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波者为美军空天战略铺路 抢占军事制高点

2013年05月10日 08:29  世界报 

  有分析指出,“乘波者”还肩负着美国进军太空的野心。拥有一种瞬间打遍全球又能进军太空的平台,一直是美国空军多年以来的梦想,而“乘波者”将为其圆梦,其高速性和“空天飞行前景”将大大加快美国空军进军太空的步伐。

  据美国“太空飞行”网分析,“乘波者”能保持长时间超音速飞行,更重要的是,在飞行期间不会产生发动机过热的问题。据透露,虽然X-51A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在2015年左右开发出一种快速打击导弹,但它本身更像是“太空运输载具”,这才是“令美国空军研究试验室最兴奋的地方”。

  分析人士指出,X-51A成熟后,一方面可以向太空发射卫星、运送物资,将美国空军的行动范围和作战空间拓展到外太空;另一方面,又可以对全球目标发动“即时打击”,令对手的先进防空系统无法招架。可见,X-51A验证的技术都是在为美国空军实现“空天一体化”战略铺路。

  作为占据军事制高点的前沿领域,“空天一体化”是当下航空与航天领域大国争斗的激烈竞技场,这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而且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未来战场上的地位。纵观人类战争史,那些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的国家,总能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

  上世纪初,飞机刚刚诞生10年多一点,便被一些国家应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获得巨大战争优势。最初,人们利用当时并不先进的飞机,效仿地面骑士决斗的方式,用手枪在空中互射。后来,在飞机上用固定机关枪相互攻击。直到后来,在大战中,有人发明了飞机机枪射击协调器,大大提高了单座战斗机的空战效能。

  20世纪初航空领域的军事化,刺激军用飞机不断改进,螺旋桨战斗机、喷气式战斗机、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等,一个比一个速度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战成为战争的新方式,有时,战争双方投入多达数百架飞机进行空中格斗。1944年,盟军对德国军队进行战略轰炸,常常一天出动上千架轰炸机和上千架护航战斗机。

  二战后,人类开始从航空向航天迈进。冷战期间,美苏在航天领域展开激烈而全面的竞争,航天器中至少70%以上被用于军事。上世纪50年代前后,苏联和美国在相继掌握发射人造卫星技术后,在空间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卫星成为观测地球的眼睛。60年代初,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卫星准确发现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以及苏联船只和军事顾问人员等,为其战略决策提供了可靠和及时的情报。

  1957年,美国率先提出“空天一体”的新概念,这是一个巨大突破。航空与航天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航空是指人类在大气层中的飞行活动,飞机是主要飞行器,其最大高度为离地面30-40公里;航天是指飞行器在稠密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及地球以外的天体上的活动,其向上飞行的最低高度是离地面100-110公里以外。简而言之,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在稠密大气以内活动,还是在稠密大气以外活动。

  “空天一体”让美国空军的战机与太空卫星紧密结合,在一次次战争中吃尽甜头。1982年,美国空军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司令部,主管地对地弹道导弹、以卫星为主的航天器等空军装备,其专门在海外作战的空军部队,也就成为了人类历史上首支航空航天部队。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先后动用了12类50多颗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和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包括600多架攻击直升机,在夺取伊拉克制空权方面发挥了威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