格拉米扬写道:“大本营很担心远远掉队的第26和第12集团军面临的威胁……我们主力与筑垒地域线的联系,有被切断的危险性。‘鉴于敌人妄图切断第6、第26和第12集团军,在指挥撤退中必须十分积极灵活’。总参谋长警告说,否则将不可避免地要大难临头。他建议强行军撤退部队,以航空兵实施掩护,把全部反坦克炮兵器材配置于靠近最危险的地段。”

  书中写道:“步兵第36、第37军和骑兵第14师隶属穆济琴科将军以后,他与这些部队联系不上。这很让朱可夫担心。这些兵团单独行动,是不能打退德国法西斯军队沿布罗德——塔尔诺波尔公路进行的新的突击的……朱可夫直率地指出,‘方面军指挥部没料到也没提防敌人的这次机动,这是很大的失误’。”

  该书用较大篇幅叙述了德军对企图撤向旧筑垒地域的苏军部队进行分割包围和当时苏军部队艰难突围的情景。书中说:“我们所担心的敌人企图切断我们部队与筑垒地域联系的事开始被证实了。”德军使用强大突击力量包括坦克集群对付苏军撤退部队,苏军部队“企图在沃伦斯基新城以南旧筑垒地域固守。但是敌人的高速进攻,不允许我们部队有组织防御的时间,并且力量悬殊太大。”终于,敌人“在沃伦斯基新城的新米罗波尔之间的突破,造成了正面一线的一个缺口,它像堤坝上的一个裂口,引起了整个新防御区的崩溃。”书中接着谈到了朱可夫对当时情况的反应:“方面军司令部把发生的情况报告了莫斯科。大本营立即看到了情况的危险性。方面军司令员收到了绝对命令:‘立即封闭筑垒地域,消灭突入之敌’。”朱可夫说:“要采取措施,防止敌人切断第6、第26和第20集团军。”

  巴格拉米扬元帅接着讲到:“敌人突破我们在旧国境线的筑垒地域,实际上是我们方面军地带内边境交战的结束。尽管我军发扬了英雄主义精神,交战的结局对我们仍是不利的。新的斗争就要开始,它将比战争最初几天更困难。”

  这段历史和这些文字,使我们痛感“战略纵深”和“国土设防战略决策”等等对于一个国家是何等重要!

  朱可夫的《回忆与思考》我过去看过,《战争是这样开始的》也翻过,但对“斯大林防线”的论述却没印象。为弄清“斯大林防线”有关问题,我重翻了这两本书,竟如初读,如获至宝。由此,我进一步认识了著名将帅回忆录的珍贵价值和巨大魅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及方法对待和研读这些文化遗产。事实再次证明,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问题,回忆录中多有记述,或藏有重要线索,它们就像如豆孤灯,在漆黑的历史墓穴隧道中有点亮、引导和暗示的作用,它们总能将虔诚的探索者引向正确和深邃,给执著的钩沉人以惊喜和教育!一些著名将帅,他们在结束辉煌军事生涯“解甲归田”后,怀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才放下枪杆又拿起笔杆,于晚年孜孜汲汲、写写记记,留下了独特视角下的珍贵历史资料特别是宝贵经验与感悟。“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他们的贡献是双重的——在作出重要的战争或军队建设贡献之后,继而又作出重要的史学及军事科学贡献,在看似“水穷处”实现了人生的终极飞跃和再度辉煌。我对他们充满敬意!

  ■常 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